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玄元天师和人间天使从“天时历”走了出来,来到了“天时历”的大院子里面,在一棵参天的古柏树的下面,有一张小桌子。太清玄元天师和人间天使坐了下来。
还是那两个仙女,很快的端上来了糕点、水果和茶水,然后微笑着说道:“太清玄元天师、人间天使,到了该吃午饭的时间了,太清玄元天师、人间天使请用餐。”
太清玄元天师和人间天使,吃完午餐以后,两个人站了起来,开始在院子里面散步。
这个时候,虽然是中午,可是在这个大院子里面,感觉不到一点热,听着小溪的流水,还有吹来的轻轻凉风,使人感觉到非常的舒适。
太清玄元天师一边走着,一边捋了捋雪白的胡须,然后说道:“我们接下来讲的是‘自知者明’。老子的《道德经》在第三十三章里面是这样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是老子的又一个大智慧。老子在这一章里面告诉人们,‘知人者智’,这就是说一个人能够认清别人,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老子还告诉人们,‘自知者明’,就是说,一个人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是一个很聪明的明白人,就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胜人者有力’,这句话是说一个依靠自己的力气大,能够打败了别人,这个人就是一个有力量的人。
“‘自胜者强’,这就是说,一个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人。
“‘知足者富’,这就是说,知足的人就是富有的人。
“‘强行者有志’,是说坚强的人就是有志向的人。
“‘不失其所者久’,是意思是说,始终是守本分的人,就是一个长久的人。
“‘死而不亡者寿’,就是说,一个人死了,还能长久的活在人们的心中,就是一个长寿的人。
“老子的这一章说的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老子在这一章里面所说的,文字比较通俗易懂,语言也比较简单扼要,道理说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但是,可以肯定的说,这是老子一个非常经典的哲学思想,这是老子的又一个大智慧,老子的这一大智慧,讲的道理十分深奥,耐人寻味。
“老子在这一章里面重点是在讲人的智慧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智慧有多么的重要?一个人要了解别人,不算很难。一个人要战胜别人也比较容易,只要力量大就可以了。但是,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强大的人,光靠力量肯定是不可以的,主要是要靠智慧。一个有智慧的人就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强人。
“老子告诉人们,一个人想要富有,必须是‘知足者富’,就是说知足的人才能富有。人们都会觉得知足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不贪心就能知足。可是要成为一个不贪心的人,一个知足的人,还是要有一定智慧的。有了智慧才知道知足,没有智慧的人不可能知道知足。
“老子在这里说的‘知人者智’,就是说人活在人世上,很难的事情也就是能清楚的认识别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没有好人坏人的明显特征,所以认清一个人,是很难的事情。所以,老子说能把别人认识清楚的人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意思是说,认清一个人虽然难,但是,只要有智慧,就能认清一个人。
“老子说这些是在感叹人类世界上,有智慧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大部分的人最多仅仅只是一些小聪明,小聪明那是不能算做智慧的,因为智慧的人看问题己经有了一定的高度,把问题看得比较长远。一般小聪明的人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看问题就比较浅显。
“那么老子为什么会把智慧和认清人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老子的一个大智慧。老子认为人活在人世上,认识人是一个十分重
要的大智慧。一个普通的人也好、一个单位的领导也好、乃至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都离不开认识人的这个智慧。
“一个普通人没有认识人的智慧,就会上当受骗;一个领导者没有认识人的智慧,就会引狼入室;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如果没有认识人的智慧,轻者就会使国家受难,严重的就会使国家灭亡。
“比如说,唐玄宗李隆基在晚年的时候,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朝政由李林甫和杨国忠两个人把持。李林甫杜绝言路,排斥异己,打击忠良;杨国忠更是一个小人,不但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专门会搜刮民财。一群小人当道,把一个开元盛世搞得民不聊生,早己经不怀好心的安禄山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大唐江山由此走向了衰落。
“老子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人,比智慧的人还有智慧,这种人就是一个大智慧者,大智慧者就不只是能认清别人,大智慧者就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人。
“老子告诉人们:‘自知者明’,在这里就是告诉人们,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就是不但能够清楚的认识别人,还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这样的人实在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智慧者。
“这里所说的‘自知者明’,大智慧者不光是自己对自己能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更主要的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也就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也能认识到自己的短处。
“一个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更主要的是能够善于扬长避短,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尽可能的避免自己的短处,这才是老子说的大智慧的人。
“其实大智慧的人,能把自己看得这么明了的时候,就会把人类世界己经看的清清楚楚了,看问题能够看得十分的透彻,就像现在的透视机器一样,能把人的内脏看的清清楚楚。
“人类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在这大千世界里,在这茫茫的人海之中,大智慧者应该是上应‘天道’,下顺民心的天降大圣人,在人类世界里少之又少,寥若星辰。
“大智慧的人,应该是天生的,最起码是有一定的天分存在,这一点一定不容质疑。但是,大智慧者要成为一名有大作为的大智慧者,一定要有一个磨练的过程,要经过反复的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大作为的人类精英,并创造出人类的辉煌。
“比如说,为大周王朝竭尽全力的姜子牙,肯定是人类的大智慧者。但是,姜子牙在遇上周文王姬昌以前,也就是一个卖猪贩羊的小商贩,还不是一个优秀的小商贩,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在渭水垂钓。
“遇上周文王姬昌以后,才充分的发挥出了自己的大智慧,帮助大周灭亡了殷商,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的开国元勋、兵学的奠基人。
“再比如说,人们都十分熟悉的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以前,躬耕隆中,在隆中就是一个种地的。投靠刘备以后,最后成为蜀国丞相,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忠义和智慧的代表人物。
“姜子牙、诸葛亮都是有天神一样的推手,在助推他们完成他们的千秋功业。不论是周文王也好,刘备也好,他们都是天上的星辰,地上的龙凤。
“当世人回首我们的老祖先创造出人类辉煌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老祖先是多么的智慧超群,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不得不令我们这些后人敬佩万分。
“布衣皇上刘邦、布衣皇上朱元璋,用他们一颗智慧的心、爱民的爱心、虔诚的心创造出了人类的文明、创造出了人类文化的辉煌、创造出了人类的经济繁荣,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就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时代,虽然社会的上层东杀西拼,但是民间的老百姓是最为安定的一个时代,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社会治安非常好的一个时代。人们所推崇的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清明时代,指的就是武则天时代。粮价米价都十分的平稳,从来不折腾老百姓,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人类这种物种是由“道”生成的,人类可以改造世界,也可以辉煌宇宙。所以,改造世界,辉煌宇宙是由人类来完成的。但是,不是由所有的人来完成的,是由人类的精英,也就是由智慧者、大智慧者来完成的。天降大任于智慧者和大智慧者。
“老子在这一章里就是想告诉人们,他十分的希望有更多的智慧者和大智慧者问世,把人类世界改造好,让宇宙更加的辉煌、更加灿烂。
“老子为什么说人类世界上的智慧者和大智慧者廖若星辰,其余的都是愚蠢者和半愚蠢者?其实不用多说,世界上的人心里都很明白,因为整个世界上的大多数的人都是那么的贪得无厌,贪得无厌就是愚蠢。
“老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预料到人类世界会有这么一天,人类到了愚蠢的难以自拔的地步,灾难就会一步步的逼近了人类世界,人类还在自作聪明,还要战天斗地,这就是一种悲哀。
“人类虽然是最智慧的,但是人类的智慧是受‘天道’限制的,必须顺应‘天道自然’,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悖逆‘天道’。就像孙悟空反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一样,人永远都是斗不过天,也是永远也斗不过地的。人类如果可以斗过天,人类也可以斗过地,天地就不会存在了。
“老子在这一章里面最后说‘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就是说始终不离开本分的人才能长久存在的。人己经死亡了,他的精神活在人们的心中,还能长久的受到人们的崇敬,这才是一个真正长寿的人。
“老子在这里所说的‘其所’,大概意思是说,人是由‘道’生成的,最终还是要回到大‘道’当中去,人还会随着大‘道’的周而复始的反复运行,然后再生化,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其所’。从那里来,再回到那里去,反反复复,生生不息。
“人的生老病死是合乎‘道’的规律,人类没有超越生命大‘道’的能力。随‘道’而来,随‘道’而去,‘天道自然’。
“生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生是天‘道’所为。‘所’是我们来的地方,也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还要明白,‘所’是合乎‘道’的切合点。
“我们一定要明白,‘道’是不可违背的,因为‘道’是‘天理’,‘道’也是‘天道’。我们就应该符合‘天理’,我们也应该顺应‘天道’。回到“大道”当中去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才真正的做到‘死而不亡’。
“人归于大‘道’,随着大‘道’不断地运行,这就是‘死而不亡’。‘死而不亡者寿’,‘寿’就是长寿的意思。
‘死而不亡’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是人的精神世界是永远存在的。也就是说人的思想、思维方式以及人的精神世界,汇合成一种虚无缥缈灵魂,归于‘天道’,将会永远存在。”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