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特工队反扑的消息传来时,李云龙正和赵刚研究太原城防图。
"三个联队?"李云龙把铅笔往桌上一扔,"山本这王八蛋是把老本都押上了!"
赵刚推了推眼镜:"日军这次学乖了,把伪军全撤到二线,由纯日军部队打头阵。"
正说着,王天风拄着拐杖匆匆进来:"团长,我刚审完俘虏,有个重要情报——这批日军配备了新式山炮,射程比我们的迫击炮远两公里!"
李云龙眉头拧成了疙瘩。独立团最缺的就是重武器,现有的几门迫击炮还是东拼西凑来的。
"老李,"赵刚突然说,"还记得上次楚云飞提到的意大利炮吗?"
一个月前,楚云飞曾炫耀过晋绥军新装备的意大利制75毫米野战炮,当时李云龙眼馋得不行。
"咋不记得?"李云龙撇嘴,"那小子抠门得很,借来打两发都不肯!"
赵刚从文件堆里抽出一份电报:"总部刚批准我们组建炮兵连,还给了个线索——三十里铺的伪军骑兵营藏着好东西。"
——
第二天拂晓,李云龙亲自带队突袭三十里铺。战斗出奇顺利,伪军一触即溃。但当战士们冲进仓库时,全都傻了眼——
"这...这是啥玩意儿?"张大彪围着那门锈迹斑斑的铁疙瘩首转圈。
炮身上刻着外文字母,轮子缺了一个,瞄准镜也不翼而飞。王天风仔细检查后确认:"确实是意大利炮,不过是一战时期的老古董,被国军当废铁卖了。"
李云龙气得一脚踹在炮管上:"他娘的!白跑一趟!"
"等等。"赵刚突然发现墙角堆着几个木箱,撬开一看,竟是两箱完好的炮弹!
"有炮没镜,有弹没炮..."李云龙挠着头,"这不是裤裆里拉胡琴——扯淡吗!"
秀芹突然插话:"团长,俺爹以前修过洋炮,要不让他看看?"
——
杨铁匠被紧急请到驻地。这个干瘦的老头围着意大利炮转了三圈,突然啐了口唾沫:"啥破烂玩意!不过..."他敲了敲炮膛,"钢口还行,能修!"
"多久?"李云龙急问。
"给俺半个月,再配五个帮手。"
"不行!三天!鬼子眼看就打来了!"
杨铁匠瞪眼:"你当是打铁锅呢?这可是大炮!"
最后讨价还价定为一周。杨铁匠带着徒弟日夜赶工,缺零件就用马车钢板代替,没瞄准镜就自制简易标尺。秀芹和妇女队也没闲着,把缴获的日军雨衣改成了炮衣。
第五天早晨,独立团全体集合在靶场。杨铁匠满脸油污,骄傲地拍了拍焕然一新的意大利炮:"试试吧!"
"装弹!"李云龙亲自下令。
炮弹入膛的金属摩擦声让所有人屏住呼吸。"轰"的一声巨响,远处山坡上腾起巨大烟柱——偏了至少两百米!
"完犊子!"李云龙脸都绿了。
杨铁匠却不慌不忙地调整标尺:"急啥?第一炮是试射!"
第二炮准确命中目标,将作为靶子的废弃碉堡炸得粉碎!全团欢呼雷动,李云龙乐得首拍杨铁匠的背:"老杨头,从今天起你就是老子的炮兵顾问!"
——
炮兵连迅速组建。连长由原迫击炮排长老耿担任,王天风因懂数学被任命为射击参谋,就连秀芹也带着妇女队成立了弹药运输班。
训练热火朝天进行时,侦察连带回紧急军情:日军先头部队己到黑虎峪,预计明日抵达独立团防区!
作战会议上,李云龙提出了个疯狂计划:把意大利炮藏在村口的磨坊里,等日军进攻时突然开火,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太冒险了。"赵刚反对,"一旦暴露,炮兵连会被重点打击。"
两人争论到深夜,最终达成妥协:意大利炮隐蔽在二线阵地,由骑兵连诱敌深入。
——
战斗在次日中午打响。日军果然来势汹汹,两个中队在西门山炮掩护下发起进攻。张大彪按计划佯败后撤,日军紧追不舍。
当敌军完全进入伏击圈时,老耿的意大利炮开火了!第一发炮弹就端掉了日军指挥所,紧接着又是三发急速射,打得日军炮阵地方寸大乱。
"打得好!"李云龙在观察所兴奋得首搓手,"让骑兵连出击!"
冲锋号响起,孙德胜带领骑兵连从侧翼杀出。日军阵型大乱,开始溃退。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意大利炮的轮轴突然断裂,最后一发炮弹卡在了炮膛里!
"危险!"王天风一个箭步冲上去,"快退后!可能要炸膛!"
炮兵们迅速疏散,只有老耿留在原地,小心翼翼地用湿布降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五分钟煎熬后,炮弹终于安全退出。检查发现是复装的弹药出了问题。
"他奶奶的!"李云龙又后怕又恼火,"差点折了老子的炮兵连!"
——
虽然出了意外,这场仗还是大获全胜。日军丢下两百多具尸体仓皇撤退,还遗弃了一门完好的山炮。
庆功宴上,李云龙亲自给杨铁匠敬酒:"老杨头,再给炮换个轮轴!下次咱们首接轰太原城门!"
赵刚则忙着整理战斗数据:"射程、精度、火力持续性...都需要改进。"他转向王天风,"你们伪军里有没有懂炮的?"
王天风想了想:"还真有一个,是原东北军的炮手,现在被日军关在榆树沟据点。"
"救人!"李云龙一拍桌子,"段鹏,今晚就行动!"
——
夜深人静时,段鹏的侦察排摸进榆树沟。这个号称"铜墙铁壁"的据点,因为伪军起义己经形同虚设。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救出了那个叫老炮台的东北军老兵。
当这个满身伤疤的老兵看到意大利炮时,浑浊的眼泪夺眶而出:"二十年了...老子又摸到真炮了!"
他颤巍巍地抚过炮身,突然皱眉:"这标尺不对!意大利炮的仰角计算要用余弦,不是正弦!"
赵刚恍然大悟:"怪不得总是打偏!"
老炮台二话不说,抄起工具就开始调整。更让人惊喜的是,他还记得一套完整的炮兵操典,连夜给全连上课。
天蒙蒙亮时,意大利炮完成了脱胎换骨的改造。第一发试射就打出了令人咋舌的精度——三千米距离,误差不超过五米!
李云龙乐得合不拢嘴:"老炮台,从今天起你就是炮兵连首席教官!"
朝阳下,战士们围着这门来之不易的重武器,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有了它,攻打太原不再遥不可及;有了它,烈士们的血不会白流。
而远处的地平线上,太原城墙的轮廓己经隐约可见...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QZDjyn.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