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宦官集团还没行动几处严重的水患又将他们的计划彻底打乱,此次水灾之严重,超乎想象。滔滔洪水如猛兽般肆虐,冲毁了无数房屋,淹没了大片农田,百姓流离失所,财物损失不计其数。受灾地区哀鸿遍野,一片凄惨景象。面对如此严峻的灾情,整个国家都被阴霾所笼罩。
士大夫阶层瞅准了这个时机,巧妙地利用百姓在灾难中的恐慌与无助心理,煽动起一股舆论浪潮。他们西处宣扬,称此次水灾乃是上天对汉室的警示,根源就在于宦官掌权,致使朝政腐败,触怒了上天,所以降下天罚。在士大夫们的鼓动下,百姓们心中本就积压的对宦官的不满与怨恨如星火燎原般蔓延开来,一时间,“宦官掌权导致天罚”的言论甚嚣尘上,民众群情激愤。
刘宏面对这一局面,深感压力巨大。为了安抚民心,稳定局势,他不得不再次采取措施。先是大赦天下,以显示皇恩浩荡,同时明令宦官不得对曹操出手,试图缓和各方矛盾。紧接着,刘宏下诏,对受灾的郡国实施救济政策:受灾者,免收一半田租;那些受灾程度在十分之西以上的地区,则免收全部田租。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减轻百姓负担,平息民众的愤怒情绪,期望能借此度过这场危机。
本以为这些措施能够让局势逐渐平息,然而,命运似乎并未打算放过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就在水灾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退之时,弘农、三辅地区又传来噩耗,发生了严重的螟灾。螟虫如乌云般铺天盖地而来,所到之处,庄稼被啃食殆尽,刚刚在水灾中遭受重创的农业生产,再次遭受致命打击。
此时的刘宏,可谓是焦头烂额,面对接连不断的灾祸,己无计可施。无奈之下,他只能向一首以来与之存在矛盾的士大夫阶层求助。蔡邕和杨赐等人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立刻上书奏求正经文字。他们深知,在这个关键时刻,刘宏为了应对危机,很可能会答应他们的请求。果然,刘宏应允了他们的奏请,期望通过此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士大夫的力量,稳定局势,解决当前的困境。
就在这汉室风雨飘摇,天灾人祸不断的时期,在庐江郡舒县,周奇的侄子周瑜呱呱坠地。同样于此年,孙坚之子孙策也来到了世间。
而在黄藏所在的学堂,师生们时刻关注着天下局势的变化。黄藏在得知这一系列事件后,与同学们展开了讨论。黄藏神情凝重地说道:“诸位同窗,如今汉室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水灾、螟灾接连而至,百姓受苦,朝堂动荡。宦官与士大夫之间的争斗从未停歇,而每一次争斗,受伤的都是无辜百姓。我们必须思考,在这乱世之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如何才能真正帮助汉室度过危机,拯救天下苍生。”
一位同学皱着眉头说道:“黄兄,如今局势如此复杂,我们不过是一群学子,又能有什么作为呢?宦官和士大夫各怀心思,皇上也似乎无力掌控全局。”
黄藏目光坚定地看着这位同学,说道:“正因为局势艰难,我们才更不能放弃。我们虽为学子,但我们有知识,有信念。我们可以走出学堂,深入民间,帮助百姓应对灾荒,传授他们一些应对灾害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要继续传播复兴汉室的理念,让百姓们看到希望,团结起来。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积少成多,终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年幼的同学们听了黄藏的话,深受震撼,纷纷表示愿意听从黄藏的安排。于是,黄藏带领着同学们,分成多个小组,前往受灾地区。他们带着学堂中储备的一些粮食和物资,踏上了帮助百姓的征程。
到达受灾地区后,黄藏他们看到的是一片凄凉景象。房屋倒塌,农田荒芜,百姓们面黄肌瘦,眼神中充满了绝望。黄藏等人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帮助百姓修缮房屋,搭建临时住所,让百姓们有一个安身之处。同时,他们将带来的粮食和物资分发给受灾群众,缓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在分发物资的过程中,黄藏还组织同学们向百姓传授一些应对灾荒的知识。他们教百姓如何寻找可食用的野菜,如何储存水源,以及如何在灾后进行简单的农业生产恢复。百姓们对黄藏等人的帮助感激涕零,他们原本绝望的眼神中,逐渐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除了帮助百姓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黄藏还抓住机会,向百姓们传播复兴汉室的理念。他告诉百姓们,虽然如今汉室面临诸多困难,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度过难关,让汉室重新走向繁荣。百姓们听了黄藏的话,心中对汉室的信心也逐渐恢复。他们表示,愿意支持黄藏等人的行动,为复兴汉室贡献自己的力量。
姜肱听闻年仅八岁的黄藏竟带领着学生投身于救灾抗灾的行动中,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如此年幼却心怀天下、勇于担当之人,实属罕见。
姜肱立刻招来仲海,详细询问关于黄藏的种种事迹。当得知黄藏乃是黄香之后时,姜肱不禁大为赞赏,感慨道:“如此年幼便有这般作为,定是其父母教导有方啊。黄公以孝闻名,流芳百世,其后人能有此等风范,实乃黄氏家族之幸,汉室之幸。”姜肱当下便决定,与仲海联名请求州府对黄藏进行褒奖,希望能让更多人知晓黄藏的义举,激励更多有志之士。
仲海本就对自己这位出色的学生满怀骄傲,也想为黄藏造势,让他的名声传播得更广,以便日后能为复兴汉室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仲海提笔修书一封,寄给黄藏的堂祖父黄承彦。黄承彦,身为荆州名士,与庞德公、司马徽等贤才皆为好友,在荆州一带声望极高。
黄承彦收到仲海的书信,得知黄藏之事后,心中颇为复杂。他虽对黄安脱离黄家之事仍有些不满,但毕竟血浓于水,得知家族中有如此出色的后辈,内心还是十分欣慰的,家族能有这样的少年崛起,或许能为家族带来新的希望,也能为汉室的复兴贡献一份力量。于是,黄承彦欣然同意了仲海的请求,加入到举荐黄藏的行列之中。
一时间,多位名士联名举荐黄藏的消息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州府得知此事后,对黄藏的事迹也极为重视。州府官员们商议后认为,黄藏虽年幼,但所作所为彰显出非凡的勇气与担当,实乃少年楷模。为了表彰黄藏的义举,州府决定将黄藏褒奖为“甘罗之姿”,赏赐他青牛小男爵的名誉,并将青牛村赠予黄藏。同时,州府为了表示对黄氏家族的肯定,将黄藏的祖父提升为郡丞,其父也接任了乐安县县长一职。
这一消息传来,黄藏所在的学堂以及周边地区都为之沸腾。百姓们纷纷称赞黄藏的英勇行为,对黄氏家族更是充满了敬佩。黄藏在一夜之间声名远扬,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而此时的黄藏,一开始虽然也有些膨胀,但在成年黄藏不断敲打下,再度低调了起来。
黄藏对同学们说道:“此次获此殊荣,并非我一人之功,而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所做的,只是为了让百姓免受苦难,为汉室的复兴添砖加瓦。”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QABnoj.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