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4章 持而盈之

小说: 六道善经   作者:乾亨
零点文学 更新最快!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人间天使掐指一算,他到上天界己经二十天的时间了,不知道家里的一切都还好吗?他们不知道自己去哪里了,心里一定会非常的着急。想到这里,心情也非常的难受。

太清玄元天师看到人间天使心情不好,就问人间天使说道:“人间天使是不是想家了?”

人间天使点点头说道:“我己经离开家二十多天了,家里人这么长的时间不见我,他们都快要急死了。”

太清玄元笑着说道:“既来之,则安之。等到天宫琼浆盛宴结束以后,你就会回去了。”

人家天使叹了一口气说道:“也只能这样了。”

太清玄元接着讲道:“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持而盈之’,持而盈之老子在《道德经》第九章里面是这样说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在这里说的大概的意思是:保持着盈满的状态,不如适可而止;锋利的尖刀,不能保持长久的锋利;纵然金玉满屋子,谁也不能长久守住;富贵而又骄纵,定能给自己带来祸害;功成名就之时,要含藏收敛,急流勇退,这才是符合‘天道自然’的人生运行的规律。

“老子在这一章里面,给人类世界上了一堂精彩的大课,这一大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讲的‘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老子说的‘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里面饱含着一个大智慧,这个大智慧,可以使有大智慧的人一生受益。

“这里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弄明白了老子所说的这个大智慧,你就可以一生享用这个大智慧。要想一生享用这个大智慧,就必须要理解这个大智慧才行。

所以说能一生享用这个大智慧的人,应该本身就是一个大智慧的人。因为有大智慧的人才可以明白老子的这个大智慧,不是大智慧的人,是没有能力理解老子的大智慧,自然就不会从老子的大智慧里面受益。

“‘天道自然’,就是人类世界要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老子在这里告诉人类,‘持而盈之,不如其己’。老子讲的就是要人们懂得适可而止这个道理。人们都知道‘水盈则倾’这个道理,为什么不在水满之前就立即停止呢?

“其实,人类都明白水满能溢这个物理现象,水倒得太满就会溢出来,这是一个简简单的生活常识,这么简单的生活常识,老子为什么还要这么说?

“这是因为这个生活常识虽然是浅显易懂,但是,把它变成一个道理,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却很少,能践行这个道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这是因为人类世界上,贪婪的人很多,愚蠢的人也很多,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很少。所以,很多的人就不懂的水满则溢的这个简单的道理。只有智慧的人,才能懂得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己’这个非常智慧的大道理。

“当然老子在这里告诉人们‘持而盈之,不如其己’,肯定不是在说一种简单的生活常识,而是通过这种简单的生活常识在告诉人们一个大道理,这个大道理就是要懂得知足,就是要见好就收。老子说这个话的目的,就是希望人类都能懂得这个大道理。

“天下人,天下事,关键是一个适可而止,知足常乐。当一个人知道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时候,他就是一个顺“道”而为的有大智慧的高人,也是一个精神世界充满欢乐的人。

“‘日中则仄,月满则亏,至阴则阳,至阳则阴。这是亘古不变的一个自然规律,这个自然规律给人类讲出了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那就是“物极必反”。

“老子在这里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其实,老子是在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度’,关键是要掌握好这个‘度’。一个装水的器皿,水倒满了就不能再倒了,再倒水就会溢出来,水溢出来就是适得其反。

“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更应该是这样。功成名就的时候,也就是己经到了功遂身退的时候了,这就是‘度’,这就是‘天道自然’。如果一个人在功成名就的时候,还不思急流勇退,这就是逆天而行,灾祸将会紧随其后。

“老子的所说的功遂身退,是大圣人的大智慧,真正有这样大智慧的人实在不是很多,真的是屈指可数。说起这些功遂身退的大智慧的大圣人,我们首先想起的就是春秋时期的范蠡。

“范蠡是越国复兴时期的一个大功臣,就在越国的鼎盛时期,范蠡毫不犹豫的离开了越国,他带着大美人西施隐于世间。在乱世之中,范蠡的功遂身退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还有稀罕的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建立汉朝以后,张良被封为留侯。张良懂得黄老之术,自然懂得功遂身退的大智慧,不恋权位,随赤松子云游西海去了。

“宋朝的开国大将石守信,在陈桥兵变中,帮助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在建立大宋王朝的过程中,石守信功不可没。在北宋建立以后,石守信身居高位,而且与赵匡胤结为异性弟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第二天,石守信立即交出兵权,不但保住了性命,还保住了一世的荣华富贵。

“功遂身退的著名人物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兵圣孙武、唐朝的郭子仪、唐朝大将李绩、明朝的著名宰相姚广孝等。

“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恒古不变的实事,就是功高盖主的大功臣,都免不了杀身之祸的厄运。这是人类世界的必然现象,也是‘天道’使然。

“功高盖主者,主要的表现形式,一般指的都是哪些开国功臣,国之栋梁。由于功劳太大,丧失理智,不尊事主,也就是不尊重最高的统治者。其实,就是不尊‘天道’,不懂得天下大事,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的天理大道。

“清朝雍正年间的年羹尧,军事能力非常强大,雍正就是依靠年羹尧的力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年羹尧为大清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官至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手握着大清的军事大权,再加上年羹尧骄横跋扈。最后年羹尧被雍正赐死,两个儿子也没有能够幸免。

“锋芒毕露不符合‘天道自然’,也不符合人之常情,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老子说‘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老子就是要告诉人们,一个人在实力强大的时候,千万不要锋芒毕露,要藏其锐,以求自保。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锋芒毕露是招灾引祸的根源,大智慧的人都会不显山,不露水,把自己隐藏的严严实实的,从不会锋芒毕露,这就是大智慧者做人的基本准则。

“居功自傲的人表现形式就是锋芒毕露,天不怕,地不怕,神不怕,鬼不怕,皇上也不怕。由于他们功劳太大,就会傲视天下,不把天下放在眼里,这样就埋下了祸患的种子,这样往往结果都是十分悲惨的。

“李善长是明王朝的开国大臣,由于他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功劳巨大,他被朱元璋钦定为大明朝的第一开国功臣。但是,李善长居功自傲,推荐的胡惟庸结党谋反,李善长本人大肆收受贿赂,结党营私,目无皇上,顶撞朱元璋,被朱元璋抄家灭族。

“功成名就,急流勇退,也是‘天道自然’,大智慧的人就会懂得功遂身退的这个大道理,自然就会在功成名就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的退出功名利禄这个圈子。功成名就,急流勇退是一个大智慧,只可惜人类历史上懂得功成名就,急流勇退的大智慧者实在是少。

“不论怎么说,居功自傲,锋芒毕露,自然不能长久的。居功自傲,完全不符合天理法则。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的本意。

“盈则倾覆,锐则致咎,人类世界最高明的自保办法,就是避其盈,藏其锐,不骄纵,不蛮横。功成名就,急流勇退,这是一个大的智慧。这个大智慧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而是有大智慧的人才有,这就是天之‘道’,世之‘道’,人之‘道’。

“老子还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就是有满房子的金银财宝,不会守的很长久的。人生苦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在这里是说,有钱人应该懂得收敛,有钱人也不能放纵骄横,放纵骄横就会给自己带来灾祸,有钱人也要懂得克制自己,收敛自己。

“老子这一章里面主要是说,功成身退之道。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不追名逐利?谁不仰慕荣华富贵?而能做到心如止水,超然物外,这恐怕是寥若晨星。

“既然人类无一例外的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面,当低级的需求满足以后,就会迫切追逐那些更高层次的需求。其实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道理。说它简单,因为一提起需求,人们都知道需求的重要性,而且每个人都对这个需求有深刻的体会。

“说它复杂,是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是千差万别的,这是针对每个个体而言的。就整体而言,人的贪欲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人类的这一弱点就决定了人永远都会是追名逐利的角逐者。

“当一旦名利双收,怎么留住名和利,又不致使它们如云烟一样飘零,这是很多人需要考虑的事情。其实老子对这个问题己经给出了答案:手持杯子往里面加水,当水己经满了的时候,还继续往里面加水,一定会溢出来的。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话说起来好像有一些消极,也有一些悲观,却不违背人生的常理。其实,人生的短暂和草木的转眼枯黄,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因此有人在短暂的一生中拼命地努力升官发财,主要是用以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人类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应该说没有什么错。但是老子给人类讲了一个既简单又明白道理,人是赤条条来,又是赤条条去,富贵和名利都是过眼烟云。

“事实上,自古到今,没有一个人能永远保持住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不要说富可敌国,权倾朝野的王公贵族,就是一手遮天的帝王也无法长久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老子告诉人们,物极必反,太满会溢,太尖太利就会折断。人的所作所为,都要适可而止,进退有度。一个人想做到适可而止,进退有度,就必须懂得以‘道’而为,还是要有一种‘尊道贵德’大智慧。

“‘道’就是这样的,它从不居功自傲,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人类只有和大道同步,才能处于收放自如,进退有度的美妙境地。”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
零点文学 有求必应!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全文阅读!零点文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