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4章 儒家思想“孝”

小说: 六道善经   作者:乾亨
零点文学 更新最快!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人间天使刚到丁山书院的时候,曾子宗圣说上课的地点就是在顶山顶上的读书亭。人间天使向这顶山顶上望去,妈呀,这顶山虽说不是很大,也不算很小,每天要爬到顶山的顶上上课,这不是要累死人了吗?

人间天使想,反正先生要比我这个学生老得多,你能上的去,我就能上的去。

在他真的上顶山的时候,不但不觉得累,而且是那么的轻松,速度也是非常快。在上顶山的时候还是那么的愉快。

曾子宗圣告诉了人间天使,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是不一样的,天上的神没有沉重的躯体,只是一个灵魂的现象。所以神仙其实是在空中飘动的。人间天使这才恍然大悟。

这天的早晨,还是晴空万里。曾子宗圣和人间天使上到了顶山顶上的读书亭,曾子宗圣还是指着黑板上的“孝”字说道:“我们今天就讲这个‘孝’。很多的人常说的‘百善孝为先’,这里把‘孝’说成是一种善,也就是说在所有的‘善’里面,“孝”是摆在首位。

“‘孝’不只是一种‘善’,“孝”更重要的是一种道德文化,也是儒家思想道德范畴里面的核心内容之一。

“儒家的‘孝道’思想一首都是建立在感恩之情与敬畏之心这一个层面上的。‘孝’的主体就是父母和子女,当然还可以延伸到更上一辈,更下一辈。总之,‘孝’是建立在有血缘关系上面,也可以叫做亲情关系。

“所以‘孝’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之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的这一段话,就是要告诉他的弟子们,你们在家的时候要孝敬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听兄长的话,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少说话,要有爱心,亲近那些有‘仁义’道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以后,如果还有余力,那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孔子在这里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要告诉弟子们,在家的时候要孝敬父母,出门以后尊敬兄长。讲的是亲情之爱,做一个人首先要爱自己的亲人。

“第二层的意思就是,在一个人走向社会以后,就要谨言慎行,要有一个爱心,要和有道德的人去交往。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些,就是一个能有大爱之心之人,就一定会有很大的作为。

“第三层的意思是说,做完这些事情以后,如果还有精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孔子认为天地孕育了万物,父母生养了子女,所以作为人,就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也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敬天、敬地、敬父母。当人类有了敬畏之心,有了感恩之心,天地才能长长久久,人类才能繁衍生息,生生不息。这也是一种美好的“天道自然”思想。

“儒家思想也在讲‘天人合一’,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认为天和人是相通的,还把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也引进了天人合一,人效法天道,天和人一起协调大自然,这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儒家思想认为天的功能之一,就是安排西季变化和万物生长。儒家这种思想不但是对大自然生命的诠释,也是对人类繁衍生息有着紧密的联系。

“孔子的‘天人合一’是说天、地、人是互相相通的,是互相关联的。也就是说天、地、人互相依靠,互相尊重,互相爱护,

才能长久生存。就是说天、地、人互相配合的天衣无缝,就会实现天地生辉,风调雨顺,人世间就会五谷丰登,五畜兴旺。

“儒家思想把‘天人合一’发挥到了极致。儒家思想认为天、地、人是互相依存的,在这天、地、人相依相存的关系中,人的作用是最大的,因为人是顶天立地,有独特的作用。

“在天、地、人互相依存的关系中,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这个最大的作用就是,人不但要敬天、要敬地、敬老祖先,还要敬父母。

“天、地、老祖宗、父母都是对我们有恩的,所以说,人要怀着感恩的心情,敬一切对人有恩的天、地、老祖宗和父母。

“天和地的脾气很大,人如果不敬天、不敬地,天、地就会发怒。天、地发怒以后,就会降下天灾,天灾会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灾难。天灾很厉害,天灾就会夺去无数人的生命,所以人类一定要敬天、敬地。

“人还要敬老祖先,人如果不敬祖先,祖先就会生气的。如

果我们的老祖先,生气了的话,就会不保佑人类,就会和天、地合起伙来惩罚他的后辈子子孙孙。

“老祖先惩罚人们的捷径,就是人祸。因为老祖宗离开我们的时间太长,太久远了以后,感情就有些疏远了,所以惩罚起他的子子孙孙们也是不讲情面的。

“说到这里,我们的父母还是最善良的。假如我们不敬父母,也不会得到父母的惩罚,就是父母想惩罚我们,他们己经老了,也没有能力惩罚子女了。

“在人类要敬天、地、老祖宗和父母当中,父母对于人类的贡献最大,恩情也最深,他们的表现形式也是最善良的,人类最应该敬的就是父母。

“人类要敬天、还要敬地、还要敬老祖宗。人类敬天、敬地、敬来祖宗,一般来说,敷衍性都是比较大了,没有多少实际的内容。最多也就立个牌位,烧烧香,烧烧纸也就可以了。大概也就是说有一颗感恩的心就差不多了。

“人类只有敬父母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敬,也是最首接的敬,还要无微不至的敬,要全心全意的敬,要无怨无悔的敬,要真金白银的敬。就是说孝敬父母是要付出代价的。

“由于人类对于父母的‘孝敬’是实实在在的,是要付出实实在在的劳动,实实在在地精力,也是要花真金白银的。所以,“孝”敬父母就会存在很多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比如说:老年人看病问题、老年人的关爱问题、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等等,都是一些摆在人们面前的实实在在的问题。

“但是,孔子是一个大智慧的大圣人,在两千多年之前,就认识到了‘孝’是人类世界存在的根本问题。人类要繁衍生息,还要生生不息,这就少不了‘孝’。

“‘孝’重任在肩,它不但是人类世界‘善’的老大,还肩负着人类世界的繁衍生息的重大责任,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孔子看来,‘孝道’是道德范畴的根本。一个人做不到‘孝’,也就无从谈起做人的最基本的的道德品质,所以,孔子十分重视‘孝’道。

孔子认为‘孝’是从两个方面谈起的,一个是物质方面,一个是精神方面。就是说‘孝’不但有物质层面上的‘孝道’,还有精神层面上的‘孝道’。在孔子看来,精神层面上的‘孝道’,远远的大于物质层面上的‘孝道’。

“‘孝’作为人伦道德之一,儒家的思想十分重视‘孝’,所以,儒家思想突出了‘百善孝为先’。这里的‘善’自然就是善良的意思。为先,就是排在所有‘善’的最前面,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最大。这里是说,天底下最大的事情就是‘孝’,再也没有比‘孝’更大的事情了。

“为什么孔子把‘孝’看的是这么的重要?就是说,父母对于人的恩情是最大的,因为只有父母可以把你带到人世上,别人都不可能。

“父母不但把你带到了人世上,还把你从小养到大,所以说生养之恩大过天。就是说父母的生养之恩比天大,比地大,比任何事情都大。‘孝’就是在报父母的生养之恩。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告诉人们,报恩之心是人类最重要的人伦道德,人如果没有了报恩之心,就没有了最起码的人伦道德。当人没有了最起码的人伦道德的时候,人就和野兽相差无几。当人和野兽差不多的时候,人类世界就会陷入一片恐慌。所以说,‘道德’他不是骗人的,是实实在在的。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人类世界没有了感恩之心,对‘孝’不以为然,肯定没有把‘孝’放在第一位。具体把‘孝’放在了什么位置上,谁也说不清楚。

“可以肯定的说,当今人类一定是把金钱看做第一位的,把享受看做第一位,把‘孝’放在了第几位谁也说不清楚。

“人类世界‘孝’的缺失,首先就是道德的缺失,人类世界就会守不住道德底线。当人类世界守不住道德底线的时候,人类世界就会岌岌可危了,距离人类的毁灭就己经很近了。

“人类世界为什么守不住道德底线,关键还是缺失了‘孝’的结果。人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没有了报恩之心,那么,天之恩、地之恩、老祖宗之恩、人和人之间之恩、国家之恩又算得了什么?

“当人类没有了报恩之心的时候,就会丧失对天的敬畏、对地之敬畏,对天理道德之敬畏,对人伦道德之敬畏,对国家之敬畏。但人类世界上的人类天不怕、地不怕、神鬼不怕、国家的大法也不怕。这还是人类吗?

“儒家思想对于‘孝’这么重视,是有他的一定的道理的,当人类世界没有‘孝’的时候,人生就没有了天伦之乐。

“也就是说,当人类世界没有了感恩之心,没有了‘孝心’,人类还养育子女干什么?当人类己经看到了养育之恩,人类世界就会没有了天伦之乐。人类世界没有了天伦之乐,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孝’是符合‘天道’精神。也是‘天道自然’。就是说孝敬父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是一个必然的事情。

“人们为什么要把‘孝’叫做‘孝顺’?‘孝顺’就是说‘孝’是顺‘天道’的。一个人只要‘孝顺’,就是符合‘天道’。不‘孝顺’就是逆‘天道’。当一个人逆‘天道’而动的时候,就会灾难深重,这是千真万确的。

“在孔子所处的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肯定没有现在富裕,物质文化也肯定没有现在丰富,但是人们还是希望儿孙满堂,多子多福。

“那个时候的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看的不是那么很重,人们主要注重精神享受。人类最大的享受还是子孙满堂,儿孙绕膝,其乐融融。也就是孔子向往的西周“礼、乐”世界。

“人们再忙都不会忘记给父母端茶倒水,也不会忘记给父母嘘寒问暖,闲暇的时候一大家人,就会围坐在父母的热炕头,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大年初一的早上,一家人,大大小小跪在地上给老人叩头。老人有如此礼遇,当然心里乐开了花。老人再给小孙子、小孙女一人一个核桃两颗枣,小孙子、小孙女高兴的活蹦乱跳,这是一个多么开心的人类世界,人们怎么会不希望多子多孙呢?

“当今的人类世界把物质放在了第一,精神放在了一个次等的位置上,这就是人们在用一个消极的态度在对待世界。人们对待世界的态度越消极,精神层面就会越沉沦。

“当人们的精神层面沉沦以后,人就会把人类世界的繁衍生息,看得很淡,也许还看成是一种负担。说到底,这就是人类世界淡看‘孝’的结果。因为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子孙满堂,后继有人,香火旺盛。

“人类世界发展变化到了今天,其实‘孝’道还是需要的,因为‘孝’道里面饱含着善良,包含着道德,还饱含着积极进取、欢乐人生的思想。

“孟子在《孟子·离楼上》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应该是儒家‘孝道’思想的最高境界。

“古代文人雅士,很多都为‘三不孝’作了注释,我还是觉得东汉时期的赵岐对‘三不孝’做的注释比较好一些。他在《十三经注释》里为‘三不孝’做的注释,大概意思是这样说的:一个是一味的孝顺,做出了不义的事情的人;一个是家庭贫穷,不出去找工作挣钱赡养父母的人;一个是不娶妻子,不生孩子,导致后继无人,没有人给老祖宗烧香的人。

这就是儒家思想认为,后继无人是最大的事情,也是最大的不孝。过去的人就是这样的,不结婚生子,后继无人,是最丢人的事情。

“儒家文化则认为,天地孕育万物,父母生育了儿女,人类生在天地之间,既要敬畏和感恩造就了世界万物的天和地,又要孝敬感恩养育了自己的生身父母。总的来说,都是以报恩为前提。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儒家思想的基本规范,内涵丰富,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还有着积极的意义。‘孝’不只是一种道德范畴,也是一种文化。“孝”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也很丰富。长长久久的弘扬‘孝’文化,就会使人的精神世界充满活力。

“当然现在己经到了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还是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儒家学说的‘孝’文化。孔子认为‘孝道’是一个‘道德’问题,其实到了今天,‘道德’己经势单力薄,承担不了‘孝道’这么重大的责任。

“面对‘孝道’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孝道’己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孝道’不但会使道德滑坡,也关系到人类的繁衍生息,人类如果把‘孝道’引入政治、教育、文化和养老事业的范畴之内。如果让人类社会来承担‘孝道’的责任,也许会好一些。”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
零点文学 有求必应!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全文阅读!零点文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