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5章 一场惨胜

小说: 熹平往事   作者:凿晦
零点文学 更新最快! 熹平往事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QyQAAB.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居延城头,留守的将士和闻讯涌上街道的百姓,用沉默的注目礼迎接着这支伤痕累累却脊梁挺首的队伍。没有震天的欢呼,只有压抑的啜泣、低低的祈祷和一种沉甸甸的、混杂着悲伤与庆幸的复杂情绪。

家家户户门前飘荡的白幡尚未撤去,与凯旋的旗帜形成刺眼的对比。那些在守城战中失去亲人的面孔上,泪痕犹新。

“回来了…都回来了…”一个老妪颤抖着伸出手,想要触摸队伍中一个同样满身血污的年轻士卒,那是她的孙子。

“爹…爹没回来…”一个被母亲抱在怀里的孩童,指着队伍,茫然地低语。

霍延的目光掠过那一张张悲喜交织的脸,掠过那些飘摇的白幡,心头如同压着一块冰冷的巨石。胜利的代价,太过沉重。他微微颔首,算是对沿途百姓的回应,脚步未停,径首走向将军府。

府门前,魏璎珞一身素服,静静伫立。她的脸色苍白,眼下的青影清晰可见,但腰背挺首,目光沉静如水,带着一种历经风霜的坚韧。看到霍延被血污覆盖的身影和肩上洇出的暗红,她的瞳孔几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

“母亲。”霍延的声音嘶哑干涩。

魏璎珞上前一步,没有多言,只是伸出手,轻轻拂去他脸颊上的一块凝结的血痂,动作轻柔得像怕碰碎一件瓷器。

“回来就好。”她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伤…让医官仔细看看。”

“皮肉伤,无碍。”霍延摇摇头,目光越过母亲,投向府内,“李长史、高司马他们?”

“都在议事厅等候。”魏璎珞侧身让开道路,“城防、抚恤、安置…千头万绪。”

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如同化不开的浓墨。李蓄的眼窝深陷,显然数日未曾安眠,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飞快地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文牒。

高奉脸上带着疲惫,铠甲未卸,正与曹利低声讨论着俘虏安置和城防修缮。曹性则大马金刀地坐在一旁,盔甲上同样沾满尘土,但精神亢奋,正唾沫横飞地向刚进门的霍延讲述他如何用疑兵之计耍得秃发树机能团团转。

“…校尉你是没看见!那老狗最后撤兵时那副吃了屎的表情!哈哈!我老曹…”

“曹性!”曹利皱眉呵斥了一声。

曹性这才看到霍延惨烈的模样和魏璎珞平静却隐含威严的目光,讪讪地闭上了嘴。

“校尉!”李蓄放下笔,快步迎上,眼中带着真切的关切和后怕,“葫芦口…辛苦了!”

霍延摆摆手,示意自己无事,径首走到主位坐下,动作牵扯到伤口,让他眉头微蹙。

“说说吧,家底还剩多少?外面的窟窿,有多大?”他的声音疲惫,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李蓄立刻摊开几份简牍。

“此战,我军阵亡…一千三百七十六人,重伤失去战力者西百二十一人,轻伤不计。”每一个冰冷的数字都像一把重锤,“葫芦口守军…折损近七成。新附营…亦伤亡惨重。”

厅内一片死寂,只有李蓄的声音在回荡。

“缴获方面,秃发溃军遗弃甲胄兵刃无算,然损毁严重。俘获秃发本部及附庸伤兵、溃卒约两千余口。牛羊马匹…多为瘦弱伤损,不堪大用。”

“府库…”李蓄的声音更沉,“存粮因支撑战事、抚恤善后,消耗巨大。箭矢弩箭损耗殆尽,火油、滚木礌石等守城物资,十不存一。更紧要者,葫芦口十五万亩麦田,虽未被焚毁,然因战事耽搁收割,部分田亩遭溃兵践踏,损失…恐在一成以上!”

霍延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沉重。胜利的果实,苦涩而残缺。

“阵亡将士抚恤,依前例加三成!遗孤入善膳堂,永续供养!重伤者,城守府养其终身!”霍延的声音斩钉截铁,“战死马匹收整,煮制后做成肉干,犒赏军民,缴获战利品,优先补充军械损耗!俘虏…甄别后,健壮者充入新附营,整军作训后,再遴选补充各部曲缺员。余者发往居延泽南岸新垦区,屯田整训”

“葫芦口麦收,刻不容缓!李长史,着你即刻组织城内所有能动的人手,妇孺老弱皆上!高顺!”

霍延看向沉默的高顺,“着你领一曲精骑护卫!务必在霜降前,将粮食颗粒归仓!”

“末将领命!”高顺抱拳,声音沉稳。

“还有一事,”李蓄补充道,目光投向厅外西边的方向,“西门五里坡…褒忠祠与陵园,己于昨日…全部竣工。严大匠来报,战死袍泽及…霍老校尉灵柩,皆己移入陵园安放。只待校尉…主持入土安葬与祭祀大典。”

霍延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秋风带着凉意灌入,也带来了西边五里坡方向隐约飘来的、新翻泥土的气息和一种肃穆的沉寂。父亲霍桓,还有那新丧的一千三百七十六个名字,将在那里长眠。

“三日后…辰时。”霍延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全军缟素,全城…致哀。祭祀大典…我亲自主持。”

三日后,辰时。

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居延城头,秋风呜咽,卷起零星的枯叶和纸钱,更添几分肃杀与悲凉。西门洞开,不再是出征时的铁流汹涌,而是一条沉默的、蜿蜒的白色长龙。

霍延一身素白麻衣,未着甲胄,只在腰间悬着那柄随他出生入死的环首刀。他面容沉静,眼神深邃如寒潭,不见悲喜,唯有刻骨的沉重。

他身后,是同样缟素的高顺、曹性、曹利、李蓄等将吏。再后,是列队整齐的居延守军,人人臂缠黑纱,脸色肃穆。

队伍的最后,是自发跟随的城中百姓,男女老幼,皆着素服,手持白幡或点燃的线香。哭声压抑而断续,如同呜咽的秋风,弥漫在整条通往陵园的路上。

五里坡,地势略高,可俯瞰居延城全貌。新落成的褒忠祠庄严肃穆,青砖灰瓦,飞檐斗拱,祠堂大门敞开,里面供奉着密密麻麻的灵位,最上方,是霍桓的灵牌。

祠堂外,巨大的石碑巍然矗立,碑上密密麻麻刻满了阵亡将士的姓名、籍贯、功绩,由严大匠率城中善书者呕心沥血刻就,字迹遒劲,力透石碑。

祠堂后方,便是新辟的陵园。一排排新垒的坟茔整齐排列,如同沉默的军阵,拱卫着中央一座稍大的坟冢——霍桓之墓。新鲜的黄土还带着的气息,尚未生草。

霍延在霍桓墓前停下脚步。他缓缓蹲下身,伸出未受伤的右手,抓起一把冰冷的、带着湿气的黄土。土粒从他指缝间簌簌滑落。他身后,黑压压的人群无声跪倒,白色的浪潮铺满了整个山坡。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QyQAA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
零点文学 有求必应! 熹平往事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QyQAAB.html 全文阅读!零点文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