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2章 当街试毒

零点文学 更新最快! 盛唐医路:营养师的古代生存笔记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QDyyZn.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暮春的长安西市像一锅煮沸的胡麻油,胡商的驼铃混着卖花担子的吆喝,锦缎庄的幌子在风里翻卷如蝶。林晚秋站在"膳心堂"门口,看着斜对面"济生堂"药铺新挂的"包治百病"幡旗,眉峰微蹙——三日前她刚在医署考中"异等医正",这济生堂便开始往她药罐里掺沙子,今晨又派人在她门前泼了半桶馊泔水。

"林医正,您看!"小药童阿朱从铺子里跑出来,手里攥着块焦黑的枣核,"王婶买了咱们的杏仁茶,喝了半碗说头晕,吐了半盆黑水!"

林晚秋接过枣核,凑近闻了闻——没有杏仁特有的苦香,反而有股淡淡的苦杏仁味。她指尖一颤:苦杏仁含氰化物,过量即死,但唐代尚不知此理,只当是"毒物"。再看王婶的儿子蹲在门口哭,手里攥着个空陶碗,碗沿沾着褐色药渍。

"去请孙妈妈来。"林晚秋迅速解下靛青围裙系在阿朱身上,"再让后堂把今天的杏仁茶都封了,一碗都不许卖。"

此时日头正毒,西市楼上茶棚的茶客们伸着脖子往这边看。穿团花锦袍的济生堂少东家摇着折扇踱过来,金镶玉的扳指磕得门框叮当响:"林医正好手段啊,昨日刚得了太医令的帖子,今日就毒倒客人?"

林晚秋抬眼:"刘公子不妨先看看,这茶是给谁喝的。"

刘公子俯身看那碗,突然冷笑:"不就是个卖菜的老婆子?许是自家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偏要赖到您头上。"他话音未落,就听人群里传来一声尖叫——王婶的儿子突然抽搐着栽倒,嘴角白沫首冒。

"造孽啊!"卖炊饼的张婶捂住嘴,"前日还见这娃娃在巷口玩弹弓呢!"

林晚秋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蹲下身查看孩子的瞳孔——己经散大到边缘,这是氰化物中毒的典型症状。她迅速解开孩子的衣领,摸到颈侧有块指甲盖大小的青斑——这是皮下出血,说明毒素发作极快。

"阿朱!去把李屠户的刀借来!"林晚秋扯下腰间的丝绦,"刘公子,劳烦您让人去太医署请王医正,就说膳心堂出了人命案!"

刘公子愣了愣,刚要发作,就见林晚秋抄起那碗残茶,"当啷"一声砸在青石板上。褐色的茶渍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蓝,她蹲下身,用银簪挑开孩子的牙关——只见孩子舌尖上沾着些白色粉末,正是方才他啃过的枣核磨成的粉。

"各位乡亲,"林晚秋提高声音,"这孩子不是中了邪,是中了毒。"她举起那枚焦黑的枣核,"普通杏仁是甜的,可这颗是苦的。苦杏仁里有一种叫'苦杏仁苷'的东西,嚼碎了会变成毒药,吃多了会要命。"

人群里有人嘀咕:"苦杏仁?咱西市卖干货的陈阿婆说,苦杏仁能止咳,咋就成了毒药?"

林晚秋转向刘公子:"刘公子可知,济生堂的杏仁茶用的是陈阿婆家的苦杏仁?"她指了指斜对面的药铺,"陈阿婆前日摔断了腿,济生堂说'正好收了她家的杏仁',可陈阿婆从前只卖甜杏仁。"

刘公子的脸瞬间煞白。这时,太医署的王医正被人搀扶着赶来,身后跟着个穿绯色襦裙的女子——竟是杨宰相家的二小姐杨清歌,昨日刚在"膳心堂"治过闭经。

"林医正,"王医正捻着胡须,"你说这孩子中了苦杏仁毒?"

林晚秋点头:"杏仁分甜苦,甜杏仁可食,苦杏仁有毒。《本草纲目》里说'杏仁,有小毒',便是指这个。"她指向孩子嘴角的白沫,"若用银针探喉取痰,银针会变黑——这是毒物侵蚀之象。"

王医正将信将疑,接过随从递来的银针,探入孩子口中。果然,原本光亮的银针转眼间蒙了层灰雾。他猛地抬头:"竟是真的!"

"那济生堂为何要用苦杏仁?"杨清歌攥紧帕子,"莫不是故意害人?"

刘公子急得首跺脚:"我、我只是贪便宜!陈阿婆的苦杏仁比甜杏仁便宜三成,我便收了......"

"贪便宜?"林晚秋冷笑,"济生堂的药柜里可不止苦杏仁。"她转身对阿朱说,"去把济生堂的药柜搬来。"

阿朱应了一声,带着几个壮实的乞儿医队成员冲进济生堂。不多时,便抱出个红漆药柜,抽屉上的标签被扯得东倒西歪。林晚秋抽出最底层的"当归"抽屉,倒出些药材在青石板上——竟是半干的曼陀罗籽!

"曼陀罗籽含东莨菪碱,能让人产生幻觉,"林晚秋捏起一颗,"济生堂把曼陀罗籽碾碎,掺在安神汤里,说是'治失眠';又把苦杏仁磨粉,混在杏仁茶里,说是'润肺'。他们专挑穷人和妇人下手,因为这些人没钱请好大夫,只能信他们的'偏方'。"

人群炸开了锅。卖花担子的阿婆举着芍药骂:"怪不得我家那口子喝了你们的安神汤,总说看见床底有蛇!"

"还有我娘!"人群里挤进来个扎双鬟的小姑娘,"我娘吃了你们的'补药',上个月吐了三天血!"

刘公子的额头渗出冷汗,突然指着林晚秋尖叫:"你、你血口喷人!这曼陀罗籽是我前日丢的,定是你栽赃!"

"刘公子别急,"林晚秋从袖中取出个油纸包,"这是我从济生堂后院的垃圾堆里捡的——你前日让伙计去南山采草药,可这包药渣里混着曼陀罗籽,还有半块带泥的砖——你猜,南山哪来的砖?"

刘公子的嘴唇哆嗦着,突然转身就跑。这时,一队金吾卫的骑兵从街角冲来,为首的校尉举着腰牌:"奉少府监令,济生堂涉嫌售假药,查封铺产!"

林晚秋这才注意到,人群外围站着个穿波斯锦的男子——正是阿罗憾。他冲她微微颔首,身后跟着西个持矛的胡商护卫,目光扫过人群,像在宣示某种无声的威慑。

"林医正好手段。"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晚秋回头,见陆鸿渐站在廊下,月白襕衫被风吹得鼓起来。他手里捧着个檀木匣,"这是太医令让我转交的——他说,你今日当街破案,比他在太医署讲十堂课都管用。"

林晚秋打开匣子,里面躺着块羊脂玉牌,刻着"尚食局"三个篆字。她抬头看向陆鸿渐,后者眼里闪着光:"我替你求了太医令,说你'通医理,善辨毒,可掌尚食局饮膳'。"

"尚食局?"林晚秋想起太医令前日说的话,"不是说女子不能入医署么?"

陆鸿渐笑了:"太医令说,尚食局管的是宫廷饮食,不是看病。你看,"他指了指玉牌背面,"还刻了'膳心'二字。"

这时,杨清歌挤过来,手里举着个锦盒:"林医正,我替母亲谢你。这是岭南的珍珠粉,你收着。"她压低声音,"我听父亲说,陛下听说了今日之事,说要召你进宫呢。"

夕阳西斜,"膳心堂"的门楣上挂起了新的幡旗——"尚食局特供·膳心堂"。阿朱举着铜盆给围观百姓发糖,孩子们哄笑着抢糖,糖纸上印着"苦杏仁有毒,甜杏仁可食"的字样。

林晚秋望着满街的人来人往,忽然想起今早阿朱说的"馊泔水"。她转身对陆鸿渐说:"去查查,今日是谁往我门前泼的泔水。"

陆鸿渐刚要应,就见阿罗憾走过来,手里提着个布包:"林医正,这是我从济生堂账房搜出的——他们和南山的一个山匪有往来,专门买曼陀罗籽。"

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叠契约,最上面一张写着"曼陀罗籽五十斤,换银五十两",落款是个模糊的指印。

林晚秋捏着契约,突然笑了:"看来,这长安城的药铺,该换换规矩了。"

暮色渐浓,"膳心堂"的灯笼次第亮起。林晚秋站在柜台后,看着阿朱给最后一个病人包药——那是位老妇人,手里攥着块苦杏仁,却不敢吃。林晚秋上前,取出片甜杏仁:"阿婆,这甜杏仁煮粥,润肺又安全。"

老妇人千恩万谢地走了。林晚秋望着窗外的灯火,忽然觉得,那些被她破解的毒、被她纠正的错、被她温暖的人,正像这满街的灯火,一点一点,把长安的夜照得透亮。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QDyyZn.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
零点文学 有求必应! 盛唐医路:营养师的古代生存笔记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QDyyZn.html 全文阅读!零点文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