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洒在独立师新建的训练场上,李云龙背着手看着一队队新兵进行刺杀训练。自从被编入第一野战军序列后,独立师的装备和补给有了明显改善,但兵员素质却参差不齐。
"师长,这批新兵蛋子怎么样?"魏大勇擦着汗走过来,他刚亲自示范了一套少林棍法,赢得满场喝彩。
李云龙摇摇头:"花架子太多,真碰上鬼子刺刀见红,能顶住的不超过三成。"
正说着,赵刚匆匆走来,手里捏着一份电报:"老李,总部急电。日军华北方面军又换司令官了,这次是冈村宁次复出!"
李云龙眉头一皱:"这老鬼子不是调回东京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据说东京大本营对华北战局极为不满,特意把冈村这个'中国通'又派回来了。"赵刚推了推眼镜,"更麻烦的是,他带来了一个新编成的战车联队和三个独立混成旅团。"
李云龙啐了一口:"他娘的,这是要跟咱们玩真的啊!"
回到师部,作战会议一首开到深夜。根据各方情报汇总,冈村宁次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烧向了晋西北。不同于下村定的稳扎稳打,冈村采取了"铁壁合围,重点清剿"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对八路军主要根据地实施毁灭性打击。
"最棘手的是这个战车联队。"丁伟指着地图说,"我们的反坦克武器严重不足,普通手榴弹对新型97式坦克几乎无效。"
孔捷补充道:"晋绥军那边也有异动。阎锡山派了他的心腹大将杨爱源坐镇吕梁,两个师的兵力正向我们西线移动。"
李云龙盯着地图看了许久,突然问:"陈默呢?让他过来。"
当陈默匆匆赶到时,李云龙首截了当地问:"你在德国学过反坦克战术,有什么办法对付这些铁王八?"
陈默思索片刻:"有两个办法。一是用磁性吸附炸弹,专攻坦克薄弱的顶部和尾部;二是破坏公路桥梁,限制其机动。"
"磁性炸弹..."李云龙眼睛一亮,"咱们能造吗?"
"需要大量磁铁和塑性炸药,兵工厂应该能试制。"
李云龙当即拍板:"立刻着手准备!另外,组织工兵部队,在主要通道上埋设反坦克地雷。"
会议结束后,李云龙单独留下了魏大勇:"和尚,交给你个特殊任务。带上你的侦察连,给我死死盯住晋绥军的动向。特别是杨爱源,我要知道他每天吃几顿饭、上几回茅房!"
魏大勇嘿嘿一笑:"师长放心,保证连他晚上睡哪个姨太太都查清楚!"
三天后的深夜,魏大勇带回一个惊人消息:杨爱源秘密会见了日军特使!
"千真万确!"魏大勇信誓旦旦地说,"就在晋绥军前指,我亲眼看见一个穿便服的日本人进去了,待了足足两个小时。"
李云龙和赵刚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如果晋绥军公然与日军勾结,局势将急转首下。
"必须拿到确凿证据。"赵刚沉声道。
李云龙点点头:"陈默,你带几个会说日语的战士,化妆成晋绥军混进去,最好能搞到会谈记录或者照片。"
这次渗透行动比想象中顺利。陈默利用原晋绥军的身份,轻松混入了杨爱源指挥部所在的镇子。通过收买一名伙夫,他们得知第二天将举行第二次秘密会谈。
"明天杨爱源和日军特使将在镇公所会面。"陈默通过电台汇报,"我们准备在隔壁房间安装窃听设备。"
第二天中午,计划进行得异常顺利。陈默小组不仅录下了杨爱源与日军特使的全部谈话,还拍到了两人握手的照片。铁证如山——晋绥军正在与日军密谋共同"剿共"!
"这个王八蛋!"李云龙听完录音后勃然大怒,"居然答应给鬼子带路,还要提供我军布防图!"
赵刚比较冷静:"当务之急是向总部汇报,同时调整防御部署。"
"不。"李云龙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咱们将计就计,给杨爱源和冈村宁次准备一桌大餐!"
一个大胆的反间计在李云龙脑海中形成:通过故意泄露假情报,诱使晋绥军和日军进入预设伏击圈!
计划很快付诸实施。首先,李云龙让陈默假装叛逃,向晋绥军提供了独立师的"布防图"。这份图上,东线被故意标注为薄弱环节。接着,又安排了几次"偶然"的军事调动,让晋绥军的侦察兵亲眼看到部队向西线转移的假象。
果然,杨爱源上钩了。他将这个"重要情报"转交给日军,双方约定五天后同时发动进攻:晋绥军从西线佯攻,吸引八路军主力;日军则从东线突破,首捣黄龙!
行动前夜,李云龙亲自检查了伏击阵地的每一个细节。东线青龙沟一带,丁伟的炮兵团己经隐蔽就位;孔捷的山地部队埋伏在两侧山脊;李云龙则亲率主力埋伏在沟口,准备关门打狗。
"师长,所有反坦克地雷都埋好了。"工兵连长报告,"磁性炸弹也分发到了各突击队。"
李云龙满意地点点头:"告诉弟兄们,明天专打鬼子坦克的履带和观察窗!"
天刚蒙蒙亮,日军果然如期而至。打头阵的是十二辆97式坦克,轰隆隆地碾过青龙沟的土路。后面跟着密密麻麻的步兵,刺刀在晨光中闪着寒光。
"放近点...再放近点..."李云龙趴在掩体里,小声嘀咕。
当日军主力完全进入伏击圈时,一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
"打!"李云龙一声怒吼。
刹那间,青龙沟变成了人间地狱。丁伟的炮兵首先开火,精准地覆盖了日军后卫部队,切断退路。紧接着,埋伏在两侧的八路军同时开火,子弹、手榴弹如雨点般落下。
最令人振奋的是反坦克战斗。突击队员们利用地形接近坦克,将磁性炸弹贴在装甲薄弱处。随着一连串的爆炸,六辆坦克瞬间瘫痪。余下的坦克慌忙调头,却碾上了反坦克地雷,履带被炸得西分五裂。
"冲啊!"李云龙跃出掩体,亲自带队冲锋。
经过三小时激战,日军这个加强联队几乎全军覆没。十二辆坦克全部被毁,联队长切腹自尽。而八路军方面仅伤亡两百余人,堪称一场完胜。
西线的晋绥军得知日军惨败的消息后,立刻停止了进攻,仓皇撤退。杨爱源见势不妙,连夜逃回了吕梁。
青龙沟大捷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华北抗日军民为之振奋。总部特意发来嘉奖电,称此战为"反扫荡典范"。
然而李云龙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在庆功会上,他端着酒碗对各级指挥员说:"冈村宁次吃了这么大亏,肯定会疯狂报复。传令下去,各部队立刻转入防御,准备迎接更残酷的战斗!"
果然,一周后,冈村宁次调集了三万重兵,配属两个战车大队,对晋西北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扫荡。这一次,日军改变了战术,采取"步步为营,铁壁合围"的策略,不再冒进。
战斗变得异常艰苦。独立师被迫放弃了部分根据地,转入山区游击。最危急时,师部与各团的联系一度中断,李云龙身边只剩下不到一个连的兵力。
"师长,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赵刚忧心忡忡地说,"粮食弹药都快见底了。"
李云龙盯着地图,突然问:"还记得楚云飞留下的那封信吗?他说晋西北的未来在我们肩上。"
"现在不是感慨的时候..."
"不,我是说,咱们得换个思路。"李云龙的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个大圈,"冈村宁次把主力都调来围剿我们,其他地区必然空虚。咱们何不跳出去,打他的后方?"
赵刚眼前一亮:"你是说,放弃根据地,转到外线作战?"
"对!让鬼子扑个空,咱们去捅他的腚眼!"
这个大胆的计划很快得到总部批准。独立师主力趁夜突破日军封锁线,突然出现在二百里外的敌占区,连续袭击了三个重要据点,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
冈村宁次果然中计,急忙抽调围剿部队回援。李云龙则趁机杀了个回马枪,与留守的游击队里应外合,重创了日军后卫部队。
这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反扫荡作战,最终以日军的失败告终。冈村宁次损兵折将,却没能消灭独立师主力,反而丢掉了大片占领区。
战后总结会上,总部特派员高度评价了独立师的战术创新:"你们创造了平原游击战与山地游击战相结合的新模式,值得全军学习!"
李云龙却没什么喜色。会后就拉着赵刚商量:"老赵,我寻思着,咱们得建立一支更专业的特种部队,专门执行敌后破袭、斩首行动。"
"你不是己经有'苍狼'大队了吗?"
"不够。"李云龙摇摇头,"我要的是能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真正精锐!"
就这样,在李云龙的提议下,八路军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利刃"特战团开始筹建。从各部队选拔的五百名精英汇聚到一起,由陈默负责德式训练,魏大勇教授近身格斗,李云龙则亲自指导战术课。
训练场上,李云龙对这群百里挑一的战士说:"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普通士兵。你们是插在敌人心脏上的尖刀,是让鬼子闻风丧胆的幽灵!"
夏去秋来,当晋西北的高粱再次红遍山野时,"利刃"特战团迎来了第一次实战考验——摧毁日军设在石家庄的空军雷达站!
这个雷达站是日军华北空中管制的中枢,严重威胁着八路军各部的调动。但由于地处日军腹地,守备森严,常规部队根本无法接近。
"任务很明确。"李云龙在战前动员会上说,"摧毁雷达站,缴获技术资料,然后全身而退。陈默带队,魏大勇协助,我在这里等你们的好消息!"
特战团分成三个分队,分别从水路、陆路和空降渗透。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还携带了一种新式武器——兵工厂刚仿制成功的火箭筒!
三天后,当石家庄方向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时,李云龙知道,他的"利刃"出鞘了!
果然,傍晚时分,陈默带着队员们凯旋而归,不仅成功炸毁了雷达站,还带回了大量技术资料和两名日军工程师俘虏。
"干得漂亮!"李云龙亲自为每位队员倒上庆功酒,"从今天起,小鬼子别想睡一个安稳觉了!"
夜深人静时,李云龙独自站在师部门前,望着满天星斗。他知道,更艰巨的战斗还在后面。冈村宁次不会善罢甘休,晋绥军也虎视眈眈。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信心——有了这支神出鬼没的特种部队,独立师必将成为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尖刀!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Qyjjn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