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师父说:“李老弟,我们先看啥好,看看古城?还是看看票号?看看特色商品?还是转转小吃?”
“温师父,咱们先看看票号吧。听说雷履泰掌柜的,很会经营,学习学习,取取经。”
“好,去日升昌。走吧,在西大街38号。”温师父说。
温师父赶了一辆小一些的单匹马车,逛街道比较方便。很快就到了日升昌。
门匾额写着“日昇昌記”
这才是最正宗的“日昇昌”的字号。
一凡看着旧旧的牌匾。感触颇深。
木制门框、木制飞檐、木制门窗、木制梁、木制杔,木制品居多,都是用大漆刷制的,虽旧但很庄重沉稳。
温师父做了回导游。
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票号。成立于道光三年,按洋历说1823年吧。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
雷履泰是日升昌票号的创始人。雷履泰生于清乾隆三十五年,是山西平遥县龙跃村人,家贫,弃学经商。
因干活勤快又有头脑,很快就做了平遥西裕颜料庄总号掌柜。
那时候晋商做生意的很多,在全国都有很多分号,来回来去的跑,钱款携带不方便,大宗钱款用镖局押运,价钱比较高,又不保险。
雷履泰受人启发,觉得用异地汇兑方式结账既方便又省事,还很安全,何乐而不为。而且还可以挣一笔可观的钱。于是雷履泰开始尝试。结果,一炮打响。一发不可收。顺风顺水,票号就悄然兴起。
道光三年,雷履泰和东家商量,将西裕颜料庄改名为“日昇昌”从此一炮而红,越做越好。做成了天下第一票号。
雷履泰经营有方,在全国设立了众多分号,使晋商生意红红火火,票号生意也如日冲天。
雷履泰有个搭档叫毛鸿??,时间久了,两个人有了分歧。毛认为雷履泰太独断专行。于是心生不满。遂退出日昇昌,自成一家。与雷履泰分庭抗礼。
毛鸿??成立了五家票号,称蔚字五连号,与雷履泰争抢生意。
此时,平遥古城票号云集,为晋商在全国发展,开创了商业奇迹。
这个毛鸿??能量也很大,是个很有头脑的人。
雷履泰生气,在儿子去名时,就起名为雷鸿??。
毛鸿??为了报复雷履泰,将自己的孙子起名为毛履泰。
两个能人,互相打斗了几十载。
互斗的结果,是发展了票号生意。
平遥古城大约有二十二家票号应运而生。为晋商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雷履泰可以说是票号的祖师爷。
是中国银行的奠基人。
没有雷履泰就没有平遥古城票号,没有平遥古城票号就没有中国银行。就没有后来的金融。
雷履泰五十多岁开创票号,做掌柜的到七十多岁,开启了中国金融的新篇章。
一凡看着、听着对雷履泰的介绍,深深地被感动。
人活着,一定要做对人类有所贡献的事,才不枉来一场。
一凡心里想着,我来是学习的,学习雷履泰是一种精神,还要学习雷履泰捕捉经营信息的能力,雷履泰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见机行事,广联好友,如影随形。
走出了日昇昌,走在大街上,路的两边各种特色小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平遥故城蕴含了深深的文化内涵。
古城既有金戈铁马的痕迹,又有古色古香的文化内涵,文庙武庙,千年古城有很多神奇的故事,慢慢地去读、慢慢地去品味、慢慢地去感悟。
票号有22个,以日昇昌为代表,模式都是相差无几。
温师父说:“我们去看看翁城吧。这是很有讲究的城堡。我把车存这吧,我们步行走。”
“好,听您的,您给讲解”一凡带着小小步行紧跟着温师父。
古时候发生战争,对我们古城这样的城堡,对手是没有什么办法攻下城池的。因为这城池太坚固了。这么厚的城墙,没有办法用刀、斧、勾、叉、箭,20米底层厚度和8米城头厚度,城墙平均厚度十几米,对手真的是没有办法的。
假如第一道城门攻破了,那么把敌人放进来,就来到了翁城,又是一个死穴。敌人将被消灭在这个翁城里,西周高墙,弓箭手居高临下,翁城将敌人死死地围困在这狭窄空间,等待的是痛打落水狗。
翁城设计的非常合理,非常精巧,是典范级别的建筑。
翁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设有箭楼、门闸、等设施。
一凡走在城墙上,看着古色古香砖土灰混和而成的建筑群,一览无余的古城内的各种景观。心潮澎湃,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上千年的民族精神传承至今,让世人震撼。
一凡对小小说:“要好好看看,这是民族的精神沉淀。只有中华民族才有这么伟大的创举。
“温师父,中午了,吃午饭吧。”一凡劝住温师父。
三个人,进了一家面食店,要了五屉莜面栲栳栳,甚是筋道。又喝了三碗羊肉汤。
温师父说:“咱在看看市景楼和县衙署。”
“好,跟着您走。”
这座市楼,是平遥古城的地标建筑。相传在盖市楼时,打地基总是打不好,后来风水先生说,要打一眼金井,要用九斤九两的金马驹做为镇物,放在金井下。
果然一切顺利。市楼建成。
有人想偷金马驹。手还没到金马驹的地方,金马驹一阵马嘶怒吼。都被吓到了。
后来市楼就永远的平安无事了。
市楼是清康熙王朝二十七年重建的,以后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宣统都有补充。
市楼坐北朝南,正方形,砖木结构三重檐歇山顶过街楼阁,中间是南北通道,东西两边为砖砌台阶。西角立通柱,外包砖墙。高18.5米。面宽进深各三间。
南北镶有囍寿图案。顶层三色琉璃瓦金光闪闪。
另一处平遥古城标志物是县衙署。
坐北朝南,东西131米,南北203米,是个庞大的建筑群,主从有序、布局对称,、前朝后寝、左文右武。
中轴线自南而北,衙门、仪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内院、大仙楼。层次分明。
东西厢设“六房”。吏、户、礼、兵、刑、工房。
院内自南向北有钟楼、土地祠、侯庙、粮厅、花厅。院西有申明厅、重狱、女狱、轻狱和公解房、督捕厅、洪善驿站等。
大门口牌匾额题写“親民堂”
不过親民堂的民字多了一点。民间的解释是让官员们多为老百姓分忧解难,对老百姓多一点关心,多一点体恤。
一凡感叹这衙署,门类齐全、应有尽有、安全又庄重。是我国少有的古建筑群。
在古城城墙转了一圈,一凡对温师说,古城自古有之,且像平遥古城样的,恐怕只有平遥古城一家。
一凡拿出笔和本,写下诗作:
市楼高耸入云端,琉璃瓦影洒衙署。青砖伴瓦漆为先,白马踏路留千古。
“走吧,我们转转街道。”温师父提醒道。
“好,走吧。”一凡和小小紧随其后。
“来,上这边来看看。这是内书院街,是雷履泰旧居。这是清嘉庆末年道光初建成的,坐北朝南,东西主院和东西偏院组成,西主院三进两院过道厅,东主院由两道内宅门分割成三进院。
后院,也就是三进院的里院,是五孔拱券窑洞,前面有廊柱冲天。窑洞顶建的木制结构楼房。
这是长辈、主人居住的地方。
西主院,做工比较细致,院落安排也是很有讲究的。
中院主要是接待贵宾。
前院有用膳房,有厨房,有储备用房。
东西厢房,有书房,有供奉老祖的香房。
东西偏房,主要是佣人居住。
东主院,主要是家族人和晚辈居住。
东厢房住男仆人,西厢房住女仆人。
前院基本以用膳为主。接待客人等。
一凡看到有很多立柱下都有石坐石墩,来保护着木制结构。记在小本本上。
看到木制结构,大都有大漆痕迹。
还有几处很有特色的民宅。
位于仓项街王荩廷大宅院。段村凤凰堡的大宅院。
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民宅。代表了平遥古城最高等级民宅。砖、瓦、灰、石、木、雕、画、漆、琉璃、石墩、石刻等都达到了顶点。
是古代工匠的建筑艺术的结晶。
平遥古城在城墙顶上转一圈是六公里左右。在城内几条主要街道走一走,也要走上十到二十公里,也是个不近的路程。走累了,该收工了。
温师父,今天有劳您了。晚上我请您吃火锅。
温师父本:“我回去了,每次回来呆不了多长时间还得拉货,这次有您李先生来,你们谈事,我能多呆上几天,要不然早就拉货走人了。我回去啦,别客气,时间有的是,我回去啦。”温师告辞回家了。
一凡问小小:“先吃饭,还是先回去?”
“先吃饭,回去就出不来了!”
“哈哈,挺明白!好,先吃饭!吃什么?你想好,你带着我吧,想吃什么就停脚。”
锦芳小吃,小小看着,就停在那里。嚇,都是小吃,得小吃就小吃。
小小指着,一凡点着。麻团、炸糕、爱窝窝、一品烧饼、黄米面茶。小小又饱餐一顿。吃个肚歪。
吃不了,兜着走。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AnDny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