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章 螺钿的内含

小说: 漆魔家族   作者:泗棣
零点文学 更新最快! 漆魔家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AnDnyB.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午饭过后,一凡带着大家,去观看漆艺大联展。

一凡让大家,细细地观察每一件作品。

大家自觉不自觉地就把目光盯在了螺钿艺术上。确实螺钿艺术也是光彩照人,让人心动。

一凡索性也把目光停留在螺钿艺术上。看到一件一件的艺术珍品,一凡也陶醉其中。

昨天,一凡被赤红的新漆艺所吸引,忽略了螺钿作品。今天细细品味,确实称的上是漆器艺术的皇冠。

大小不同的艺术形式。

大至家具小至耳勺无一不是闪烁着光芒的作品。

镶嵌螺钿的龙床和龙榻。像是遥远的古罗马的产物。海螺壳光彩照人的色泽,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螺钿的特点是灯光下,光芒西射;夜幕降临,星光点点。像是荧光指路,又像萤火虫般星光点点。喜气洋洋。

小小的耳勺,也是银光束裹,豪气十足。器物虽小,贵族气质。

珍宝盒,显现出的是珠光十色,晶莹剔透。

还有一款是洋唱片机,机身上银光闪烁,配上唱片音乐,再加上五光十色的光谱效应,简首令人销魂。据工作人员说,这款作品,在欧美盛行且一物难求。

就连小小的扩音器、收音机也是销售一空,呈断货状态。

螺钿的强大气场,让一凡为之动容。

一凡心里有一个追求,追求螺钿的真谛。

螺钿,究竟什么是螺钿的真正内涵。只有懂得内涵的人,才能真正懂得螺钿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一凡先生,您来啦!”王老师正在打招呼。

一凡忙带领大家过去,见过王老师。

王老师说:“走吧,我带着大家转转。“

王老师先是带着大家欢看了螺钿艺术形式的各种各样的作品。一凡也带着刚才的疑问,随着王老师的宣讲,融入其中。

王老师手指着一件一件精美的螺钿作品说:“器物可以千变万化,可以五光十色,也可以静如水上月夜,螺钿不单单是珍宝般的物件,更是一种有灵魂的艺术。她的魂在哪儿?在和她有交集的每个人的心里。

就是说螺钿抓住了人的心,这就是她的灵魂所在。她的灵魂是内敛的。外泄的只是她的华丽外表。她的内心世界,是融入在人的心里。

一凡非常赞同,这是一凡不曾有过的感受,螺钿的灵魂在人的心里深深地埋藏着。

透过螺钿光鲜的外表,一凡似乎感受到了匠人精神,是孜孜不倦地匠人追求,使螺钿从里到外被赋予了史诗之魂。

一凡感受到了强大气场的背后,是无数的匠人们的灵魂的拷问。

今天这一课,就是什么是螺钿的灵魂。

回到宿舍,一凡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好像心灵开了一扇窗,阳光映入心田,暖阳阳的。

晓梅看着一凡,知道他的心在汹涌澎湃的翻滚。

晓梅太了解一凡了,也太理解一凡了。

一凡是一个既懂人间烟火又向往卓越美好远景的人。现实和理想兼顾于一身。

一凡是一个平凡的人,却有一颗伟大的心。

一凡把大家聚到一起。问问弟弟妹妹们,今天都看到啥了?

小小说:“开了眼了,好东西真多。从来没见过。螺钿真好看。还有那个大红色的也特好看。”

小云说:“我看那个螺钿,我看最好的,是那个留声机。放上音乐,打上灯光,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玉梅也说好看。觉得螺钿就像星星一样,闪金光。

王颖说螺钿就是把萤火虫的屁股切下来,镶在大漆上。所以就银光闪闪。

“哈哈哈哈,不错不错,值得表扬。”小小称赞说。

晓梅姐瞪他们一眼。

“这话能登上尚雅之堂吗?”

王颖说:“我师傅说的。”

“你师傅是谁呀?”一凡问。

“我师傅就是老王头呀。”

一凡更感兴趣了。

“你师傅怎么去看门去啦?”

“我师傅后来病了,我伯伯说安排一些轻松的事。我师傅主动要求去看门,一看就好几年,他无怨无悔。”

一凡点着头,一凡觉的老王头不一般,原来是师傅级别的老头。

今天大家都看了好多好东西,我问问大家,螺钿的灵魂是什么?谁能告诉我。

小小说“螺钿的灵魂就是螺钿的心脏。”

“嗯,挺好。”

小云说“螺钿的灵魂,在于她能抓住人的心。”

“嗯,更好。“

“还有吗?”

晓梅说“小云说的好,螺钿抓住人的心里,就是螺钿的灵魂。灵魂是心的碰撞。是闪着火花的烟雾。是看不到摸不着但又确实存在的东西。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说的好,灵魂是一种精神;灵魂是一种内涵。她把螺钿激活了。让螺钿具有心脑的特质。”一凡非常赞许的说。

“我们学习螺钿,要注重外表光鲜亮丽的同时,要抓住螺钿的灵魂。两者兼备,我们就学成了。大家记住了吗?!”

“记住了,学习螺钿,一定要抓住灵魂。”小小高声答应着。

一凡非常满意。“大家准备吃晚饭,然后好好睡觉。明天还要抓螺钿的灵魂。”

第二天早上,王老师准时来到宿舍门口。

大家集合完毕。

王老师说:“我昨天给大家留的什么题呀?”

小小说:“老师说的是螺钿的螺壳是怎么剥离的?”

“真好,你叫什么名字呀?”

“老师,我叫李高一,大家都叫我小小。”

嗯,好的小小。不过我还是得叫你高一同学,因为小小是小名,在正规场合,还是要叫大名为好。高一同学说的很对。那昨天看了螺钿的剥离了吗?怎么剥离的呀?”

小云说“是用刀子剥离的。”

“嗯,你叫什么名字呀?”

“老师,我叫李小云。”

“嗯,小云说的没错。“

“可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螺壳那么坚硬,怎么用刀呀?谁能试试用刀就能剥离吗?”王老师继续问。

晓梅说“我看到,师傅都是从水里捞出来的螺钿,不知这水是什么?”

“厉害,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孔晓梅,您叫我晓梅就好。”

“嗯,晓梅同学观察很细。给予表扬。这就是关键。”王老师说。

一凡也没太注意这一点。是呀,这么硬的螺壳,不可能这么简单就剥离下来呀!

“我们走吧,继续参观学习。”王老师带队继续参观。

大家从螺壳剥离工序出过时,都不自觉地都看了一眼那泡着水的池子。

王老师说:

“今天看螺钿镶嵌。

这个工序,相对比较干净。螺钿外壳都己经剥离掉。有螺壳内皮,闪闪发光,愈来愈亮。工匠师傅,正根据需要,来回修剪着螺壳内皮。王老师说:“这道工序叫切贝。就是把贝修剪到自己想要用的尺寸。”

工匠师傅个个聚精会神地修剪着。这时的贝壳都平平簿簿的。

特别小的贝壳,要拿捏子夹住,轻轻地放到需要的位置。都编上号,将位置固定好。然后拿掉。将胎体用生漆整体涂饰几遍,让生漆渗入到胎体上,牢牢抓住胎体,再将贝壳粘在生漆上,有首接粘的,也有用胶带纸转貼在生漆上的。目的就是将贝壳固定在涂有生漆的胎体上,并根据设计图纸,将贝壳码放到位。贝壳按图纸拼好后,就开始涂刷生漆,满胎体全刷。刷一层就窨干一层,要刷很多层。少则10几层,多则几十层乃至上百层,每涂刷一层,大约0.1毫米。每窨干一层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

注意:窨干。是在温度35度~40度。湿度55度~75度左右。要严格按要求的温度和湿度。

这道工序也是师傅需要认真控制的。温度和湿度,是大漆成膜的关键。

生漆涂饰够厚度后,要将贝壳部分打磨掉生漆,露出闪亮的贝壳,然后开始推光。要粘水推光。把大漆推光到最佳亮度。最后整体罩上透明漆。一件完好的螺钿艺术品就诞生了。

切贝片、涂饰生漆、设计图形、贴贝片、打磨生漆、最后罩光亮透明漆。

让螺钿活起来,有两个因素。第一让贝壳贝片放射出应有的光芒。第二让生漆更加生动有生命,也要亮起来,这个亮,是生命之光,是大漆从里向外一层一层的光亮,而不是鲜艳刺眼的那种亮。

这就是螺钿的内含,也是螺钿灵魂之光。”

这道工序有个窨干小工序。在侧面有个封闭小屋,那是窨房,是生漆干燥的地方,就是有温度和湿度要求的小封闭房间。长年保持一种状态,里面的木架子上,就是每天窨干的半成品活。

要经过10天~100天不等的窨干时间,要根据活的要求,来确定时间的长短。这个过程,要工匠师傅根据经验来确定。整个过程也是很辛苦的。

这就是螺钿的全部过程。

大工序是做胎、貼贝、光漆、打磨西大工序。

每道工序内又分若干小工序。

其中螺壳去皮;切贝;粘贝;修饰。这是貼贝工序内的复杂小工序。

生漆打底、涂饰生漆、窨干、推光、打磨。这是涂饰生漆的复杂小工序。

有时生漆要制成熟漆。

方法还不一样。有自然加热法。

还有熟桐油配置法。

都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老工匠几十年的经验,就是螺钿灵魂出窍的关键所在。

今天大家回去,留的作业。就是螺钿要经过多少工序,才能成活。”

王老师带着大家走出工棚。

大家出来,深深吸口凉气。

在工棚里,有一种潮热感。那是窨房在干燥漆膜。整个的工棚温度和湿度,也都受影响。

压抑感是由湿度造成的。

热,是由温度造成的。

所以工匠们,长年在潮热的环境下工作,都己经形成习惯。

王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见。”

大家回礼:“王老师明天见。”

王老师走后,小小翻着白眼:“明天能不能不见?!”

大家说:“对,明天不见。”

一凡说:“今天能不能不吃饭?!”

“能“

“好,不吃饭,今天不吃饭的,明天不见。我让老王头把大门锁上,谁都不许出门。回宿舍睡觉。”一凡断后。

一个一个蔫头耷拉脑。回到宿舍,都躺床上不动了。

一凡让晓梅看着她们。一凡把小小反锁在屋里。悄悄地溜出了大门,对了,一凡去买饭去了。

一凡回来,把买回的饭菜存到老王头的传达室。

独自回来了。

嘿,一个一个还在躺着。有睡的,不睡的也不起。晓梅半仰着。看到一凡,轻轻地出来。

一凡示意,饭菜在传达室。

晓梅说:“人得有个反复过程,没吃过这苦,没办法,尝试一下呗。

这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践出真知。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一凡乐了,还一套一套的。

明天,王老师说要分组,下工棚,先从剥离螺壳开始实习,这是真的苦差事开始了。这孩子们能不能坚持,在此一举。

一凡跟晓梅说“明天分组,苦差事可就来啦,有没有准备。”

“我准备好了。“晓梅说。一凡亲了晓梅额头。

谢谢,你不倒,这个学习班就不倒不散。

我们带头坚持吧,这才刚刚开始。

大家都起来了。是休息过来了吗?一凡知道,这是一个一个地饿了。

一凡和晓梅坐在屋外的板凳上,喝着白开水。

谁喝水,这里有开水。

小小想出来,门锁着。一凡看着小小乐。

晓梅说“给我钥匙,把孩子憋坏喽。”

晓梅把小小放出来。

“哥哥,姐姐,我饿了。”

“饿了,忍着呗。刚才谁说的不吃饭了。明天也不去了。”一凡说。

“一凡哥哥,我饿呀,师傅,我饿。“小小秧求着。

“我问问,谁能坚持不吃饭,谁明天就可以在家呆着。”一凡问。

王颖说:“我在家呆着吧,我知道怎么回事,我不用学,一凡哥哥,让我吃饭吧,今天我请客。”

“嘿,挺大方呀。”晓梅瞪一眼王颖,又瞪一眼小小。

小小说王颖“别瞎说,吃什么饭,请什么客,你胡说八道。”

王颖看着小小不说话了。

小云没说话,小云是晓梅的老铁,晓梅不发话,小云是绝对忠诚的。

玉梅东看看,西看看,也不敢多说。一个是哥哥,一个是嫂子,知道自己的位置。既然来了,就是受累来的。刚有点苦就不干了,说不过去。所以不说话为好。

一凡看就王颖一个人有话说,让小小一说,也没话说了。

一凡让晓梅说吧。

晓梅说:“弟弟妹妹们,我们是来学习的,这刚来几天?遇上点小问题就不干了,这不是我们来的目的,你们看看人家师傅们,长年在这样的环境里干活,一干就是几十年如一日。我们倒好,刚参观一天,还不是干活,就受不了了。这怎么能行?环境是人慢慢适应的一个过程,我敢说,当我们来一个月后,就会适应这个环境。人的感知或者叫体感,是有弹性的。

我们今天的不适应,是为了明天的适应做前站的。我的这句话能不能理解。

我打个比方。我们有时感觉身体很冷或者身体很热。当我们一测天气的温度,发现没有那么冷,或者没有那么热。这是怎么回事?这就叫体感。就是说,我们的体感和实际温度有差别。我们的体感,是不准确的。但是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克服一下,体感会慢慢地适应真正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体感就会慢慢减弱。

明天,我们就要感受这一变化。我们会适应的。我们要有信心。要战胜这点小困难。

我们有没有信心呀。”

没有人支声。

“我们有没有信心呀!”晓梅加大音量。

“有,有信心。”小云带头应道。

“我们都有。”小小大声回答。

“我也有!“玉梅也应道。

王颖说“那我也跟着吧,谁让小小答应呢!“

哈哈,哈哈

大家笑了。一凡说“王颖那,后悔还来的及。”

王颖说:“我不后悔,小小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上刀山下火海。“

一凡带头鼔起掌来。

大家都噼啪噼啪地鼔起掌来。

一凡说:“好啊,大家都想通啦?”

“通啦”小小和王颖头顶头说。

小云和玉梅跟着笑。

晓梅更是感觉很安慰。

“好,小小和王颖,去老王头你师傅那,去取快餐去吧。”一凡笑着说。

“欧,有饭吃喽”小小拉着王颖就跑了。

简短的动员,就这样开始了新起点。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AnDny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
零点文学 有求必应! 漆魔家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AnDnyB.html 全文阅读!零点文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