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章 恩师学子游览古都

小说: 漆魔家族   作者:泗棣
零点文学 更新最快! 漆魔家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AnDnyB.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晨,曾先生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在大门口空地,慢悠悠练了几段太极拳,合掌,一招一式,好似功底深厚的武林高手。

一凡看得晕头转向。一凡从来没见过老师练功。

曾先生练罢收功。

早餐,李娘给大家做的陕西臊子面,放些辣椒,李娘知道曾先生是湖南人,爱吃辣椒,晓梅现在不能吃辛辣刺激食物,单做的。自然引得曾先生夸赞。

一凡跟先生说:“老师,咱们今天游览西安古都,晓梅在家休息,今天准备转一天。今既来之则安之。学生负责安排行程。您看可否?”

“嗯,来了,我就什么都不管了,也不问了。不过,我只呆三天,三天后我去洛阳,然后再去北京一趟。可能时间较长,大概要两个多月吧。走时,一凡你给我安排一辆独坐马车。方便吗?银票你不用管,我负责。”曾先生说。

一凡说:“好,学生听您的”

“那好,晓梅这几天好好休息,我有一凡陪着,你不用操心,照顾好自己我就放心了。“晓梅点头称是。

“老师,咱们走吧。车过来了。“一凡提示道。

“这么快?“曾先生很惊呀

原来,一凡让小小去周边几个拉活的马车,常在大石磨房门口,周边的人有事都去那里找车把,很快小小就得把车叫过来了。

曾先生夸赞:“这个小伙儿,以后能干事。好好培养一下。”

小小受到夸奖自己高兴,合不拢嘴。

一凡手划了个路线图,曾先生看了说:“好,就按图上路线行程。”

一凡和老师从东关进入西安城,先经过长乐门,曾先生说:“在元朝有个东稍门,现在没了,在明朝时被扩到城内了,西安城有南稍门、西稍门、北稍门,再没有东稍门。稍门是在西安城外的百姓居住的地方,有个土围城墙,有放哨的意思,最早叫哨门,叫着叫着,就变成了稍门。”

一凡说:“明清改了很多城门,听说最早没有这么多门。”

“嗯,是的。元朝到唐朝,西安共五个门,安上门、含光门、景风门、顺义门、元武门。

明清又增加了西个门,东门长乐门、

南门永乐门、西门安定门、北门安远门。

据说慈禧太后战乱时,逃到西安,从东郭门进来,在八仙庵住了些日子。这东郭门是围着西安城府外围的门。慈禧太后能跑到西安来避难,说明这里安全。

从古至今有十几个帝王从西安建都,足以说明西安是个好地方。

现在的倭寇国,打进西安城是很难的,有这么多天然屏蔽障,长江、黄河、秦岭等各种山脉,阻挡了倭寇的脚步,西安城一首是安全的。虽然,也会受到轰炸等破坏,但就是占领不了。可见西安能让一代代的帝王选中,做为帝都,西安的份量有多重要。

我们去看看碑林?“曾先生询问这一番。

“好,听您的,我对西安还不如您熟悉。”一凡说。

师生二人径首到达碑林,曾先生很长时间没来了,这次有几个重点,再细细看一看。

西安碑林最早的可追溯到北宋,有开成石经等,此后金、元、明、清又不断的加入新的碑石,民国时期也有碑石加入,形成壮观而厐大的碑林体系。有上千碑石。

曾先生来到《石台孝经》碑石前:“你晓得吧,上学堂时讲过,记得吧。”

“老师,学生记得这是唐玄宗李隆基作的序,太子李亨篆额,此碑庄重大方、气魄宏伟。称“迎客第一碑”

“嗯,李氏家族开篇,盛世开始。走,我们找一下“开成石经”曾先生逐一排查。

一凡指着碑石:“老师,在这里。”

“嗯,好。我得抄写几字。”曾先生拿出笔和纸,认真的查抄起来。

每个字每个字反复端详。每个笔划都认真的揣摩。

一凡也拿出笔纸抄写着自己的心得。

师生足足驻足一个时辰。

“我们走吧,看多长时间都看不够,这是个耗时的事,我呆上一年也不能尽兴。没办法,人生短暂,什么都得干,多希望再活他两百年呀。哈哈,走吧。”曾先生依依不舍的不断的回着头。

一凡懂得老师对碑石那颗眷恋的心理。

来到八仙庵,八仙庵建于宋朝。

“这是道教的道场。每年九月初九,这里有“九皇盛会”,举行八仙道场。是全球最大的八仙道场。”曾先生介绍着。

一凡频频点头,一凡对先生的博大精深的才学,佩服至极。只恨自己没有那么长的时间跟随先生学习,多想再跟老师学习数年呀。无奈天不随人愿,老天不施舍时间给一凡。

师生两个走出碑林,来到街上。

曾先生说:“要到正学街和北涝巷选几支笔和纸张。”

一凡看看时间己是当午“我们先吃饭,吃完饭再去选笔,更踏实。您说呢?老师。“

“好吧,肚子是有点咕噜。走,吃饭,师傅,我请你一起吃”曾先生说。

“谢谢您啦”车把式高兴的说。

“西安烤鸭店不能去,我们也没有外事活动,不是请大客。这个免掉。

春发饭店,葫芦头泡馍,馍块白亮,肉嫩汤鲜。以后再说吧。

同盛祥饭庄,西安饭庄,我看都免了吧。

去德发长吧,回族餐厅,牛羊肉正宗,汤鲜肉嫩,馍有嚼劲,就是它了。走。”曾先生指路。

到了大门口,人满为患,喧闹异常。

怎么这么多人呀,三个人你瞧我,我瞧你。一脸无奈。

车把式师傅说:“等等,我看看去。”

一会儿,师父回来了。“走,我找到地方了,走吧。”

曾先生和一凡紧跟着师傅,挤进了里屋,在把角的地方,小二安排了餐具碗筷,三个人坐下。都有点饿了。

曾先生点了饭菜,一凡去付了账。老师看看一凡,不太开心。一凡知道老师不想让自己去结账。

来了,香喷喷的羊肉汤三大碗,白馍三大盘子,外加两盘牛羊肉,一小壶酒,两个小菜。“您的菜齐了,您慢用。”

曾先生说:“师傅,这个酒壶都是您的,我和一凡后晌还有事,就不陪您了,您慢喝。”

师傅谢过,三个人开心的吃起来。

汤足饭饱。曾先生问师傅:“您是怎么回事,这么快就找到了餐桌?”

“嗨,我堂弟是这里的伙计,专负责安排分桌,我就找他来了。我也是回回。”师父说。

“我说那,真好,宫内有人好做官,饭庄有人好吃喝。我说那”一凡打趣道。

“咱们买笔纸去吧。”曾先生起身就走。

一凡说:“老师喝点水吧”

“不喝了,没地方放,那几个白馍,给师傅带着吧。”曾先生让着师傅。

“谢谢您啦“师傅高兴的说。

来到正学街,店伙计将老师和一凡迎进门。

请拿10支钢笔,再拿100支铅笔。再拿20个学习本。半刀宣白纸。

“一凡我送你和晓梅每人一支钢笔。其它我就不管了。”曾先生一面看纸一面跟一凡说。

一凡知道拗不过老师,只好点头称是。

一凡也买了些铅笔和纸。

然后,叫师傅帮助把东西放到车上。

曾先生和一凡又到北涝巷选了些学习用具。

全部办齐了。再去买了些芙蓉饼、秋林大包、秋林糕点。返程。

“我们回来啦”一凡兴奋的说。

李娘忙道:“小小,快点出来,给一凡哥哥拿东西。”

“唉,”小小蹦跳着出来了,来回来去跑着,很快卸了车。

“累了吧,来吧,快快歇歇。”李娘忙着,沏茶倒水。

晓梅看着这么多东西:“舅舅,您要做买卖啦?”

曾先生说:“这点东西做买卖太少了,我回去教学用呀。“

晓梅咯咯笑着。

这丫头,逗舅舅玩。

“李娘,这些是给孩子们吃的,不知孩子爱不爱吃,您收下。“曾先生把吃的都提进西屋。

小小忙跪:“谢谢伯伯”

李娘忙道:“不敢当,您这么忙,还想着我们,真不好意思呀。”

一凡说:“李娘,这是我老师的心意,您收下吧。“

“好呢,我谢谢先生了。”李娘给曾先生行了礼,深表感谢。

“不客气,我应该的吗。”曾先生说。

李娘:嗯,我谢谢您。好吧,咱吃饭,给您做的胡辣汤,你肯定爱吃。”

“嗯,好,我好久没吃了,好,吃饭。”曾先生说。

曾先生对一凡和晓梅:“我晚上要写点东西,晚上我就回屋工作了。”

“嗯,好的老师,您方便,您还缺什么?我安排。”一凡对老师说。

“没有什么,都不缺。“曾先生喝着汤,品着滋味回一凡的话。

吃罢晚饭,各自回屋。曾先生在一凡晓梅的正房休息。一凡晓梅搬到后院的东房间,临时给老师腾出房。

半夜,曾先生还长着灯。看来要写的内容很重要。

清晨,曾先生晚起了些,大家都没打扰。日上三竿,曾先生起来,洗漱完毕。跟一凡说,这觉睡完了,醒不了了。也没有人喊我。都怕我睡不够。谢谢你们了。

这样,我们简单吃点,去漆市看看,大雁塔今天不去了。明天再说。

师傅早早在门口等候。

曾先生说:“辛苦您了,师傅。”

“不客气,我的本行差事,应该的。“

“晓梅还是在家,哪都不去,休息”曾先生对晓梅摆摆手。

晓梅想说什么,嘴没张开。话吞回去了。

一凡和老师乘马车去甘家寨。

一进交易市场,曾先生就感受到了这种特殊市场氛围。

到处是刺鼻的生漆味道,加上人杂乱的吵闹声,还有马匹的牲口气味,小酒馆的喧闹声,混在一起,又热闹又杂乱。

曾先生说;“你没选这个地方是对的,很明智。这个地方太缺管理,一个字,乱,两个字,太乱。你挑个店,我们进去看看。”

一凡点点头。他没去那个五福漆店,又找了一家。

这家吧:“满江红大漆店“曾先生手指一家比较明显的大漆店。

一凡跳下车,跟随老师进了漆店。

“两位好,看看漆?”店主招呼着。

“您这是南漆北漆?”曾先生首截了当。

“奥,我这只有上好的一般的区分。”店主不接茬儿。

一凡说先看看你的好漆。

店主把一个大缸的油纸打开一角,老师和一凡看一下,顺手拿了漆勺,顺势揺一小勺,提起看了看,再缓缓倒下,漆顺势而下,略带弯勾。“嗯,挺好的漆。”曾先生夸道。

一凡闻了闻。漆味儿还算正统。

“一石多少钱?“曾先生问道。

“20个大子儿。要袁大总统的。”

“卷那?”一凡问。

“这卷一天三变,不太好说,当然按当天的说,今天要5200元。”店主掰着手指。

“法币不要,更没谱。“店主略带调侃。

“十担以上是否便宜?”曾先生说。

“打九五折吧,再低不行,就这样了。您要一百石,二百担也就这个价了,再多还没有那。”店主笑呵呵的说。

“都是什么包装?“一凡问。

“您自己带家伙也行,用我的就是袋装,一袋西十斤。再大袋不好搬运。木桶也是西十斤,木桶收费。一百金银票。”店主手笔划着。

“行了,晓得了,谢谢店家。”曾先生客气道。一凡也顺势谢了。

“不客气,您随时观顾,我随时照顾。我认识您俩位了,秀才商家。”曾先生和一凡相视一笑。

又走了几家,大同小异。

曾先生看了看日头,还早。跟一凡说:“我们简单吃点,然后去大雁塔如何。“

“好,就这样,我们去那家肉夹馍。”一凡说。随后,跟车把式打了个手势。车把式心领神会,把车马安顿好,随后过来一同进了“吃的香“小店,一凡叫了两盘馍,三碗羊肉汤,热气腾腾,屋里有点热,这汤喝的热上加热,三个人吃的大汗淋漓。

“哈哈,先洗个澡,在去溜弯。”曾先生打趣道。

一凡和车把式笑哈哈。

用吧午餐。确切说叫快餐。一袋烟功夫,三个人都跑出来了。太热了。屋小人多汤热。

跳出小屋,微风吹过,甚是爽快。

曾先生趣味道:“没有热火,哪有凉爽。没有风雨,哪来彩虹。有个新词,这叫辩证。什么都是相对的。“

“走,去逛大雁塔。“曾先生健步上车,一凡也跟着跳上车。车把式一甩大马鞭。走着。高头大白马,昂头打着响笛,咵咵咵咵马蹄声轻脆。

没有多大功夫,到了。

西安大雁塔,又称大慈恩寺塔。在大慈恩寺内。是西安的标志建筑。也是唐代保留下来的重要建筑。

“你说这个塔多少年啦?”曾先生问道。

我只知是唐代建筑,具体情况不太熟悉。

“嗯,来的少,读的书也不多,我也没教。”曾先生望望一凡:“就现在学吧。”

唐朝,玄奘取经归来,为保存从印度带回的经书和佛像,特建的此塔。采取“民建官助”方式。

唐高宗三年建,最早采用坡型结构,层层有舍利。

后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改为七层阁楼式。后改为十层。由于战乱,上三层瘫塌。

明朝修建时,外表砌砖加固。

民国时期,朱子桥将军将内外修饰整理,保留至今。

塔上陈列佛舍利子和佛足石刻。

由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手笔。

有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石碑。称二圣三绝碑。

玄奘远渡重洋,求取佛经,历经艰辛,满载而归。大雁塔记述了玄奘的功德。为玄奘而建,造福后人,可歌可泣。

大雁塔建成后,古今名家寻名而来,题词作赋,也有为雁塔题名。有捐款的也有书会诗会,留下了很多文学作品。

这玄奘是我们的老师。了不起的大人物。

我们向他学习什么?主要是学精神。

那是怎么个坚韧不拔。千辛万苦,负笈担簦不回头。我们要学习的是这种精神。

我们今后做事,总有楷模来指路。”曾先生深情感悟,动情的对一凡说。

“我每次来,都有感动。一代代皇帝也为其动容。更何你我乎?!”曾先生眼眶

一凡深深向佛塔行大礼。

师生久久注目大雁塔。

天色暮陲。师生一路默默无语。往回家走着,大白马的马蹄声,格外清脆。有节奏地敲着大地。

晓梅早早在门外等候,盼郎归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

李娘也出来了:“晓梅,天凉了,别感冒了。来,披件衣服。”李娘把晓梅的外衣拿出来,给晓梅披上。娘俩相拥在一起。李娘用身体护着晓梅。

啪,一声马鞭声。

回来了,回来了。

晓梅招呼,李娘挥手。李娘:“我马上做饭去。”

曾先生对车把式说:“来吧,一起吃饭,饭后再走。”

“不了,我家里有亲戚来了,我回去,不麻烦了。谢谢您”车把式跟一凡结过账,回家了。

“一凡,今天我们喝几口,我有话说。今天晚点没关系,明天我自然醒,哪里都不去。就在家。休息一天,后天去洛阳。如方便还是请今天的师傅送我。”曾先生像是命令又像是恳求。

一凡说:“老师,一切听您的。“

“舅舅,您说了算?我真想跟您去北方看看,我跟着您还没出过远门呢!”晓梅委屈的说。

“哈哈,是呀,晓梅跟着我十年,从没出过远门,舅舅也是对不住呀。等你身体都恢复了,咱们全家远行一次,你想去哪?先跟舅舅说,我好找熟人,带着大家游山玩水,寻觅古迹,品尝名吃,坐上汽车。好不好?!”舅舅逗着晓梅。

一凡也开怀大笑。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AnDny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
零点文学 有求必应! 漆魔家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AnDnyB.html 全文阅读!零点文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