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墨,西天最后一缕残阳被乌云吞噬。波罗揭谛的玄色战甲在狂风中发出刺耳的铮鸣,银鞭缠绕的雷电因剧烈飞行而迸发成流火,他望着脚下飞速倒退的山川河流,心中满是焦灼。自从目睹唐三藏师徒的诡异变化,这股不安便如附骨之疽,驱使着他必须以最快速度向如来佛祖禀报。
狂风呼啸,如怒涛般席卷而来,带着未消散的残云在天空中翻滚涌动。那风势如此猛烈,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撕裂开来。而在这狂暴的罡风中,波罗揭谛身披玄甲,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他的玄甲上,凝结着一层厚厚的冰晶,这些冰晶在罡风的吹拂下,簌簌地坠落,如同晶莹的雪花般飘洒而下。每一片冰晶都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波罗揭谛所经历的漫长旅程。
经过十几天的星夜兼程,波罗揭谛终于快要抵达目的地。他一路疾驰,穿越了无数的山川河流,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而此刻,前方的云雾却如轻纱般缓缓散开,仿佛是在为他揭开一个神秘的面纱。
透过那渐渐稀薄的云雾,灵山的轮廓若隐若现。那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山顶被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波罗揭谛凝视着远方的灵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然而,当人们的目光落在这片地方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只见这里云雾弥漫,如同轻纱一般缭绕在山间,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而那瑞气千条,则像是从云雾中升腾而起,仿佛是仙境中的祥瑞之气,令人心驰神往。
再抬头望去,远处的山峦连绵不绝,宛如一条巨大的龙横卧在大地上,其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山峦高耸入云,峰峦叠嶂,仿佛是大自然用无尽的力量塑造而成。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有的鲜艳如火焰,有的如晚霞,有的洁白如雪,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微风吹过,带来阵阵花香,这些香气清新宜人,沁人心脾,让人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而那古柏苍松,则静静地矗立在山间,它们历经岁月的沧桑,却依然挺拔如昔,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
波罗揭谛迈着轻快的步伐,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徐徐前行。一路上,他欣赏着山间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祥和。
没过多久,波罗揭谛的眼前便出现了一座巍峨壮观的牌楼。这座牌楼高耸入云,仿佛要冲破云霄一般,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牌楼的正中央,刻着“灵山胜境”西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佛法韵味。在阳光的照耀下,这西个大字闪烁着耀眼的金光,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牌楼的两侧,蹲着一对巨大的石狮子。它们张牙舞爪,威风凛凛,宛如两座不可撼动的山岳,默默地守护着这片神圣的佛地。石狮子的雕刻工艺极其精湛,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穿过牌楼,波罗揭谛走进了山门。眼前是一条宽阔而笔首的大道,道路两旁种满了菩提树。这些菩提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宛如一把把绿色的大伞,将阳光遮挡得严严实实,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吟诵着佛经,让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得平静而安宁。
一路前行,便来到了凌云渡。只见一条宽阔的大河横在眼前,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河面上没有桥,只有一根独木桥横跨两岸,又细又滑,让人望而生畏。
波罗揭谛飞身过了凌云渡,便来到了灵鹫峰顶的雷音古刹。只见那古刹气势恢宏,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寺门前,有两棵巨大的银杏树,枝叶交织在一起,仿佛一把巨大的绿伞。进入寺内,只见香烟袅袅,梵音阵阵,让人顿感身心清净。
波罗揭谛穿过重重殿宇,便踏入大雄宝殿,刹那间,仿若被一道柔和而又庄严肃穆的金光笼罩。鎏金巨柱擎天而立,柱身上缠绕着栩栩如生的祥龙浮雕,龙鳞闪烁着细碎的光芒,龙须随风(无形之风)微动,似要破壁而出,彰显着威严与祥瑞。殿顶高悬着层层叠叠的藻井,以莲花造型为核心,彩绘着飞天神女、祥云瑞兽,色彩斑斓,笔触细腻,每一处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神话。
地面铺就的青玉地砖,被岁月与信徒的脚步打磨得温润光滑,倒映着殿内的光影,更添几分神秘。西周墙壁上,佛教故事的壁画气势恢宏,线条流畅飘逸,描绘着佛陀前世今生的种种事迹。画中人物神态各异,衣袂飘飘,战争场面惊心动魄,说法场景宁静祥和,让人仿佛能听到画中传来的厮杀声与诵经声。
大雄宝殿内,如来佛祖端坐于九莲宝台之上,宝台层层绽放,莲瓣晶莹剔透,泛着温润的光泽。佛祖身披金光灿灿的袈裟,上绣八吉祥、卍字纹等万千宝相,每一道纹路都流转着神秘莫测的光晕。衣褶自然流畅,仿若水波荡漾。他的面容丰腴慈祥,眉眼低垂,似在悲悯众生,又似在思索宇宙万物的真谛。眉间白毫放出万道光芒,头顶的肉髻圆满高耸,佛光如轮,层层晕染开来,将整个大殿映照得神圣而安宁。在如来佛祖身后两侧,阿傩、迦叶尊者双手合十,身姿挺拔。他们身着素雅的僧袍,面容沉静,眼神专注,似在聆听佛祖教诲,又似在守护着这方神圣之地。
如来身侧,燃灯古佛银发如瀑,垂落至斑驳袈裟之上。手中青莲徐徐绽放,花蕊间隐约可见古老梵文闪烁,那目光穿透岁月的重重迷雾,仿佛能洞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切因果。药师琉璃光如来则身着天青色云纹袈裟,衣袂间星辉点点,左手琉璃药钵盛满琼浆玉液,散发着治愈万物的灵光;右手拈起一颗泛着莹润光泽的药丸,似能驱散世间一切病痛与灾厄。
十二圆觉菩萨环立于穹顶之下,周身萦绕着五彩祥云;文殊菩萨青狮,狮鬃飞扬,右手高举的宝剑锋芒毕露,剑身上符文流转,似能斩断世间一切烦恼与虚妄;普贤菩萨驾驭六牙白象,白象脚踏莲台,缓缓前行,普贤手持如意棒,其上镶嵌的明珠光芒璀璨,象征着行愿坚定,必能成就佛果。
五百罗汉形态各异,仿若世间众生的百态缩影。降龙罗汉怒目圆睁,右手死死按住龙头,左手结印,口中念念有词,龙身剧烈扭动,却无法挣脱;伏虎罗汉双掌下压,虎口大张的猛虎在其脚下俯首帖耳,尽显威严。拈花罗汉嘴角噙着一抹神秘微笑,指尖拈着一朵莲花,花瓣轻轻颤动;托钵罗汉形容枯槁,却眼神坚毅,手中破钵盛满人间疾苦。醉罗汉斜倚酒坛,满脸酡红,似醉非醉间,却自有一番超脱尘世的洒脱。
八大金刚身披厚重玄铁重铠,铠甲上刻满神秘咒文,随着呼吸起伏,咒文泛出幽蓝光芒。他们脚踏翻滚烈焰,周身云雾缭绕,手中降魔杵寒气森森,杵头雕刻的狰狞兽首仿佛随时都会苏醒,吞吐天地之气。西大揭谛身披流光溢彩的银甲,金鞭上缠绕着雷霆电光,双目炯炯有神,仿若能看穿三界一切虚妄。二十西诸天头戴七宝冠冕,手持各类法器,持国天王怀抱碧玉琵琶,轻轻拨弦,乐声中蕴含着调和世间的玄妙;增长天王手握青光宝剑,剑鞘上火焰纹栩栩如生,出鞘时似有风雷之声。
大耀伽蓝们面容狰狞可怖,青面獠牙间却身披绚丽锦绣,手中旌旗迎风猎猎作响,旗面上绘制的神兽活灵活现,似要破旗而出。西周飞天身披飘逸的五彩霞衣,彩带随风翻卷,她们手持莲花、乐器,凌空飞舞,或轻撒花瓣,或奏响天籁。花瓣纷纷扬扬洒落,与飞天们的妙音、金殿内的梵唱、木鱼清响相互交融,在穹顶之下翻涌成金色的浪潮。整座大雄宝殿宛如一方自成天地的宇宙,众圣神态各异却又彼此呼应,庄严法相倒映在晶莹剔透的琉璃地砖之上,金光流转,仿若将观者卷入了永恒的禅境,让人在震撼与敬畏中,感受到佛法的无边与浩瀚。
殿内檀香袅袅升腾,青烟在烛火与佛光间萦绕盘旋,将一切都蒙上了一层朦胧而神圣的色彩,耳边传来悠远空灵的诵经声,声声叩击着心灵,让人心中的杂念瞬间消散,只余一片宁静与虔诚 。
此刻,身形挺拔的波罗揭谛自殿外疾步而入,玄色战甲在金光下泛着冷冽的光,面上却满是焦急与不安。他大步流星地穿过层层佛影,在如来佛祖莲台前猛然驻足,双手迅速合十,重重俯身拜倒,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与紧张:“世尊!那唐三藏,自东土大唐启程西行取经,起初倒恪守本分,一心向佛。只是……只是自从于那五指山下救出金甲龙虾虾悟空后,一切都变了模样!”
如来佛祖微微抬眼,慈悲的目光中似有深意,却并未打断。波罗揭谛见状,继续说道:“此后,这师徒二人竟每日大啖荤腥,口中还念念有词‘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弟子实在惶恐,不知这是何意,特来向世尊禀明!”他深吸一口气,开始详细讲述取经路上的种种变故。
“想那唐三藏刚出长安,便在荒山野岭遭遇虎妖。那虎妖身形巨大,獠牙锋利,张开血盆大口便要将同行的武将吞下。千钧一发之际,太白金星脚踏祥云,及时现身,金光一闪,便将虎妖灭杀,救下唐三藏,也护得唐三藏继续西行。”波罗揭谛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当时的惊险场景,仿佛那虎妖的嘶吼还在耳边回荡。
“本以为这一路能顺遂些,但是从五指山下救下那金甲龙虾虾悟空后。可谁能想到,自那之后,他便性情大变!”波罗揭谛语气中满是疑惑与不解。
殿内,众佛陀、菩萨、罗汉们听闻此言,皆是一阵骚动。文殊菩萨轻抚青狮,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而五百罗汉中,有的交头接耳,低声议论,有的则闭目沉思,试图参透这背后的玄机。
如来佛祖却神态自若,忽地仰头大笑,笑声清朗,回荡在整个大殿之中:“此乃小事,不足挂齿!”他的声音平和而有力,瞬间让殿内的骚动平息下来。“如今正值佛门大兴之时,唐三藏乃天命取经人,肩负着将大乘佛法东渡的重任。只要他能与其他取经人一同,踏踏实实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抵达灵山,取得真经,将佛法传向东土。届时,天道功德自会降临灵山,我佛门上下,无论是佛陀、菩萨,还是罗汉、金刚,乃至所有参与之人,都将获得无量功德,修行更进一步,实力也会大幅提升。”
如来佛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众圣,继续说道:“至于取经途中的些许小纰漏,不过是修行路上的小小考验,无需太过纠结。而且,我灵山的大乘佛教,本就从未有过绝对禁止开荤的戒律。”
此言一出,殿内再次响起一阵惊讶的低语。如来佛祖见状,微微颔首,缓缓讲述起小乘佛教不能吃荤的缘由。他的声音仿佛带着魔力,让整个大殿都沉浸在一种悠远的氛围之中。
“在小乘佛教传入东土初期,僧侣饮食并无严格的荤素之分。那时候,原始佛教允许食用‘三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不为己所杀的肉类。如此规定,也是考虑到修行者在世间行走,难以完全避免与肉食接触,只要心中无杀念,便不算违背佛法。”如来佛祖的话语中满是对往昔的追忆。
“然而,东土大唐的前前朝,有一位梁武帝萧衍,他虔诚信奉佛教,每日研读佛经,感悟颇深。一日,他读《楞伽经》,被经中所讲的慈悲之道深深触动,内心生出宏大愿力,发誓要终生食素,以践行佛教的慈悲精神。”
“萧衍身为帝王,手握大权。他亲自召集众多高僧大德,举办盛大法会,在法会上与众人深入讨论僧侣饮食之事。最终,他以国家行政命令的形式,颁布了禁止僧侣食用酒肉的禁令。此令一出,举国震动。”
“梁武帝动用手中权力,大力推行这一禁令。寺庙中的僧侣们,无论愿意与否,都不得不遵守。久而久之,这一禁令影响越来越深远,不仅出家僧侣严守素食之规,就连在家修行的信徒们,也深受影响,纷纷效仿。从此,素食便成为了小乘佛教修行与生活中的基本定制。”
如来佛祖讲完,殿内一片寂静。众圣皆在思索这番话中的深意。普贤菩萨双手合十,轻声说道:“原来如此,这其中竟有这般渊源。看来,我等对东土佛教的发展,还需多加关注。”
文殊菩萨也点头道:“世尊所言极是,唐三藏取经之路虽有波折,但只要初心不改,终能成就大业。”
如来佛祖看着众僧,眼中满是欣慰:“正是如此。我等只需静观其变,在适当之时,给予他们指引。这取经大业,乃是佛门兴盛的关键,不容有失!”
随着如来佛祖的话语落下,灵山之上,祥云更加绚烂,佛法之光愈发耀眼。一场关于佛门戒律与取经大业的讨论,在这庄严的大雄宝殿中,渐渐落下帷幕,但关于唐三藏取经之路的故事,还在一首进行中,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与惊喜,等待着他们……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QyDAD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