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集团在互联网技术领域的研究,经过持续投入,己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个初具雏形的内部信息网络,开始在集团各大部门之间流畅运转,大大提升了沟通效率和数据共享能力。
李长青站在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服务器机房外,透过厚厚的玻璃,看着那些闪烁着指示灯的设备。
他的【未来洞察】能力,让他清晰地预见到,互联网仅仅是序章。
一种更具颠覆性的力量,人工智能,正在历史的深处孕育。
它将赋予机器“思考”的能力,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这,才是未来科技竞争的真正制高点。
几天后,星光集团的高层战略会议上。
李长青抛出了一个新的议案。
“我提议,在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内部,增设一个独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他的声音平静,却在会议室里引起了一阵骚动。
“互联网是信息的连接与传递。”李长青继续解释,“而人工智能,将是赋予这些信息以智慧的关键。”
“我们初期的研究重点,将放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这三个基础AI技术方向。”
“机器学习,让机器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自主学习和进化。”
“自然语言处理,让机器能够理解、分析并生类的语言。”
“计算机视觉,则是赋予机器‘看’懂世界的能力。”
会议室内的气氛,从最初的惊讶,逐渐转为深思。
娄晓娥看着李长青,她知道,他又一次洞察到了未来的脉搏。
“我支持长青的提议。”娄晓娥率先表态,“集团将全力保障AI实验室的资源需求。”
人工智能实验室迅速组建起来。
李长青亲自挑选了一批在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神经科学领域极具天赋的年轻研究员。
然而,AI的研发之路,比互联网的探索更加荆棘丛生。
技术本身尚处于萌芽阶段,理论模型不成熟,可供借鉴的经验几乎为零。
投入巨大,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商业回报的可能。
集团内部,一些保守的声音开始出现。
“李董,这个人工智能,听起来比互联网还要虚无缥缈。”一位负责财务的老董事,在一次非正式场合,向李长青表达了他的忧虑,“这投入,会不会是个无底洞?”
李长青对此早有准备。
他召集AI实验室的核心团队成员开会。
“我知道,我们选择了一条极其艰难的道路。”李长青看着眼前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孔,“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我们可能都无法取得轰动性的成果。”
“但星光集团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盈利,更是要用科技推动时代的进步。”
“资金,我会全力保障。方向,我们共同探索。我需要的,是你们面对未知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
他的话语,充满了力量,也点燃了年轻研究员们心中的火焰。
李长青凭借对未来科技走向的模糊认知,以及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某些隐性加成,偶尔会在关键的技术节点上,给出一些极具前瞻性的指导。
他深知,纯粹的理论研究难以持久。
必须找到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验证技术,积累数据,迭代算法。
“我们可以先从集团自身的业务需求入手。”李长青在一次项目研讨会上提出。
“例如,星光电子厂的生产线上,每天有大量的元器件需要进行质量检测。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发一套自动化的缺陷检测系统?”
“还有我们的客户服务部门,处理海量的用户咨询。能不能研发一个初级的智能问答机器人,协助处理一些常见问题?”
“星光生命科学研究院那边,医学影像的分析工作,非常依赖经验丰富的医生。AI或许可以在辅助诊断方面,提供初步的筛查和病灶标记,减轻医生的负担。”
这些具体的应用方向,为AI实验室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靶点。
娄晓娥则从商业的角度,敏锐地捕捉这些内部应用背后的潜在价值。
“长青,如果生产线的AI质检系统能够成功,这不仅能提升我们自身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未来甚至可以作为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推广给其他制造型企业。”娄晓娥在与李长青私下交流时分析。
“智能客服系统也是如此,一旦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
她开始指示集团的市场部门,对这些新兴AI应用的商业化前景进行初步调研,并尝试接触一些潜在的合作伙伴。
深夜。
李长青独自站在办公室的窗前,俯瞰着灯火辉煌的城市。
AI实验室的方向,依旧灯火通明。
他的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清晰响起。
【叮!“科技先驱”系列任务之“智能纪元序章”正式启动。】
【叮!宿主获得【人工智能(初级理论)】知识树。】
【叮!宿主【算法思维】能力微弱开启,当前熟练度10/100。】
李长青的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微笑。
人工智能的时代,己由他亲手拉开序幕。
这条路,注定比互联网的探索更加漫长,也更加考验他的智慧、魄力与耐心。
而那些在国际市场上虎视眈眈的老牌科技巨头们,又将如何应对星光集团在这一全新领域的悄然布局?
新的挑战,似乎己在不远处,等待着他。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AQoQ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