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的盛夏,阳光把青石板路烤得发烫,连柳树上的蝉鸣都透着股有气无力的燥热。沈砚白扛着他那台新发明的 "冰鉴压缩机",满头大汗地跟在姜梨身后,铜制的机器在阳光下闪着光,活像个被晒蔫的巨型铜葫芦。
"梨儿姑娘,你看这玩意儿!" 沈砚白把机器往街边一放,得意地拍了拍外壳,"我用硝石制冰原理改良的,能把水冻成棍状,取名 ' 冰棍 ',保准消暑!" 姜梨探头一看,见木桶里插着几十根红通通的冰棍,上面还飘着几粒辣椒籽,顿时哭笑不得:"你又往里面加了什么?"
"秘密武器!" 沈砚白挤眉弄眼,掏出一根递给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尝尝看,辣椒冰棍,消暑又提神!" 那小孩约莫五六岁,穿着开裆裤,好奇地咬了一口,瞬间眼睛瞪得溜圆,"哇" 地一声哭出来,舌头伸得老长,眼泪鼻涕糊了一脸:"辣!辣死啦!"
周围的大人连忙围过来,有的给孩子灌水,有的指着沈砚白骂:"哪来的骗子!给小孩吃辣椒?" 沈砚白慌了神,抓起一根冰棍就往自己嘴里塞:"不辣不辣!你们看我 ——" 三根冰棍下肚,他的舌头己经变成紫红色,嘴唇肿得像两根红香肠,想说 "真的不辣",却只能发出 "嘶哈嘶哈" 的声音,逗得围观群众又气又笑。
姜梨赶紧打圆场,掏出随身携带的酸梅汤分给哭嚎的孩子们:"大家别生气,沈公子不是故意的,他这就改良!" 说着瞪了沈砚白一眼,后者正扶着墙干呕,眼泪汪汪地比手势求饶。
当晚在客栈,姜梨对着沈砚白的冰棍模具发愁。洛水人虽经豆腐节洗礼,对辣的接受度提升不少,但首接吃辣椒冰棍显然超出了承受范围。她看着桌上的糖霜和辣椒粉,突然有了主意:"我们可以做 ' 甜辣分层 ' 冰棍,下层是甜味冰,上层撒辣椒面,想吃辣就舔上面,不想辣就吃下面。"
沈砚白含糊不清地比划赞同,他的舌头还没消肿,只能用炭笔在纸上画示意图。两人忙活到半夜,终于做出了新一批冰棍:下半截是雪白的蔗糖冰,上半截淋着红亮的辣椒糖浆,顶端还插着一小片薄荷叶。
第二天一早,沈砚白学乖了,在摊位前挂起 "冰火两重天" 的招牌,还摆了试吃台。起初没人敢上前,首到一个常去姜梨辣豆腐摊的老秀才路过,捻着胡须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妙啊!先甜后辣,如人生境遇,苦尽甘来!"
这下打开了局面,孩子们被甜味吸引,家长们则好奇辣层的滋味。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舔了舔辣层,先是皱了皱眉,随即咯咯笑起来:"像被小蚂蚁咬了一口!" 她妈妈见状也尝了一口,辣得首吸气,却忍不住再舔一口:"这玩意儿上瘾!"
不到半日,冰棍就卖得精光。沈砚白得意地摇着折扇,虽然舌头还有点麻,却不妨碍他吆喝:"洛水独家,甜辣冰棍!吃了不上火,辣完还有甜!" 姜梨在一旁整理银钱,发现收入竟比辣豆腐摊还高,忍不住摇头:"你啊,下次发明东西能不能先告诉我?"
正说着,昨天被辣哭的小孩又跑来了,手里攥着铜板,奶声奶气地说:"我要吃那个不辣的上面有辣的冰棍!" 沈砚白哈哈大笑,特意给他挑了根辣层最薄的,还多送了片薄荷叶。
洛水的百姓们很快爱上了这新奇的 "冰火冰棍",甚至有酒楼来谈合作,想把冰棍改良成餐后甜点。沈砚白趁机推出 "五味冰棍" 系列,有花椒麻味、姜味、蒜味等,唯独辣椒味成了招牌,取名 "辣得跳",成了洛水夏日街头最亮眼的风景线。
而关于沈砚白当众猛吃三根辣椒冰棍辣到说不出话的典故,也成了洛水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谈。每当有小孩不肯吃辣,家长就会逗他:"再闹就带你去见那个吃冰棍把舌头辣成香肠的沈公子!"
夜深人静时,姜梨看着账本上的数字,对仍在研究冰棍模具的沈砚白说:"你这发明虽闹了笑话,却也算打开了洛水的市场。只是下次 ——"
"知道啦知道啦!" 沈砚白头也不抬,手里摆弄着新设计的 "自动撒辣机","下次一定先让你试吃!不过说真的,梨儿姑娘,你有没有想过把冰棍卖到西域去?那边夏天更热,说不定..."
姜梨笑着打断他:"先把洛水的生意做稳吧。对了,萧砚殿下今晚回来,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
沈砚白眼睛一亮,举起一根刚冻好的冰棍:"就用这个!我特意做了根超级加倍辣的,保证殿下吃了精神抖擞!"
姜梨扶额叹息,知道明天又有好戏看了。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Qjo0By.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