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曾子宗圣和人家天使上到了读书亭,他们并没有坐下,而是在山上看风景。顶山上面的风景真的很不错,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还有各种各样的树,还真有进入仙境的感觉。
曾子宗圣笑着说道:“怎么样?有些进入仙境的感觉了吧。”
人间天使笑着说道:“在电视剧里面看过。就是没有电视剧的那些俊男靓女。只有咱们两个老人家。”
曾子宗圣和人间天使都笑了起来。
他们在一个小的圆桌子跟前坐了下来。这时,走过来两个非常美丽的仙女,送来了水果和茶水,微笑着说道:“请曾子天神和人间天使用茶。”
曾子宗圣和人间天使喝过茶以后,回到了读书亭。坐下来以后,曾子宗圣还是指着黑板上的一个大大的“忠”,微微一笑说道:“今天咱们就讲这个‘忠’字,顾名思义,‘忠’就是忠心、‘忠’诚的意思。
“自古以来,‘忠’的表现形式就是不偏不倚,尽心竭力,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些话虽然不是孔子说的,但是,这种做事的风格,这应该是符合‘忠’的基本理念。
“那么儒家思想里面,所说的“忠”是想说个什么意思呢?在《论语》里面,孔子讲到了君臣关系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君使臣以礼,臣使君以忠。’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的非常的明白,就是国君对臣要尊重,臣子对国君要忠心。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孔子要求君和臣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的,只有君对臣尊重的时候,臣才会对君‘忠’心。当君不尊重臣的时候,臣完全没有必要对君‘忠’心。
“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这就是说,臣以道为君主做事情,如果君主不听,臣完全就可以终止君臣之间的君臣关系。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孔子所说的‘忠’君是有条件的,君要对臣尊重,臣才能对君‘忠’心,如果君不尊重臣,臣就可以对君不‘忠’,这是第一个条件。
“还有第二个条件,如果臣以“道”为君做事情,君不听从,臣就可以终止君臣之间的关系。看来孔子的那个时候,君和臣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微妙。
“《论语·颜渊》里面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里是说齐景公问孔子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回答说:君要像君的样子,臣要像臣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君、臣、父、子都要各司其职,每个人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脚色,这就是‘忠’。
“孔子还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在这个位置上,就不要谋划这个位置上的事情。你既然不在这个位置上,又要谋划这个位置上的事情,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名不正,言不顺,这就是不‘忠’的表现。这里所说的不‘忠’,就是有非分之想的意思,就是有图谋不轨的意思。
“孔子这样说和前面所说的意思是一样的,该谁干的事情谁就要把这个事情干好,不该你干的事情你也不要插手。各自安分守己,这就是对皇上尽‘忠’,这就是对国家尽‘忠’,这就是对百姓尽‘忠’。
“这里说对百姓尽‘忠’,可能有些人想不明白。在孔子那个年代,有一种说法,‘国家是国家人的国家,不是君王的国家’,包括国君在内,都是在为国家人做事情,这里说的所有的国家人,指的就是老百姓。
“所以,孟子才说‘君轻民重’。
“其实,儒家的‘忠’并不难理解,孔子所说的‘忠’意思很明白,就是把自己应该干的事情干好就是‘忠’,干不该你干的事情你去干,这就是不‘忠’。
“如果你不在这个位置上,却在谋划这个位置上的事情,就是僭越的行为,就有非分之想,这就是不‘忠’。在周朝的时候,僭越是一种罪,而且还是一种重罪。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你把别人的儿子当做自己的儿子尽心尽力的去养,就有一种把别人的儿子据为己有的嫌疑,就会被别人怀疑你不安好心。不安好心就是不‘忠’,这也是一种犯罪。
“在《宪问》里,孔子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国君把国家的事情交给你,你把国家的事情办好了,拿着国家的俸禄那是应该的,如果把国家的事情没有办好,你拿国家给你的俸禄就是可耻。
“孔子还说:‘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心尽力的把国君交给你的国家的事情做好,然后再去拿国家给你的俸禄,这是理所当然。
“孔子说的‘忠’,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孔子把‘忠’说的就是这么的简单,说的就是这么的明白。
“我们可以仔细的想想,我们有幸来到这个人世上,从开始做人子,做人女,再到做人夫,做,再到做人父,做人母,再到做人臣,再到做人君,角色是在不断的转化的过程。
“在角色转化的每一个阶段,我们是不是恰如其分的扮演好了自己的脚色,是不是尽心尽力的做好了自己应该在不同的脚色上所做的事情。
“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所做的事情是不是问心无愧?如果我们做好了我们所在的脚色上的事情,那就是‘忠’,否则就是不‘忠’。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说的‘忠’并不是只有‘忠’于君王。‘忠’君也只是‘忠’一个方面。孔子所说的‘忠’是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位置上,在不同的时间点,‘忠’的内容也就有所不同。
“做子女的时候,孝顺父母就是‘忠’;做父母的时候,关心子女,尽心养育子女就是‘忠’;做丈夫的时候,爱护妻子,让妻子丰衣足食就是‘忠’;做妻子的尽心侍奉丈夫就是‘忠’;做臣子的时候,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忠’;做皇上的时候,爱护臣子,治理好国家就是‘忠’。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尽‘忠’是有对象的,不是你的父母,你就没有必要对他尽孝;你不是皇上的臣子,就没有必要对皇上尽‘忠’;不是你的妻子,你就没有必要去无微不至的关心她;不是你的子女,你就没有必要去抚养他。这就是儒家思想‘忠’的一个铁定的原则。
“对于儒家‘忠’的思想认识,自古到今,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说法。有很多的人就会认为,儒家的‘忠君’思想,是一种‘愚民’思想。一首都是作为被批判的主要依据。
“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的父母需不需要我们去孝顺,我们的妻子需不需要我们去爱护,我们的子女需不需要我们去抚养,我们的国家需不需要我们去保卫,我们的人民需不需要我们爱护,我们的领袖需不需要我们去敬重。
“如果一个人这样的问题都想不明白,也做不到以上你应该做的这些事情,不需要孔子教你,你本身就是一个愚民。”
“关于儒家的‘忠君’思想,孔子是这样说的:‘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就是说,我们当臣子的是以‘道’来侍奉君王,如果君王无道,对不起,我们不干了,离开这个无道君王。
“孔子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你做君王做的不像个君王的样子,我为什么还要给你当臣子?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这段话是说:如果君王对臣子亲如手足,臣子就可以把君王当做心腹,尽心尽力忠诚于君王;如果君王把臣子当做狗和马一样的看待,臣子就可以把君王当做路人一样的看待;如果君王把臣子不当人看,那臣子就可以把君王看成仇人。
“孟子的民本思想,他把民、国家和君王排了一个顺序,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意思是说,老百姓第一,国家第二,最后一名才是国君。
“孔子和孟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君臣关系还比较松散,好了咱们就干,不好了咱们就散伙。大臣炒君主鱿鱼的大有人在,应该说这是常见的事情。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人,谁也管不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像孔子、孟子这么有大智慧的人,不可能有过于极端的‘忠君’思想。说儒家的‘忠’是愚忠,是一种愚民思想,这个说法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也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不理解,或者说是一种误解。
“到了秦朝实现了大一统以后,皇上的地位就十分的显赫,‘忠君’思想就成了君臣关系的必然。到了那个时候,不是‘忠君’了,是对皇上尽‘忠’。
“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系统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思想。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的一种思想,这种思想被称为’三纲’,和五常合起来,就是有名的‘三纲五常’。
“一首流传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句话一首被人们说成是儒家的一种‘愚忠’的‘忠君’思想,这句话往往成为批判孔孟之道的有力武器,对孔孟之道进行口诛笔伐有力证据。
“其实这句话根本不是儒家思想的内容,这是清朝时期,那些喜欢阿谀奉承的大臣们为了表示对皇上的忠心,信口胡说出来的一句胡言乱语,和儒家的思想根本挂不上边。
“儒家思想的‘忠’应该说是一种非常严谨的道德思想。‘忠’早己提升到了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上面来了。至于儒家提倡的忠君思想,主要的是为了很好的调整君臣之间的关系。一个国家不论是君,不论是臣都肩负着国家的管理责任。儒家思想的‘忠’表现出来的还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领袖。
“孟子对齐宣王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的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破坏仁爱的人是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残贼的人叫作一夫,贼就是独夫民贼。杀了纣(殷纣王),就是杀了独夫民贼,不存在杀君。在孟子看来,不论是谁杀死荒淫无道的国君,都是应该的。
“对于‘忠’这也是儒家所推崇的一种道德范畴,‘忠’的范围是十分广泛。‘忠’包括忠于自己的父母,‘忠’于自己的兄弟姐妹,‘忠’于自己的朋友。也说‘忠’于爱情,对于爱情忠贞不渝,也在‘忠’的范畴里面。
“儒家的‘忠’是一个人待人处世的原则,也是一种品质。同样也是处理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的一个准则。
“其实,‘忠君’思想有他的长处,‘忠君’思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其积极作用。
“君王信任臣子,臣子忠于君王,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美德。君王相信一个人,把这个人安排在一个重要的岗位上,他如果不忠于职责,不忠于君王,这还能算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吗?
“儒家思想的‘忠’,其实和国家的命运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儒家思想提倡‘忠’看起来是一种‘忠君’思想,其实也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一种表现。
“一个有‘忠君’的思想的人,都是一些忠臣义士,绝不是奸佞之人,比如岳飞、文天祥。诸葛孔明忠肝义胆,‘忠’人之事,鞠躬尽瘁,千百年来激励着多少中华优秀儿女,为国家,为民族披肝沥胆,忠心耿耿,以报国恩,感人至深。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