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务室那场“热粥抵近”的莽撞突袭,像一颗投入冰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极其微弱,却顽固地扩散着。最大的、最首观的战果,是那个印着小熊的蓝色保温袋,终于不再被原封不动地退回。它像一枚被默许的勋章,每天清晨,稳稳地占据江渊桌角那个固定的位置。
他依旧沉默。沉默地走进教室,沉默地坐下,沉默地打开保温袋的盖子。动作精准,没有多余的表情,没有目光的交汇,仿佛这只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与呼吸同等重要的机械流程。唯一改变的,是那盖子被打开后,里面温热的食物,最终会消失不见。
但这微小的“消失”,却在我心里点燃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燎原之火。看着那个空掉的保温袋,比第一次收到满分试卷的喜悦还要汹涌百倍。它像一道裂缝,证明了我笨拙的、不顾一切的努力,并非徒劳无功地撞向一堵叹息之墙。
于是,我的“饲养员”生涯,正式进入了疯狂升级阶段。
厨房的灯亮得越来越早。清晨五点,窗外还是一片沉沉的墨蓝,只有几颗疏星点缀。厨房里却己灯火通明,氤氲着温暖的雾气。妈妈系着围裙,睡眼惺忪却毫无怨言地守在灶台前。她曾经是医院营养科的护士,此刻,她所有的专业知识和耐心,都倾注到了那个小小的蓝色保温桶里。
“安安,”妈妈搅动着砂锅里咕嘟冒泡的小米南瓜粥,金黄的米粒翻滚着,香气浓郁得几乎有了实体,“小渊那孩子……胃真那么差?”她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担忧和好奇。手腕因为早起揉面、切菜而有些发酸。
“嗯!”我用力点头,扒着料理台边缘,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锅里,“校医说的!要温热的,好消化的,还要营养均衡!”我像个小监工,复述着从爸爸那里听来的只言片语。
“那也不能天天粥啊,”妈妈笑着,利落地把焯过水的嫩鸡胸肉撕成细丝,码在煮得软烂的燕麦粥上,撒上几粒碧绿的葱花,“喏,今天试试这个,鸡丝燕麦粥,蛋白质够,纤维也有。”她又拿出一个更小的保温盒,里面是切成小兔子形状的苹果块和几颗的草莓,“水果也得跟上。维生素。”
“谢谢妈妈!”我抱着那个被赋予新使命、显得格外沉重的保温桶,心里鼓胀着一种近乎神圣的责任感。
保温桶的内容变得像个微型营养博览会。今天是山药红枣小米粥配水煮蛋和蒸南瓜块;明天是软烂的番茄牛肉疙瘩汤配焯西兰花;后天是牛奶炖蛋配全麦面包片和牛油果泥……妈妈变着花样,绞尽脑汁地兼顾着“养胃”、“营养”和“孩子可能愿意吃”这几个几乎不可能同时满足的条件。
教室里,江渊的“进食仪式”依旧沉默而精准。他打开盖子,目光垂落,拿起勺子。他的动作很慢,每一口都咀嚼得很仔细,仿佛在完成一项精密的任务。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低垂的睫毛上,投下两小片安静的、扇形的阴影,随着他咀嚼的动作微微颤动,像栖息在冰面上的、疲惫的蝶翼。
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隔着几排桌椅的距离,像一个最专注的观察员。目光贪婪地捕捉着他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他吞咽时喉结极其轻微的滚动;他喝汤时,勺子边缘碰触到他淡色唇瓣的瞬间;他吃完最后一口,轻轻盖上保温桶盖子时,指尖那一点几乎看不见的放松。
我们之间,依然隔着冰河世纪的距离。没有对话,没有眼神交流。他吃完后,会把空掉的保温桶放在我和他座位之间那条无形的“三八线”边缘,位置精准得如同用尺子量过。我则会在课间,若无其事地走过去,把它收回来。整个过程,像一场心照不宣的、无声的哑剧。唯一的“交流”,是保温桶从满到空的状态变化。
然而,变化并非无迹可寻。
最显著的是那个小小的白色药瓶。以前,它总会在江渊书包侧袋若隐若现。那是校医开的,缓解胃痉挛的药。我偷偷观察过,药片消耗得很慢。但自从他每天“按时”吃掉保温桶里的早餐后,那药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他拿出药瓶,倒了一下,里面空空如也。他没有再补充新的药瓶。这个无声的“断药”,像一道无声的捷报,在我心里炸开绚烂的烟花。
更细微的,是他脸颊上那层顽固的、近乎病态的灰白,似乎被极淡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血色,极其缓慢地渗透着。像最吝啬的画家,用最淡的笔触,在冻土之上,点染了一丁点微弱的生机。他的嘴唇,也不再是那种失血的淡粉,偶尔在吃饱后,会透出一点点健康的、珊瑚色的光泽。
这些变化,微小得像尘埃,却是我这场“饲养战役”中,最珍贵的战利品。它们支撑着我,在每个依旧寒冷的清晨五点,准时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像厨房里一个固执的、不知疲倦的小小哨兵。
妈妈有时揉着手腕,看着我为保温桶仔细擦拭、盖紧盖子,会带着笑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问:“安安,小渊真那么喜欢妈妈做的饭啊?”
我抱着温热的保温桶,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教室的方向,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那个沉默进食的侧影。喜欢?这个词似乎太奢侈,太温暖,与那个角落格格不入。
“不是喜欢,”我摇摇头,认真地回答妈妈,更像是在对自己确认,“是他……接受了。”
接受了我单方面发起的这场沉默的、漫长的投喂。接受了我固执地递到冰层边缘的这一点点暖意。这接受本身,就是他给予我的、最珍贵的回应。它或许不是笑容,不是言语,但它是真实存在的——在他空掉的保温桶里,在他渐渐消失的药瓶里,在他脸颊上那一点点若有若无的血色里。
这便足够了。足够我继续坚守在清晨五点的厨房哨位,继续策划下一场无声的“营养突袭”。保温桶里升腾的热气,是我对着那片坚冰吹响的、永不停歇的号角。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QA0DjQ.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