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十七章:情报分析
1935年1月的长白山腹地,寒风如同猛兽的利爪,撕扯着起义军秘密据点外的枯枝。废弃矿洞内,松明火把的光芒在潮湿的岩壁上摇曳,映照着围坐在粗糙木桌旁的众人。谢文东摊开从日军处截获的绝密信件,纸张边缘还残留着冰湖战斗时溅上的血迹,赵尚志则用匕首尖在桌面刻着记号,金属与木头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
“你们看这组数据。”金顺子将油灯往近处挪了挪,跳动的火苗照亮她专注的侧脸。她纤细的手指点在信纸某处,“关东军标注的‘冬季肃正重点区域’,与我们之前侦查到的佳木斯、牡丹江一带的兵力调动完全吻合。”少女的声音沉稳而冷静,与几个月前那个在战火中奔跑的姑娘判若两人。
张铁柱挠着被冻伤的耳朵,凑上前眯起眼睛:“可这些据点都固若金汤,光是佳木斯城就有三层铁丝网和暗堡,咱们这点人手......”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终化作一声叹息。矿洞内的气氛愈发凝重,伤员的咳嗽声从角落传来,在空旷的空间里回荡。
赵尚志突然将匕首重重拍在桌上,震得油灯里的火苗剧烈晃动:“同志们,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他站起身,军大衣上的冰碴簌簌掉落,“去年冬天,我们抗联在汤原县用三十人拖住了日军一个联队,靠的是什么?是智慧,是对这片土地的熟悉,更是对同胞的责任!”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谢文东身上,“谢兄弟,你带领的起义军在孟家岗林场多次突围,对地形的利用堪称一绝。这次,我们更要把这些优势发挥到极致!”
谢文东感受到赵尚志信任的目光,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他想起与赵尚志并肩作战的点点滴滴,想起共产党部队在绝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赵将军说得对!”他握紧拳头,“我们虽然人少,但只要情报准确、战术得当,一样能让小鬼子吃不了兜着走!”他转头看向金顺子,眼中满是赞赏,“尤其是这次,多亏有顺子在,她不仅破译了密电码,还把零散的情报串联起来。有你在,真是如虎添翼。”
金顺子的脸颊瞬间泛起红晕,低头摆弄着衣角:“我......我只是做了该做的。”她想起父亲教自己破译密码时的场景,想起那些藏在电报里的救国信息,心中的使命感愈发强烈。
就在这时,洞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侦察兵浑身是雪地冲进来,眉毛和睫毛上结满冰霜:“报告!日军开始在牡丹江沿岸集结,还调来了装甲车和重炮!”他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这是城里的同志冒死送来的,说日军正在制定详细的进攻计划,目标......目标很可能是桦南根据地!”
桦南根据地——这个名字让洞内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那里不仅有数百名抗日战士,更藏着东北抗联的重要物资储备。一旦沦陷,整个东北的抗日局势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狗日的!”张铁柱一拳砸在墙上,震落几片碎石,“他们这是要把我们的根基连根拔起!”
赵尚志接过纸条,目光如炬:“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他展开一张手绘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日军据点和交通线,“根据情报,日军主力将从三个方向合围桦南。但他们也有弱点——补给线过长,且中间的太平镇据点防守相对薄弱。”
谢文东盯着地图,脑海中迅速勾勒出作战方案:“如果我们能在太平镇设伏,切断日军补给,再联合桦南根据地的守军前后夹击......”
“可是太平镇西周一马平川,根本没有掩体!”一名战士提出质疑。
金顺子突然开口:“我记得太平镇西边有片芦苇荡,冬天芦苇枯萎后看似无法藏身,实则地下有许多暗沟。只要利用好地形,完全可以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她的声音虽轻,却充满自信。
赵尚志赞许地点点头:“好!就这么办!不过,我们还需要有人潜入日军内部,获取更准确的进攻时间和兵力部署。”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洞内陷入沉默。潜入日军内部,无疑是九死一生的任务。
“我去!”谢文东和金顺子几乎同时开口。两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坚定。
“不行!”赵尚志断然拒绝,“你们是起义军的主心骨,不能冒险。”他转向一名年轻战士,“小李,你在日军当过伙夫,熟悉他们的生活习性,这次任务就交给你。记住,情报比生命更重要!”
小李挺首腰板,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矿洞外,风雪愈发猛烈,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起义军真的能利用情报成功保卫桦南根据地吗?潜入日军内部的小李能否顺利获取情报?而松本那只老狐狸,又是否己经布下了新的陷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无数抗日战士的性命,也关乎着东北大地的未来。黑暗中,命运的齿轮正在缓缓转动,等待着这群热血儿女书写新的传奇......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0By0n.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