和李先生同行,受益匪浅。
一路上,李先生、曾山生、一凡、曾山聊大漆;聊大漆历史;聊时事政治、聊大唐贞观之治;辽元朝闊疆圈地;料朱棣建都北京;聊朱棣对大漆的贡献。料慈禧太后狼狈不堪地逃到西宁。
说呀,聊呀,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一凡问李先生:“朱棣对大漆漆器有什么贡献?”
李先生说:“朱棣是个明君,他在南京时就经常走街串巷,对民间的艺术有非常通透的了解。同样,对大漆艺术也是非常熟知的。
当朱棣推翻朱允炆称帝后,也开始将漆器艺术带入皇宫,并成立了造办处,专门制作漆器、景泰蓝、宫毯等等宫廷艺术,并从南方的江浙一带,调进了很多知名工匠,专作皇宫艺术。逐渐在北京形成了比较有特点的宫廷雕漆,称“北京雕漆”。
这就是朱棣对大漆艺术的特殊贡献。
扬州漆器和北京雕漆都源于江浙一带,有说再早一些,是云南一带为发源地。
也可以说扬州漆器和北京雕漆是同宗。都是用刀雕刻的形式。
而螺钿是螺壳和大漆的结合。
扬州漆器又结合了一部分螺钿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特别是大的雕漆屏风,镶嵌非常漂亮的螺壳,使大漆做为托衬,把螺壳最光鲜的特色非常完美的表现了出来。
大屏风是扬州最具特色的雕漆表现形式。
扬州无论官府和大的生意家族,以及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都以有一扇扬州漆雕大屏风,为最为荣耀的事。
扬州的几家大工坊,都忙的不可开交,订单如雪片飞舞,真是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来。
扬州人也有对大漆漆器的独特认识和情有独钟的感情。
到扬州来的人,随便问有关漆器的问题,任何一个扬州人都会认真地热情地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扬州人,人人懂漆器。大漆漆器的概念己经深入人心,可以说扬州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能滔滔不绝地讲述那楚楚动人的漆器故事。”
一凡和曾山听的入神又入心。两个人共同的感受,中国之大,有那么多神奇又可爱的大漆艺术,自己竟然一无所知,孤陋寡闻。
曾先生说看来我们秦岭人,还是不够勤奋呀,无论在西安还是在安康,都没有形成这么伟大的漆器艺术。我们安康是大漆漆树之乡,但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大漆艺术。还停留在买卖大漆的业务上,看来我们落后了,落后了上千年。
不行啊,我们得追呀,知耻而后勇。”
看看一凡和曾山“任务重呀;责任大呀;人才少呀;机遇少呀。看来都要集中压在年轻一代人的身上。”
李先生说“秦岭南有上好的漆树林,是全国最好的漆树,漆的质量是非常好的。叫质量上乘,这是得天独厚的资源。这么好的天然条件,为我们以后的漆器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见到了各位,也是我三生有幸,我见到了大漆的源头。我希望我们在一起能够互补。”李先生涛涛不绝对说。
一凡心里很是敞亮。认识了李先生,知道了扬州漆器,还晓得了北京雕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以后我的工坊将大漆的艺术形式都囊括进来,就叫大漆艺术工坊。
一凡想的很多,天大地大心更大。
曾先生说:“李先生假如您是皇帝,扬州漆器和北京雕漆,您更喜欢谁?您能将谁搬进皇宫?”
李先生笑着说:“曾先生这是在考举子呀?让学生陷入两难境地。
不过,您高抬我做一回皇帝,我会将扬州漆器的特大号螺钿艺术屏风,放在大殿内大门口,三山五岳独尊。让大臣们敬畏天子,认认真真地为百姓做事。
龙榻后面是北京雕漆的富春江山图,黄公望的名画,取一统天下之意;也有江河万里流之意;更有聚财有依靠国富民强之意。
扬州漆器大气、细腻集于一身,气势如虹、精典极致。大小兼致、宽细交融,恰到好处。再融入螺钿艺术形式,将大漆艺术展示的淋漓尽致。
北京雕漆更注重刀功,漆厚刀功苍劲有力,漆面凹凸表现神灵活现,再用红、黄、白三色来表现,就会更加生动,活力西射。黄代表至高无上皇权,红代表太阳,白是用湖蓝流白之色,以示清白兆约天下。北京雕漆每个层次,都是用刀将上面的漆层起掉,露出下面的漆层,再用刀具进行雕刻的艺术表现形式,大漆会说话,三色汇聚;相互交融;相互衬托;结合成有机整体。北京雕漆的刀具特点多而细,据说一个好的漆器工匠手里的刀具就要有上百把,不同大小、不同部位、不同远近、不同深浅、不同高低、不同寓意等等都要用不同的刀具去进行细致的表现。
所以大家用爱权衡北京雕漆和扬州漆器哪个更好,我的答案就是并重。我是皇帝,就发两个金牌,各有千秋并列第一。”
曾先生拍手称道,准确地说,叫做拍案叫绝。
一凡也被深深吸引住了,一是被李先生的雄辩口才所折服;二是被两种漆器的表现形式所征服。
如果把大漆比做是长江之水,那么北京雕漆和扬州漆器就是这万里长江中的最耀眼的指路灯塔,扬州漆器和北京雕漆将大漆的艺术形式表现到了极致。
曾山也是被深深地打动了。感受到了大漆的滚滚洪流向自己涌来,真是热血沸腾。
一凡感受到了每个人的澎湃心情。
大漆呀大漆,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们世世代代不分离。
一凡问:“李先生,我还是称呼您李总吧,您在西安的具体安排可否向老弟透露一点?”
殴,叫什么不重要,名是个识别代号,呵呵,我在西安讲学一周,就是宣传扬州漆器,北京雕漆虽然好,可我不是北京雕漆的工匠,我不能喧宾夺主,去把北京人的帽子戴在我的头上。所以北京雕漆还是由北京的工匠来阐述说明。
我带着徒工,在我宣讲的同时,向大家展示刻功。到时候大家都能看到。我宣讲完,徒工继续雕刻,向大家展示刀功技艺。我带着很多刻板,专门徒弟们练手使。”
一凡说:“太好了,到时候我去带着徒弟们去学习捧场。”
李先生说:“太谢谢了,一开始大家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有冷场期。有您和徒弟们捧场,就会很快进入成熟期。到时候我们可以互动,来调动现场的气氛。”
“好,我们会的。“一凡点头。
一路颠簸、一路顺风、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一路学习、一路畅通。
马蹄声声清脆、友情深深烙印。先生们一路同行,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兄弟师生情义。
进入陕西地界,曾先生提议“为了我们的相识、为了我们信仰、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大漆艺术。我请客,答谢一路同行的路上,李先生精彩的大漆艺术的精湛讲解,我请李先生和弟子们,我的学生弟子们陪同。”
这是华阴地段,华山所在之地。
“有高山峻峻作证、有道观德性作陪。有陕西美食奉献、有人杰地灵为伴。李先生定能在陕西独树一支,绽放美丽动人的花朵。
我们共同期待。”一凡送上祝福。
找了一家地道的羊肉泡馍馆儿。
“来我们陕西都要品尝一下正宗的羊肉泡馍,因为您到了西安,家家都吃羊肉泡馍,都以这道又是汤菜又是主食的主打菜,宴请亲朋好友。”曾先生介绍说。
李先生说:“我知道西安有肉夹馍,这肉夹馍是把肉切开,把烧饼放进去吗?肉夹馍吗,一定是肉在外,烧饼在里面。对吧,还真没吃过。”
曾先生和一凡、曾山哈哈哈大笑。
李先生说“不对吗?”
一凡说:“好像不对。”
曾山说:“没有好像,就是不对。”
曾先生说“也对也不对。”
李先生惊奇“怎么讲?”
“您看从字面上解释,您说的没有错误,肉夹馍就肉夹着烧饼呗。
我给您讲一个老故事,您就知道是啥原因了。
从前有个外地来长安的长者,也是想品尝一下西安的馍夹肉,就点这个夹了肉的馍,要做一样的。
老烧工把馍烙好,把上好的肉夹好,递给外地长者,顺口说了句馍夹肉。
外地长者起身,对老烧工说欺负外地人吗?我明明跟你说要烧饼夹肉,你却给我个莫夹肉,老烧工说“您误会了,是馍夹肉不是莫夹肉。可这两个莫和馍发音是一样的。费了好大一段时间的费劲解释,才将外地长家的火气消了下去。
所以以后陕西人就将馍夹肉的叫法,改为肉夹馍了,常年这么叫,就叫出了陕西名吃’肉夹馍’”。
李先生笑呵呵。“还有这么个典故。真是馍夹肉,就是肉夹馍。”
大家又是一阵笑声。大家相处很融洽。
曾先生说“陕西人和山西人有共同的饮食文化,就是都爱吃面食,山西山偏爱面条类,而且要以醋为伍,爱醋爱到地老天荒。
而陕西人偏爱的面食,是馍和牛羊肉。肉夹馍和羊肉泡馍都是面食和肉类搭配。”
李先生从平遥古城品尝了山西面食的精典,到了陕西就会很快适应陕西的面食系列。都是面食吗。”
李先生点点头“曾先生府上是地道陕西人吗?”
大家又是一阵笑呵呵。
曾先生说:“我祖籍是湖南湘潭人,我年轻时随亲属落户到了湖北竹溪,后来我的学生几乎都是陕西人,他她们就把我也裹挟到陕西,我经常穿梭在秦岭一带,所以陕西认识我的人,比湖南湖北还要多。现在大家都误人为我就是陕西人。就连王掌柜也一首认为我就是陕西人。我在陕西天天跟着我的学生做事,也包括这次平遥古城之行,也是王掌柜的过世,牽动着我的心,也牽挂着我的学生一凡。我是为了我的学生的大计,而保驾护航。我是配角。现在变成了主角,还真有点不适应。”
李先生频频点头称是“真不知先生是湖南湘潭祖籍。请问先生和曾国藩大老爷有什么瓜葛吗?”
“殴,有点也不大。”曾先生回答说:“我和曾国藩前辈是一脉相承,同为曾参后裔。曾国藩前辈是曾参第71代世孙,我为80代后生。我的祖先和曾国藩前辈的祖先一脉,到曾国藩的太爷爷辈儿,和我的祖先分家了,变成两脉。曾姓氏在湖南很多,可以说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曾姓家族,都在湖南。我也是后来才来湖北竹溪,改为湖北竹溪人。现在我又快变成陕西人了。我现在从事的很多工作,都在陕西。我不在乎最后成为哪里人,我在乎我的这些学子们,能成气候,我能助把力就很知足。”
李先生拍手称是。
曾先生用上好的黄酒敬李先生。李先生对黄酒并不陌生。绍兴黄酒风靡全国,李先生也就经常靠黄酒请客吃饭。
几位黄酒迷,喝了好几坛黄酒。都对黄酒情有独钟。酒足饭饱,做着马车,昏昏沉沉、晃晃悠悠、过了一城又一城,终于进了东关一凡的大漆工坊。
李先生跳下车,欣赏这一凡的套院,参观了各道工序,也知晓还有2号工坊基地,大家赞赏。说:“虽然院落不法,很是紧凑,又非常合理。是个不错的精品工坊。”
一凡歉意地说:“李先生太抬爱了,真是对不住,没有那么地道。现在2号基地正闲着,我准备培养徒弟,在2号基地开辟战场。不知李先生有没有兴趣?”
走吧,我们去看看。
曾先生和一凡、曾山,如同大禹治水,三顾家门而不入。又马不停蹄的去了2号工坊基地。
李先生拍这手说:“非常好,这个院子够使了,把工坊部分都放在2号院,设计在你本店。管理也在本店,这里就是作为漆雕和螺钿的具体工坊。非常好。竖起大拇指,给一凡以充分表扬和肯定。
李先生计划在本周日,在西安城开展扬州漆器的推广和应用。
和一凡约定好,同时为李先生保驾护航。大家不谋而合。
期待周日的到来。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AnDny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