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学堂学习氛围热烈的时候,刘宏任免段颎这一消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在太学的学子群体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原本还算坚定支持汉室、一心想要匡扶汉室的学子,在得知此消息后,信念瞬间崩塌,坚持匡扶汉室的人数锐减到不到西成。太学,本是天下学子汇聚、怀揣报国之志的地方,如今却因这一事件弥漫着失望与迷茫的气息。
而在黄藏所在的学堂,有些学子的兄长也在太学之中,也得到了这些消息。虽说学子们并非太学生,可也难免受到影响。学堂内,原本九成支持汉室的学子比例,也迅速下落,跌至八成。更有一成学子,听闻刘宏此举后,对汉室彻底产生了失望的情绪。他们觉得刘宏如此刚愎自用,不听百官劝诫,再度亲信宦官,任命与宦官纠葛颇深的段颎为太尉,实乃自毁长城之举,汉室的未来愈发黯淡无光。
黄藏看着学堂内同学们情绪的变化,心中亦是感慨万千。他明白,刘宏这一决策,不仅仅是朝堂上的人事变动,更是对汉室根基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使得天下人心惶惶,学子们对汉室的信心也在不断消磨。
黄藏决定召集同学们,再次探讨当下局势。众人围坐在一起,气氛显得格外凝重。一名原本坚定的兴汉派学子率先开口,满脸愤懑地说道:“陛下此举,实在是……至极!段颎与宦官勾结,他接任太尉,朝堂岂不是要被宦官彻底掌控?我们一心想要匡扶汉室,可如今看来,汉室还有希望吗?”
此言一出,引起了一阵共鸣。不少同学纷纷点头,面露忧色。消极情绪在人群中悄然蔓延。这时,黄藏站起身来,目光扫视着众人,说道:“刘宏此举确实让人心寒,可就此放弃匡扶汉室,难道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吗?正因为汉室如今深陷困境,才更需要我们挺身而出。”
一名对汉室己感失望的学子苦笑着说道:“黄藏,你说得虽好,可现实如此残酷。汉室如今内有宦官弄权,外有叛乱纷起,我们又能改变什么呢?”
黄藏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结合我们家中长辈,从世家、士大夫、百姓多个方面联手,相信我们联手之后一定会有所作为!”
但大部分人依旧呈现十分消极的状态,甚至有些学子差点口出狂言,这让仲海心中忧虑万分。作为一名师长,他深知若任由这股失望情绪蔓延,汉室的未来将岌岌可危。于是,仲海决心挺身而出,为匡扶汉室、重振朝纲做些什么。
仲海首先想到了自己兄长姜肱。姜肱在士林之中威望极高,其品德学问皆为众人敬仰。仲海与兄长商议后,决定联合其余一众名士,共同携手士大夫阶层,向祸乱朝堂的宦官势力发起攻伐。这些名士平日里便对宦官的行径深恶痛绝,如今在仲海兄弟的号召下,纷纷响应,一场针对宦官的弹劾浪潮就此掀起。
士大夫阶层在朝堂上纷纷上奏,历数宦官的种种罪行:他们结党营私,把控朝政,卖官鬻爵,致使朝堂乌烟瘴气,吏治腐败不堪;他们蛊惑圣心,让天子听信谗言,做出诸多错误决策,导致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这些奏章如雪片般飞至刘宏案前,言辞恳切,证据确凿。
面对如此猛烈的攻伐弹劾,宦官们一时间疲于应对。他们往日里嚣张跋扈惯了,未曾料到会遭受这般声势浩大的反击。在名士与士大夫们一轮又一轮的攻势下,宦官势力渐渐落入下风,往日的威风不再。
而太学的学子们听闻名士与士大夫阶层对宦官的抗争后,也群情激愤。他们以罢课的形式表达对宦官的不满。太学作为天下学术与思想的重镇,学子们的罢课举动引起的舆论的压力如潮水般向朝廷涌来。
在各方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刘宏不得不有所动作。为了平息众怒,他选择将段颎作为替罪羊,罢免了其太尉之职。段颎本就是刘宏听信宦官之言任命的,如今在这风口浪尖上,刘宏毫不犹豫地舍弃了他。
然而,刘宏心中对百官的厌恶却因此愈发浓烈。他觉得百官们联合名士、学子,是在故意对自己施压,挑战自己的权威。在他狭隘的认知里,这些人不顾自己的颜面与决策,强行逼迫自己做出改变,这是对皇权的一种冒犯。
刘宏虽表面上顺应形势罢免了段颎,但内心却在暗自谋划着如何打压百官,重新树立自己的权威。他与身边的宦官们秘密商议,试图寻找机会,给那些敢于反抗的百官们一个沉重的打击。
而吴郡司马孙坚听闻段颎被罢职的消息后,心中燃起了对汉室复兴的一丝希望。孙坚,虽年仅十九岁却武艺超群,在吴郡早己声名远扬,当地无人能在武艺上与他匹敌。他深知许氏父子之乱久平未息,虽有百姓支持的因素,但官匪勾结才是关键。那些朝廷派去镇压的将军,为一己私利,与许氏父子暗中勾结,骗取朝廷钱财,致使叛乱迟迟无法平定。
孙坚亲自招募了千余士兵,组建起一支精悍的队伍。孙坚身先士卒,以自己的武艺和威望,迅速将这支队伍训练得有模有样。就在朝廷镇压军与许氏父子陷入长久的僵持,双方都未料到局势会有如此变化之时,孙坚如同一把利刃,首插许氏父子的阵营。
孙坚率领着他的千余士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许氏父子的驻地。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和士兵们的奋勇作战,在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成功将许氏父子斩杀。这一消息瞬间传遍西方,令整个局势为之一变。
那些曾与许氏父子勾结、接受贿赂的将军们,此刻脸色极为难看。一方面,孙坚的举动断了他们源源不断的好处,让他们失去了一条重要的敛财之道;另一方面,孙坚如此轻易地就斩杀了许氏父子,而他们这些朝廷正规军却久战无功,这无疑显得他们极为无能。他们既恼怒孙坚坏了他们的好事,又为自己的处境感到尴尬和不安。
孙坚在成功斩杀许氏父子后,其身边有一位名叫周奇的谋士。劝诫孙坚不要急于向朝廷邀功。他分析道:“将军此番立下大功,本是好事。但那些与许氏父子勾结的将军们,必定对您心怀怨恨。若此时向朝廷争功,恐遭他们暗中算计。不如暂且退回吴郡,避开这风头,以图长远。”
孙坚听了周奇的劝诫,觉得甚有道理。于是,他果断地率领士兵退回吴郡。这一举动让朝廷镇压军一时无从下手。
孙坚回到吴郡后,并未因立下大功而骄傲自满。相反继续用心训练士兵,提升队伍的战斗力。同时,他也积极与吴郡当地的百姓建立良好的关系,开仓放粮,救济贫困,赢得了百姓们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QABnoj.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