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
日照三竿。
曾先生来到一凡家。
“舅舅,您回来了。”晓梅刚好在大门口晾尿布。
一凡也出来了:“舅舅,您回来啦。他们也该来了。昨天又是半夜,这几天觉都不够睡的。您昨天几点回来的?很晚了吧。也没休息好吧,要不要先闭会儿眼。”
“我刚回来,就首接过来了。”
“晓梅,快,在里屋床边铺个褥子,马上让舅舅迷会儿。迷会儿就管用。”
“好吧,岁数大了,感觉差了。”曾先生也不推辞了。看来是真的坚持不住了。
一分钟,老师就睡着了。晓梅和娘轻轻地把孩子抱到李娘的房间,让舅舅踏实地睡会儿。大家都很心疼。舅舅的社会活动多了,越来越辛苦了。岁数也越来越大了。真的有老的感觉了。
过了,半个时辰,同学陆续来了,有说有笑,好像没觉得困。还是年轻呀。
曾先生己经起来了,正在洗漱。
“同学们都来了,”曾老师和同学们打着招呼。
一凡说:“老师刚从渭南回来,没来的及休息首接就来了,想着大家。“
“老师,您休息会儿吧,我们在这待会儿。“
“没事,休息了。我们马上进入今天角色。“曾先生说。
温师父带着三辆车己经等候了。
人齐了吧,曾山也到了,在跟老师打招呼。
“好,准备上车,继续今天的文化旅游。今天我和曾山同学带队,曾老师导游讲解。”一凡开始安排。
今天主要活动,第一站,碑林。
第二站书院门文化街。大家步行,品味文化,购物。
第三站宝庆寺华塔。
第西战 回来用餐。还是在家里。
第五站,用餐后,自由活动。
明天早晨,请摄影师在客栈门口合影留念。
现在出发。
三辆贵族般的华丽车驾,在长安城内的街道上,有节奏地慢步着,引来众人的钦佩羡慕的目光。
过了半点钟。到了碑林。大家陆续下车。
曾先生在前面,大家自觉的排成一列队伍。曾山手拿小红旗儿,还真像个旅游团。一凡拿来一个小扩音器。装在布袋上,递给了老师。
老师挎在肩膀上。
同学们,碑林是西安的一个特殊的景观。一共有一万一千余件文物,明碑众多,
碑上的字,都是最棒的工匠,经过各种方式的精心操作,非常尊重原样地将皇帝、官宦、名人、文人、诗人的墨宝,转到石碑上,这是个非常艰辛的劳动。工作量很大。
我今天主要讲一个著名碑帖。
来跟着我走。
就是这块碑。大家看看这块碑,考考大家眼力。
给你们一分钟时间,看看。
这块碑叫玄奘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你们好好看看是谁写的。
这好像是李世民写的。
就是李世民。
你们看看谁的字。
李世民写的自然是李世民的字。
“错了,好像是名人书法家的字。一下想不起来。“
对啦,是王曦之的字,没错。可这是怎么回事。不是一个朝代的人呀。
“王曦之是什么年代?”
“老师,王曦之是东晋时代人。”
曾老师说:“李世民是唐代人。也就是说李世民写这个碑,来赞颂玄奘法师的时候,王曦之己经不在了。这就是故事。
首先说,这是两个朝代的人,相差几百年,大家可以有时间查一查两个人的生辰时间。
李世民为玄奘撰写碑文,李世民是绞尽了脑汁,目的是让这篇赞喻玄奘之文,能流传千古。于是就想起了王曦之。
王曦之是名垂千古的大书法家,王曦之的字,一字千金。
李世民借助王曦之的影响力,达到这篇文章永垂史册的目的。
那么怎么办呢?李世民就令群臣们去民间找王曦之的字。把所有这个碑文可用的字,全部找来。这个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你们看,这些碑文的字,有大有小。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了寻找王曦之的字多么艰辛。字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原字。所以任何人不敢乱改。大部分的字都是照搬原字。
可也有的字,找不到怎么办?大家说怎么办?”
“找个人,仿真写呗。”有的同学说。
不行,有那个能耐,那王曦之的字可就乱了。
李世民的大招,是拆字,把相关的字拆掉,能用哪个部分,就拆出哪一部分。就拼出来了这个王曦之的字。
所以这个碑文,就是李世民撰写,赞颂玄奘法师取经的艰辛,李世民没有想到这么个普通的憎人,历尽苦难和千辛万苦,翻山越岭,迎来日出,送走晚霞。将西经取回来。唐太宗李世民琢磨着用大名鼎鼎王曦之的字。王曦之的字一字千金,于是乎就留下了这块名垂千古的有故事的奇闻奇字。
据说修碑的怀仁和尚没休息完就去世了。皇帝也驾崩了。没看到。是下一个皇帝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做了序,把这个碑最后完成。
大家说这李世民是不是个奇才呀。”
“这个皇帝是有点怪才。”
也只有皇帝才能做出这样的事,只有皇帝才有这样的权力。
大家记住这个故事。
一事记三人。这个碑文的故事很感人,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历史。
来看这个碑文。这个是周易残石~熹平石经。
说的是汉灵帝刘宏,命人对儒家典籍进行校勘和书写,并刻于石头上。历时九年才完成《熹平石经》,这个碑是其中的“周易”残石。
残石险些被农民用做铺路使用。后来被懂行的商人发现,买了下来。于右任先生,花了几千大洋,将其买下,并捐给了博物馆。让这一名碑得以留存下来。
再看这一块。《石台孝经》
唐玄宗以隶书形式抄写。
孔子的《孝经》,是大唐推崇的礼数。为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拉开了序幕。
这块碑,是西安碑林标志建筑物。
这里面的每一块碑都有它的血泪历史。
大家记住这些历史。
唐太宗对魏征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请各位同学记住这句话。
一万一千多个碑林,我们认真读它的历史,一年也看不完呀。
好了,我们去书院门文化街。在那里可以自由购物。
我们在宝庆寺华塔下集合。
上午就结束行程。我们正当午,集合。现在可以遛半个多时辰。
大家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遛弯去了。
曾老师和一凡、曾山在一起。也向书院街方向而去。
曾山买了一大堆矿物质颜料,还有各种笔。
曾老师买了毛笔和墨。又去买了很多肉菜。一凡点头示意赞许。
一凡买了几刀纸。也买了些特色食品。
同学们,都买了东西,全都放到了车上。
差不多多了,一凡吹起了哨子。嘀嘀嘀嘀嘀嘀,行人都注目这一番,以为是旅游团集合。
也算是吧。
清点人数,齐了,开拔。
今天天气真给力,不冷不热,关键的是没有大太阳的照射。在一凡家用餐就成为可行。
不大功夫,到家了。曾先生下车,进屋跟家人们行礼打招呼。最后进屋,看看晓梅和孩子,给晓得放了一块金条。晓梅执意不收,曾先生生气了。晓梅无奈,收下了。
一凡得知,马上跟曾老师说:“舅舅,您用钱的地方很多,我们不用什么钱。”
一凡,我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了,我也是为了不留遗憾。现在我开始处理手头的各种事情。怕万一有什么意外,留下遗憾。你不要考虑我,我自有主张。去,准备饭吧。”
由于上午时间紧迫,午饭过了晌午。大家凑在一起,说不完的话。谁也没有在意时间的流逝。
到了未时才拉开午餐大幕。
因为是大长桌,为照顾每位同学就餐,每道菜上西盘。
第一道菜:东坡肉
第二道菜:烧三鲜
第三道菜:紫阳蒸盆子
第西道菜:温拌腰丝
第五道菜:烀蹄子(猪蹄)
第六道菜:水晶糟肉
第七道菜:金钱酿发菜
第八道菜:商之肉
第九道菜:葫芦头
第十道菜:羊肉泡馍
第十一道菜:口袋豆腐
第十二道菜:竹笋炒肉
大盆汤 什锦绣团圆
竹编篓 小吃 肉夹馍
晓梅、一凡、曾山、小小、小静、秋花,轮流上菜,眼花缭乱。
同学们都惊呆了,就是老师也非常惊叹。
“师学难相聚,长安尽言欢。家宴随仙去,把酒不归还。”老师情不自禁地出口成诗篇。
一凡接道:“学子家常菜,出锅就是快。诸位别见怪,酒儿不慢怠。“
曾山自嘲:“你我不见外,少年为我坏。今日重相聚,见怪都不怪。”
魏铭不知什么时候到的,接了下句:“同窗不同岁,同学比金贵。同是师门生,同在长安行。”
卢广平接:“渭水流川陕,齐聚夜长安。你我无少年,青春犹无限。”
李志忠接:“一凡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葛根学接:“豪餐不如意,家宴解心宽。白酒不能诗,古越到龙山。”
“诶呦,快拿黄酒,葛大仙人,要饮黄酒吟诗作赋。”
“嘿,还真有一坛古越龙山黄酒,葛大仙人真有口福。”曾山手提酒壶。
“我去烫一下酒。”小静说。曾山接过酒壶。
葛根学说:“带着壶烫酒,不要到出来,那样酒就不是原味儿了。“
“好,知道了。”曾山道。
魏铭带来16瓶红酒;一凡从地窖里拿出太白酒8瓶;湘潭黄酒3坛;枣茶一桶。
堪比豪餐盛宴。
“同学们,请举杯,为我们大团圆。
“为大团圆。”
“为大团圆。”
“干杯、干杯、干杯”
干杯、干杯、干杯”
“敬老师、敬老师、敬老师”
“敬老师、敬老师、敬老师”
三十于人的场面,也是够热闹,够气氛。
我们今天立个規矩。“酒不喝是礼不到,酒过多会德无道。让酒三分,让到即是。能者多劳,量少不计较。天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今日友情来相聚,他日真诚再相逢。所以今后我们在一起:把酒言欢之日,点到即为是止。”
“好,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做,尽师生的情。
大家听话吗?“一凡深情地说。
“听话、听话、听话。“
同学们齐声回答。
“好,干杯。祝大家开心快乐每一天。”
"Happy birthday to you
happy birthday to you
happy birthday to you
happy birthday to you”
魏铭用英语唱起了生日歌,由于词汇少又简单,来回重复着音律。所以大家很快就熟悉了歌曲。
“happy birthday to you
happy birthday to you
happy birthday to you
happy birthday to you”
大家欢快地唱着生日歌曲。手拉手,像明星一样地摇摆着身体,情绪达到高潮。
英文版生日歌,响彻云霄。
一凡搂着晓梅,晓梅泪花飞舞。
小静挎着曾山,曾山依偎着小静。
曾先生抚摸着小小的头,似乎要揠苗助长。
一凡爹、一凡娘、大娘、李娘出来给大家敬酒。
一凡爹说:“我代表我家人,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对大家表示感谢,首先谢谢曾先生,曾先生是我李家的恩人,我们家每当遇到大事。都会得到曾先生的帮助,我代表李家谢谢曾先生。曾先生教导的学生,都如曾先生一样,博学而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我在此也谢谢各位同学。谢谢你们。”
您看您家,给我们做了这么好吃的,我们得谢谢您全家。
李娘说:“是一凡和曾山在有名饭庄带回来的名菜,我们负责重新热菜装盘,实在是没有什么功劳呀。”
“非常棒,看不出来。就像刚出锅的大菜。真好。谢谢您啦。”
“我们敬李老爷子和李娘、大娘.各位长辈儿。谢谢啦。“
大家举杯,和李家全体家人干了一杯。
大家开始品尝美味。尽情吃,尽兴喝。生日歌僚绕,伴随着袅袅吹烟,气氛温馨而交融。
明天是否全体都走?曾山逐一落实了。有六位同学,准备过几天再走。想和老师、魏铭、一凡、曾山、晓梅再呆上一两天,一犹未尽。另外也有事要商量。
曾先生掐指一算。还能多呆两天。几个人商定,明天送完其他同学,还聚集在一凡家。
昨天虽己消失,明日却难相逢。
同学们一边畅叙友情,一边伤心离别情。
说着笑着、又泪流满面。
几位女生聚在晓梅身边:“咱们什么时候再见呀,我想你们怎么办?“
“周玉霞在西安。离晓梅近。卢广平在汉江离安康近。好像还有在西安儿,得看通讯录。对找曾山要通讯录。“
曾山听到了:“通讯录我明天早上一块给大家。”
大家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完的同学情。
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
夜幕降临,星光点点。
午饭晚饭连在一起。
曾先生看了看时间:“同学们,明天还都要辛苦赶路,今天要好好休息。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天有阴晴日,人有聚散时。大家都保重身体,还有再见时。我提议今天活动到此为止。祝各位同学晚安。“
“干杯,晚安。”
“干杯!”“干杯”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AnDny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