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一骑快马停在书院门前,马上下来一男一女。男子身着玄色锦袍,面容俊朗,眼神锐利,正是六皇子萧砚。女子则穿着一身淡绿色的衣裙,梳着简单的发髻,脸上带着好奇的笑容,正是姜梨。
"萧砚,这就是凌云书院?看着倒是气派。" 姜梨仰着头,打量着书院门前高大的牌坊,上面 "凌云书院" 西个大字苍劲有力,据说出自前朝状元之手。
萧砚点点头,眉头却微微皱起:"何止气派,这凌云书院是渭水流域唯一的官办书院,垄断了整个地区的教育资源。"
两人走进书院附近的小镇,只见街道两旁布满了卖笔墨纸砚的店铺,却少见学子身影。姜梨觉得奇怪,拉住一个路过的老汉问道:"老人家,这书院就在附近,怎么不见学生出来?"
老汉叹了口气,摇摇头:"姑娘有所不知,这凌云书院学费昂贵,岂是我们寻常百姓家能上得起的?就算有几个寒门子弟天资聪颖,也被挡在书院门外,只能在附近做些杂役,勉强糊口。"
姜梨闻言,心中一紧。她从小在现代社会长大,深知教育对一个人命运的重要性。在这个时代,教育资源被如此垄断,寒门子弟岂不是永无出头之日?
"萧砚,你看这......" 姜梨转头看向萧砚,眼中满是担忧。
萧砚拍了拍姜梨的手,沉声道:"我此次来渭水,正是为了查探此事。听说这凌云书院背后牵扯甚广,恐怕不仅仅是学费昂贵那么简单。"
两人在小镇上找了家客栈住下,姜梨却坐不住了。她看着窗外凌云书院高高的围墙,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书院把寒门学子拒之门外,那她就想办法把知识送到他们身边。
第二天一早,姜梨就拉着小桃出门,在镇上买了些糖霜、糯米粉和油纸。回到客栈,她便关起门来,开始忙活。小桃看着姜梨在桌子上摆弄着糖霜,好奇地问道:"姑娘,您这是要做什么?"
姜梨神秘地笑了笑:"小桃,你看着吧,我要做一种 ' 知识糖 '。"
"知识糖?" 小桃瞪大了眼睛,"糖还能有知识?"
"当然能!" 姜梨一边将糖霜熬成糖浆,一边解释道,"我要把那些古籍中的金句印在糖纸上,做成糖果。这样一来,那些买不起书的学子,只要买一颗糖,就能学到一句名言警句。"
小桃恍然大悟,拍手笑道:"姑娘,您这主意可真妙!既解了馋,又学了知识,一举两得!"
经过一番忙碌,姜梨终于做出了第一批 "知识糖"。只见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糖果被包裹在油纸上,油纸上面用娟秀的小楷印着各种古籍金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长风破浪会有时,首挂云帆济沧海"......
姜梨看着自己的杰作,满意地点点头,对小桃说:"走,咱们去书院门口摆摊去!"
两人提着一个装满 "知识糖" 的篮子,来到凌云书院门前。此时正值午后,书院门前冷冷清清,只有几个穿着破旧衣衫的少年在附近徘徊,眼神中充满了对书院的向往。
姜梨找了个显眼的位置,放下篮子,清了清嗓子,大声喊道:"卖 ' 知识糖 ' 咯!好吃又能学知识的 ' 知识糖 '!一颗糖,一句名言,只要一个铜板!"
她的声音清脆响亮,立刻吸引了那几个少年的注意。他们好奇地围了过来,看着篮子里晶莹剔透的糖果,又看看油纸上的字,眼中充满了疑惑。
"这位姑娘,这糖真的能学知识?" 一个看起来十五六岁的少年小心翼翼地问道。
姜梨拿起一颗糖,递到他面前,笑着说:"当然是真的!你看这糖纸上的字,都是圣贤之言。吃了糖,记住了这句话,不就学到知识了吗?"
少年犹豫了一下,从怀里摸出一个铜板,买了一颗糖。他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看着上面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口中喃喃念着,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将糖果放进嘴里,甜味在口中弥漫开来,同时,那句名言也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
"好吃!真好吃!" 少年吃完糖,忍不住赞叹道,"姑娘,再给我来一颗!"
有了第一个顾客,其他少年也纷纷掏钱购买。不一会儿,姜梨的 "知识糖" 就卖出了一大半。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过来,不仅有少年学子,还有一些路过的百姓。
"姑娘,给我来两颗,我要拿回去给我家娃吃。"
"我也要,我要 ' 长风破浪会有时 ' 那句!"
"还有吗?我要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姜梨和小桃忙得不亦乐乎,篮子里的糖果很快就见了底。看着学子们拿到糖后兴奋的样子,姜梨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虽然微小,却可能改变一些人的命运。
然而,就在生意火爆的时候,一群人从书院里走了出来。为首的是一位穿着长袍的老者,面色严肃,眼神锐利,正是凌云书院的山长,王夫子。
王夫子看到书院门前围了这么多人,又听到姜梨的叫卖声,眉头顿时皱成了一个疙瘩。他大步走到姜梨的摊位前,厉声喝道:"何人在此喧哗?竟敢在书院门前摆摊,成何体统!"
姜梨见状,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说道:"夫子息怒,民女只是在此售卖一些糖果,方便学子们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 王夫子冷笑一声,拿起一颗糖,看着糖纸上的字,不屑地说,"圣贤之言,岂是能这样儿戏的?把圣贤之言印在糖纸上,吃进肚子里,简首是对圣贤的大不敬!"
"夫子此言差矣。" 姜梨不慌不忙地反驳道,"圣贤之言,重在理解和践行,而非形式。民女将名言印在糖纸上,是为了让更多买不起书的学子能够接触到圣贤之言,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放肆!" 王夫子被姜梨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脸色通红,"你一个女子,懂什么圣贤之道?来人,把她的摊位给我砸了!"
王夫子身后的几个书院仆役立刻上前,就要动手。姜梨连忙护住篮子,大声喊道:"夫子,你这是为何?民女一不偷二不抢,只是做些小生意,你为何要如此刁难?"
"刁难?" 王夫子哼了一声,"我这是维护书院的尊严,维护圣贤的威严!像你这种江湖骗子,休想在书院门前蛊惑人心!"
周围的学子们见状,纷纷上前求情。
"夫子,这位姑娘的糖很好,吃了能学知识,求您不要砸了她的摊位。"
"是啊夫子,我们很多人都买不起书,全靠这些糖纸上的字来学习呢。"
"夫子,您就饶了这位姑娘吧。"
王夫子看着眼前这群维护姜梨的学子,心中更加恼怒。他没想到,这个小小的糖果摊,竟然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这么多学子的支持。他冷哼一声,道:"你们懂什么!此事我自有决断,谁敢再上前,就别怪老夫不客气!"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一个沉稳的声音从人群后方传来:"王夫子,不知这位姑娘犯了何错,值得夫子如此动怒?"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萧砚分开人群,缓缓走了过来。他身着便服,但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贵气和威严,却让人不敢小觑。
王夫子看到萧砚,先是一愣,随即拱手道:"在下凌云书院山长王修,不知这位公子是?"
萧砚淡淡一笑,道:"在下只是一个路过的读书人,见夫子在此为难一个弱女子,觉得有些不妥,便上前说句公道话。"
"公道话?" 王夫子脸色一沉,"这位公子有所不知,此女在此摆摊,将圣贤之言印在糖纸上,实为对圣贤的大不敬,老夫岂能容她在此蛊惑人心?"
"夫子此言,在下不敢苟同。" 萧砚不紧不慢地说道,"正如这位姑娘所说,圣贤之言,重在理解和践行,而非形式。将名言印在糖纸上,让更多人接触到圣贤之道,这难道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吗?夫子身为书院山长,不思如何广开学路,让更多寒门学子得以求学,反而在此刁难一个传播知识的小摊贩,这似乎有违夫子教书育人的初衷吧?"
萧砚的话不卑不亢,逻辑清晰,说得王夫子哑口无言,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读书人,竟然如此能言善辩,而且句句说到了点子上。
周围的学子们也纷纷点头,觉得萧砚说得十分在理。王夫子看着众怒难犯,又碍于萧砚的气势,知道今天再闹下去只会自取其辱。他冷哼一声,道:"今天就看在这位公子的面子上,饶了你这一次。下次再让老夫看到你在书院门前摆摊,就别怪老夫不客气了!"
说完,王夫子带着仆役,拂袖而去。
一场危机终于化解,姜梨感激地看向萧砚:"多谢公子出手相助。"
萧砚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 他看了看姜梨篮子里所剩无几的 "知识糖",又看了看周围学子们渴望的眼神,心中暗暗记下了这件事。
等人群渐渐散去,萧砚才低声对姜梨说:"梨儿,这王夫子果然如我所料,思想僵化,维护旧制。看来这凌云书院背后的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
姜梨点点头,道:"是啊,我看这王夫子如此维护书院的垄断地位,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圣贤之道,背后一定有利益牵扯。"
萧砚眼神一凛,道:"你说得对。我刚才在来的路上,己经派人去调查渭水漕运的情况。据初步消息,这凌云书院的山长王修,与渭水漕运使李通关系密切,而这李通,一首被外界怀疑在漕运中中饱私囊。"
"漕运贪腐?" 姜梨惊讶地问道,"这和书院有什么关系?"
萧砚沉声道:"你想,漕运贪腐需要大量的钱财来打点和掩盖,而凌云书院作为渭水流域唯一的官办书院,每年有大量的官银拨款,同时又收取高昂的学费,这些钱去了哪里?会不会有一部分流入了漕运贪腐的黑洞?"
姜梨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他们垄断教育资源,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利用书院的资金来掩盖漕运的贪腐!"
萧砚点点头,道:"这只是我的初步猜测,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不过,今天看到王修如此紧张你这个小小的糖果摊,我觉得我们可能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姜梨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道:"萧砚,你想怎么做?"
萧砚微微一笑,道:"既然他们怕我们传播知识,那我们就把这个 ' 知识糖 ' 的生意做大,让更多的学子接触到知识,同时,我也会加快调查漕运贪腐的证据,相信很快就能揭开这凌云书院背后的黑幕。"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Qjo0By.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