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闽南,烈日炙烤着红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海腥味和硝烟混合的气息。李云龙站在临时搭建的前线指挥所里,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透了军装前襟。墙上的作战地图密密麻麻标注着箭头和符号,显示着福建战役的进展情况。
"司令员,先头部队己经抵达福州外围。"赵刚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上的汗水,"但敌军抵抗比预想的顽强,攻城部队伤亡不小。"
李云龙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福州城的位置:"汤恩伯把这里经营成铁桶一般,硬啃肯定吃亏。"他转头对参谋说,"命令部队暂停进攻,重新部署。"
作战会议一首开到深夜。李云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以部分兵力继续佯攻福州,主力则绕过城池,首插闽南沿海,切断敌军海上退路。
"这...太冒险了吧?"丁伟皱着眉头说,"万一福州守军出击,抄了我们后路..."
李云龙冷笑:"汤恩伯现在就像只缩头乌龟,借他个胆子也不敢出来!"他敲了敲地图,"重点是厦门和金门,必须赶在蒋介石增援前拿下这两个要地!"
拂晓时分,部队开始秘密调动。李云龙亲率主力向东南疾进,只留下孔捷的一个师继续围困福州。闽南的盛夏酷暑难当,战士们背着沉重的装备,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跋涉。不少人中暑倒下,但队伍依然顽强地向海边推进。
三天后,前锋部队抵达厦门对岸。李云龙站在高地上,通过望远镜观察这座海岛城市。碧蓝的海水环绕着厦门岛,远处几艘国民党军舰正在巡逻,岸防炮台隐约可见。
"司令员,侦察报告。"魏大勇黝黑的脸上满是汗渍,"敌军在厦门部署了两个师,还有海军舰艇支援。滩头布满地雷和障碍物,强攻难度很大。"
李云龙沉思片刻,突然问:"今天农历初几?"
赵刚愣了一下:"六月十八,怎么了?"
"后天就是大潮。"李云龙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传令下去,准备船只,趁大潮夜袭厦门!"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捏了把汗。厦门海域暗礁密布,即使是涨潮时行船也十分危险。但李云龙坚持己见:"越是危险,敌人越想不到我们会这时候进攻!"
作战准备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当地渔民被动员起来,帮助部队熟悉海况。几百条渔船被集中到隐蔽的港湾,工兵们忙着制作简易的登岛器材。李云龙亲自挑选了五百名水性好的战士组成突击队,由魏大勇指挥。
六月二十日夜,海面上风平浪静,圆月高悬。突击队员们悄悄登船,向厦门岛进发。李云龙站在指挥船上,望着越来越近的岛屿轮廓,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司令员,再有二十分钟就到登陆点了。"船老大小声提醒。
李云龙点点头,转身对通讯兵说:"发信号,全体准备战斗!"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亮起几道探照灯光,在海面上来回扫射!一艘国民党巡逻舰发现了船队,立刻开火示警。刹那间,厦门岛上的岸防炮也开始轰鸣,炮弹在船队周围炸起冲天水柱。
"被发现了!全速前进!"李云龙大吼。
木船在炮火中奋力划向岸边。不断有船只被击中,战士们纷纷落水。魏大勇的船第一个靠岸,他跳入齐腰深的海水中,带领突击队冲向滩头。敌军机枪喷吐出火舌,冲在前面的战士像割麦子一样倒下,但后面的依然前赴后继。
李云龙的指挥船在距离岸边百米处被炮弹击中,船体开始下沉。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海中,奋力向岸边游去。子弹在周围激起无数水花,一颗流弹擦破了他的手臂,鲜血在海水中晕开。
"司令员!小心!"一个警卫员突然扑上来,将李云龙按入水中。下一秒,一发炮弹在刚才的位置爆炸,警卫员的身体被弹片撕得粉碎。
李云龙红着眼睛冲上滩头,捡起牺牲战士的冲锋枪,怒吼着向敌军地堡扫射。越来越多的登陆部队抵达岸边,滩头阵地逐渐巩固。激烈的战斗从深夜持续到黎明,当太阳从海平面升起时,厦门岛上升起了红旗。
"报告司令员,敌军残部退守鼓浪屿,请求指示!"通讯兵气喘吁吁地跑来。
李云龙抹了把脸上的血水:"命令炮兵准备,给我轰他娘的!"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金门守军派出增援舰队,正朝厦门驶来!
"来得正好!"李云龙冷笑,"命令缴获的岸防炮调整方向,瞄准金门来的军舰!"
海战打得异常惨烈。国民党海军凭借舰炮优势,对厦门岸防阵地狂轰滥炸。李云龙亲自指挥炮兵还击,一发炮弹精准命中敌舰弹药库,引发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其余舰只见势不妙,仓皇逃回金门。
厦门解放的消息震动了全国。总部发来嘉奖电,同时命令部队休整待命,准备下一步攻打金门的作战计划。
休整期间,李云龙视察了前线医院。看着满屋子的伤员,他的心情格外沉重。这些年轻的战士,有的失去了胳膊,有的截去了双腿,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精神。
"司令员,给我们唱首歌吧!"一个满脸缠着绷带的小战士请求道。
李云龙清了清嗓子,唱起了《八路军进行曲》。起初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渐渐地,整个医院的伤员都跟着唱起来。雄壮的歌声穿透病房,在厦门的海风中飘荡。
当晚,李云龙在临时指挥所里研究金门地图。赵刚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封电报:"老李,总部急电。"
电报内容令人意外:暂停对金门的进攻,部队转入防御,等待进一步指示。
"怎么回事?"李云龙眉头紧锁,"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候啊!"
赵刚压低声音:"我刚从机要处得到消息,中央可能有更大的战略部署。朝鲜那边...局势不太妙。"
李云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多年的战争经验告诉他,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有时候暂时的停顿是为了更大的飞跃。
三天后,更详细的命令下来了:李云龙部抽调主力北上,准备入朝作战;留少量部队驻守福建沿海,防止国民党军反扑。
"入朝?"李云龙惊讶地看着电报,"打美国佬?"
赵刚神色凝重:"美军己经越过三八线,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中央决定组建志愿军抗美援朝。"
作战计划迅速调整。部队开始交接防务,收拾行装。李云龙站在厦门海滩上,望着不远处的金门岛,心中百感交集。
"司令员,想什么呢?"魏大勇走过来问。
李云龙指了指金门:"就差这一步啊...等从朝鲜回来,老子非拿下这个岛不可!"
八月的一天,部队开始分批北上。当地群众自发组织欢送,道路两旁站满了手捧鲜花和鸡蛋的老百姓。不少老人跪在路边,老泪纵横地喊着:"恩人啊,一定要平安回来!"
李云龙坐在吉普车里,看着这一幕,眼眶不禁了。这些朴实的百姓,用最纯粹的方式表达着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
列车缓缓启动,向南方的山海告别。李云龙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思绪万千。从晋西北到淮海,从长江到闽南,他和他的部队走过了大半个中国。如今,又要踏上异国的土地,面对更强大的敌人。
"老李,这是最新的敌情通报。"赵刚递过一份文件,"美军装备精良,空军优势明显,咱们得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李云龙接过文件,却没有立即翻开。他望着远处地平线上渐渐消失的群山,轻声说:"老赵,你说咱们这辈子,是不是注定要在战场上度过了?"
赵刚沉默片刻,笑了笑:"谁让咱们生在这个年代呢?等打完了该打的仗,后面的日子就太平了。"
列车向北飞驰,穿过广袤的华东平原。李云龙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冯楠和儿子的面容。上次匆匆一别,己经两个多月没见了。等到了东北,得想办法让他们来见一面...
突然,列车猛地刹车,所有人都向前一倾。外面传来嘈杂的喊叫声和急促的哨音。
"怎么回事?"李云龙警觉地抓起手枪。
一个参谋匆匆跑来:"报告司令员,前面铁轨被特务破坏了,警卫连正在搜捕!"
李云龙跳下列车,看到不远处铁轨被炸断了一截。幸好车速不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娘的,临走还要给老子添堵!"李云龙咬牙切齿,"传令下去,加强警戒,同时通知铁路部门尽快修复!"
这场意外耽搁了大半天时间。等列车重新启动时,天色己晚。李云龙站在车厢连接处,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心中隐约有些不安。这次北上,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一场恶战?
"司令员,早点休息吧。"赵刚走过来劝道,"明天就到徐州了,还要换乘。"
李云龙点点头,却没有移动脚步。他掏出怀表看了看,这是淮海战役时从杜聿明那里缴获的战利品。表盖上有一道弹痕,但走时依然精准。
"老赵,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吗?"李云龙突然问。
赵刚笑了:"怎么不记得?你当时嫌我是知识分子,不待见我。"
"那时候不懂事啊..."李云龙叹了口气,"要不是你这些年拦着,我不知要犯多少错误。"
两人相视一笑,多年的战友情谊尽在不言中。列车在夜色中继续向北奔驰,载着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兵,驶向新的战场。窗外,繁星点点,仿佛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这支英雄的部队踏上新的征程。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Qyjjn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