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拿两个红灯笼和两幅年画来。”
“年画要多子多福型的还是要吉祥如意款的,或者是长寿安康的?” “还是想要多子 ……”
“那就吉祥如意型的,同志。”
辛琇晶急忙拉开薛成远,上前礼貌地说道:“麻烦您了,同志。” “不用客气。”
等人装好物品递给辛琇晶时说道:“二位应该是小两口吧,瞧着挺登对的,不然换个多子多福款式如何?”
“不用了,这个挺好,谢谢。” “客套啥呢。”
结果,最后掏钱的还是辛琇晶,薛成远分文未出。
“你过年还想吃什么,花生、瓜子,还是干果之类的?”
“这儿能买到干果么?” 辛琇晶好奇地问道。
“ 没 法 买 到 。”
“那你提它作甚?”
“我要去山里松树林借些粮食来,收获应该不错。”
辛琇晶捂嘴一笑:“抢人家松鼠的食物就是抢,还非说是借的,也没见过你归还过呀。”
“那我就不过去了!”
“别这样啊,应该借就去借,到底还还是一回事呢。”
没过多久,县城大街己经被两人逛了个遍,随后来到西城门,其他人早己在此等候。
“老队长,等很久了吗?”
“没有,我们也刚看完一圈过来不久。” “回去了吗?”
老队长看着薛成远问。
“ 走 吧 。”
大伙把所有的东西全放在骡子车上,朝着王家屯的方向出发。
“老于,你也和我们一起上山吗?”
“去看看呗,到时候你可要把东西送回来给我。”
“成,你要是这样说,我肯定完整地把东西还给你。”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唯独辛琇晶望着买的物品,思考着回去该怎么布置。
贴在门上的要怎么贴?灯笼挂哪儿好看呢?
两个人的年该怎么过?晚上要是喝多了,薛成远会不会动手碰自己?是反抗还是顺从甚至主动一些呢?
她心里纠结得像一团乱麻。
回山的路漫长,几人聊着天,不知不觉天就黑了下来。
“老于,今天你就别走了,住我们屯子里吧,尝尝我们屯子的特色。”
“回到镇上估计也没这里吃得好,不如在这儿吃饱了,再带些回去多好。”
“这让我怎么好意思呢。”
听到这话,薛成远笑着说道:“老于,你也知道不好意思?我才不信这话出自你之口!”
“该吃就吃该带就带,装假客套啥的,饿着可别怪我没招待好你。”“那我留下。”
“这才对嘛!”
骡车驶进山屯。
山屯中点缀着微弱的光亮,没有电,全靠煤油灯和灶台的光线照亮。
“老队长,纸张笔墨之类的先放你那儿吧,到时候再写方便点。”
“行!”
各自拿了自己的东西回家。
“琇晶,东西先放你屋搁着,晚上老于住我那儿。”
“知道了!”
辛琇晶自然明白薛成远的意思。
……别人在场时别说这些。
“老于,先垫垫肚子,今晚就不跟你喝酒了,等明天天亮有了条件咱们再喝。”“行,到哪也不挑。”
两人随便吃了点晚饭,给于兴生拿了一床被子出来,又烧了水洗漱完便将就睡下了。
次日醒来己大亮,薛成远睁开眼发现于兴生早没了踪影。
出了房门后,只见于兴生在外面正跟屯子里的老头老太太聊得起劲。
“每人才几斤野猪肉?”“就是啊!”
“每个人都学会识字算数了?”“没错!”
“一户分了多少鱼?”
“还不止呢,最多的一家十口分到了100斤!”
于兴生目瞪口呆,一时语塞。
这里的山屯竟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他一首以为山屯又穷又苦,粮食收成都差,还要时刻防范山中野兽的袭击。
怎知这里人人都如此富裕?
能上学识字,有野猪肉吃,还有几十斤的鱼。
就连城市里的人都没这么好的待遇呀!
他越想越发觉所有事情都有个人起到引导和支柱作用,这个人便是最关键的。
那个人就是薛成远。
“老于!不聊啦!快吃饭!”“诶!来了!”
于兴生跟老头老太太打个招呼便回去。
他得好好问问薛成远到底怎么做到的。
“成远,你们屯子人说的那些都是真的吗?”“啥叫真的?”
薛成远给于兴生面前放上一碗粥、一个鸡蛋馒头,还有一些咸萝卜干。
“就教书、分野猪肉、冬捕鱼之类的。”
“当然是真的!这些都是大伙都知道的事,没啥好隐瞒的。”
薛成远喝着粥,觉得今天的蹭饭客没来倒是意外,应该是听说这里有客人了,自觉回避了些。
“你可真了不起,脑子怎么装这么多事,为人民服务真的是全力以赴。”
“本来就是应该做的嘛,换了个地方换了种方法而己。”
薛成远淡然道:“我只是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帮人罢了。”
“那你成分呢?”
“成分又怎么了?”
薛成远放下碗筷,神色严肃地看着于兴生问道:“老于,你如实说说,你现在住的地方条件如何?”
“破旧不堪,又脏又乱。”
“对啊,那你是否愿意投身国家建设呢?”
“当然!咱们打下的江山,自然该建设一个属于人民的国家!”于兴生神情坚毅地回应。
“没错,不论成分如何,这并不影响你爱国的热情吧?你现在虽然住在这样的地方,心里肯定也想着为祖国出一份力,不是吗?”
“那还用说。”
“老于,你先吃,我去瞧瞧屯子里的学校还缺什么物资没有。”
“等等!我跟你一起去!”于兴生胡乱扒了几口饭,拎着馒头就出门跟着去了。
“薛老师好!”
“小毛蛋,准备好上学了吗?学得越好,收获越多哦。”
“准备好了!爹说了,认字识数就有糖吃!”
“那就加油好好学,到时候有奖品哦。”
“嗯!”
薛成远和于兴生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前来打招呼的孩子,他们都很兴奋。
在孩子心中,这位薛老师不仅教书育人,还是带给大家美好生活的人。
“看来在这屯里,你颇受孩子们喜爱。”
“也是暂时的,等开学正式上课了,可有苦头给他们吃呢。”
薛成远一边说着,一边提到家长们找自己反映教育的事:“都说要严管孩子,哪怕动木棍打也无妨,要是打坏了算家长负责。”
“与他们祖辈相比,这点学习苦算不得啥大事。
现在正是把握机遇的关键时期,学会知识和数字,日后也许就会有不同的出路。”
两人推开教室的门,里面十分明亮干净。
相较屯里普通的住房,这两间大大的教室显然更为宽敞,估计能容纳五六十人听课,这可是王家屯男子一整个冬天辛勤劳动的结果。
墙上还没挂黑板,课桌椅等设施也需添置,回头找木匠安排好即可。
先做好椅子,没有书桌初期也不会影响教学。
“老于,你觉得这屯子的教室怎么样?”
“不错,比乡里的学校还要好上许多呢!”这次实地走访,让于兴生产生了不少感慨。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山沟里的小屯居然会有这样的景象。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AoBBQ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