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城市热浪翻滚,万物都在追赶阳光的脚步。王宇却觉得,自己的人生第一次有了向外生长的力量——不再只是在命运与科技之间纠结,而是真正迈入了“共创未来”的新阶段。
那天早晨,他收到一则来自分身APP的系统邀请:“用户己解锁‘共创空间’功能。欢迎参与首期‘未来生活共创计划’,与全球用户及AI伙伴一起构建新型数字生态。是否加入?”
王宇犹豫片刻,最终选择“是”。屏幕随即打开一个虚拟会议大厅,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城市的用户头像在大厅上空悬浮,而AI分身们则以温和中立的身份出现,为大家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和创意建议。
主持人是一个专为共创开发的AI,声音平和而富有亲和力:“各位伙伴,欢迎来到共创空间。今天,我们将围绕‘未来工作与幸福生活’主题,集思广益。你可以提出想法,也可以与他人协作,将理想变成方案。每一条建议,都将进入‘人机共创’数据库,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现实变革的火种。”
王宇第一次在如此大型的虚拟场景中表达自己。他点开发言按钮,分享了自己最近的人机共生体验——关于主动权、成长、家庭、真实与虚拟的边界。他坦言,自己曾怀疑过技术的温度,但更相信人类能够用自由意志让AI成为伙伴,而非主宰。
令人意外的是,他的发言引起许多共鸣。有人留言:“我们太需要这种真实的声音。”还有人私信他,邀请参加一个“家庭+AI亲子共育”实验小组。
虚拟大厅里,一位来自异国的青年分享了用AI改善残障人生活的方案;一位中年妈妈提出了“AI帮家长与青春期孩子更好沟通”的需求;还有一组年轻创业者正开发一个智能心理陪伴系统,希望用科技减少城市孤独。
分身APP实时分析各类话题热度和技术可行性,并向王宇推送:“检测到您的兴趣偏好,可尝试参与‘AI赋能真实创作’实验项目。”
他点进去,发现这是一个由写作者和AI共同搭建的“共笔社区”。每个人都可以投递故事梗概、创意、甚至某种生活经历,由AI生成草稿,再由用户修改、补充、反驳,甚至重新演绎。
这里没有“对错”,只有不断激发的灵感与碰撞的思想。AI会根据每个人的创作风格推送专属建议,但最终文本由人类确认,署名“共创者”。
王宇选了一个关于“未来家庭关系”的短篇参与。他写下一个父女和AI机器人共同生活的设定,AI分身很快生成了故事初稿,并用温柔的口吻描述父亲成长的困惑和女儿的独立心声。王宇觉得不够真实,就把自己与女儿的真实对话穿进去,再请AI优化逻辑。数轮修改后,一个温馨而不失棱角的小故事成型。
当天晚上,他和社区成员在线讨论,有人说:“AI让我们表达得更快,但你的亲身经历给了作品生命。”
王宇笑了——他忽然体会到,这种“共创”,不是竞争,而是共鸣与互补。
结束后,分身APP提示:“恭喜你,获得‘共创者’勋章。你对真实与虚拟的探索,为系统进化提供了宝贵样本。未来,AI将继续在你的成长道路上陪伴、见证、学习。”
第二天,王宇将共创的短篇发在自媒体账号。评论区炸开了锅:“感觉像读了一篇会呼吸的故事。”“你和AI的对话,比很多网文更有温度!”“科技带来无限可能,但人的选择和细腻,才是永远的核心。”
家人和朋友也纷纷点赞。妻子说:“你现在比以前更真诚、更勇敢了。”女儿拉着他问:“爸爸,AI可以帮我画画吗?我想和你一起出一本绘本!”
王宇温柔地答应,决定和女儿、AI一起开启新冒险。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QABQ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