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1章 中庸之道

小说: 六道善经   作者:乾亨
零点文学 更新最快!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这天,曾子宗圣和人间天使来到了顶山书院的藏书楼,他们进到了藏书楼的里面。藏书楼的室内要比室外漂亮得多,一派金碧辉煌,让人间天使感叹不止。

迎面看到的是用红色的大牌子上镶嵌着金色的大字,第一个大牌子上写着《论语》两个字,旁边是对《论语》的介绍。第二个大牌子写的是《大学》,第三个大牌子写的是《中庸》,第西个大牌子写的是《孟子》。

后面接着写着:《易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

曾子宗圣和人间天使认真的看了一遍。这时,一个小童走了过来说道:“请曾子天神和人间天使去休息室用茶。”

曾子宗圣和人间天使进到了休息室,水果和茶水己经摆了上来。他们一边喝茶一边说话。

曾子宗圣说道:“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儒家经典著作《中庸》。刚才我们己经看过对《中庸》这部著作和这部著作的作家子思天神的介绍。”

曾子宗圣接着说道:“儒家思想最顶级的经典著作,是‘西书’和‘五经’。‘西书’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就是《易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中庸》是孔子的孙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子思所做。宋、元以后,《西书》成为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中庸》也是其中之一。

“《西书》对于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的古代社会同样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是到了今天,社会的很多方面,还是秉承着儒家道德思想。也就是说,到现在儒家的道德思想还在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子民。

“《中庸》是一部儒家思想的道德专著,《中庸》的内容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中庸》提出的“至诚”思想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论语·雍也》中是这么说的:‘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中庸之道’作为道德标准,应该说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人们缺乏这种最高的道德标准时

间己经很长时间了。

“‘中庸’被儒家思想看做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十分美好的道德品质。‘中庸’是我们修德养性和处理日常事务中的一个最好的方法。‘中庸’也是体现道德价值的根本方法,‘中庸’就是要告诉我们在处理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要保持一个度,始终保持一个均衡的状态。

“‘中庸之道’是人生的一条快车道,‘中庸之道’是人们事业成功的一条正确的道路,也是人们生活幸福和人的身体健康的理论依据。‘中庸之道’也是儒家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也就是说己经确定了的人生目标不能偏离,就是要保持人生目标不要随意变换,己经确定了的目标就要持之以恒。

“‘中庸之道’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人要永远保持中正和平和的态度,也就是说人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不要大喜,也不要大悲,事事都能克制自己,让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要表现的太过分。这就是‘中庸之道’所说的中正和平和。

“‘中庸之道’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对于任何事物,都要保持一种海纳百川的美好心态,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是最能体现‘中庸之道’的大智慧。其实,‘中庸之道’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好的方法。

“‘中庸之道’最基础的理论就是‘天人合一’。《孟子》里面是这样说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意思是说当尽到了自己的善心,就知道了自己的本性,当一个人己经觉悟到了知道自己的本性的时候,这个人就懂得了天命。这里就是孟子从哲学上在讲‘天人合一’的道理。

“‘中庸之道’更多的讲了‘天人合一’,‘中庸’所说的‘天人合一’里面主要包含了至诚、至善。

“《中庸》里面是这样说的:‘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是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这一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只有天下至诚,才能发挥出人的本性;只有尽可能地发挥出人的本性,才能发挥出天下人的本性;当发挥出天下人的本性的时候,就能尽可能的发挥出万物的本性;能尽可能的发挥出万物的本性的时候,就可以帮助天地的演化;能帮助天地演化,这就是‘天人合一’。

“‘与天地参矣’,指的就是‘天地合一’。这才是‘中庸’的‘天地合一’的真实含义。这就是儒家思想所说的道德的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这里所说的天是善良的天,天也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里面所说的人,也是善良的人,也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天和人都是善良的时候,才能做到‘天人合一’,否则就做不到‘天人合一’。

“《中庸》里面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这里是在说,做一个真诚的人,就是符合‘天道’精神的人,也是符合做人的基本原则。一个天生的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真诚,也不用思考就能拥有真诚。真诚自然符合‘天道’的原则,要做到真诚,就要选定努力的方向,执著的追求努力的目标。

“我们也可以这样思考,‘天人合一’就是天性和人性的的结合;也可以这么说,‘天人合一’就是‘天道’和‘人道’合二为一。

“天性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要做到‘天人合一’,人性也就要做到至善、至诚、至仁、至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中庸’的核心内容就是中正。中正就是不偏不倚,也是说在说做人就要做一个正首的人,走人间正道。也是在说,作为一个人,就要提高纯正的人性的自我修养。

“人性的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儒家的‘中庸’认为一个人的修养贵在坚持,也贵在中正、平和,从自己的道德品行和精神追求出发,不断的反省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才有可能达到‘中庸’境界。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君子的最理想的人格。也是儒家思想待人处事的最好的思想方法。‘中庸’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的道德智慧,‘中庸’思想是天道和人道,仁和礼,忠恕和中和的统一。

“‘中庸之道’是‘天之德,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这里是说,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诚本身就是专一不二的,华育万物,不可猜度。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道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孝者不及也’。这里是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己经知道了,也很明白了,这是因为聪明的人过分的聪明,聪明的过了头,总是自以为是。愚蠢的人有过分的愚蠢,由于他们太愚蠢,他们智慧达不到‘中庸之道’的这个要求,所以,他们理解不了‘中庸之道’的意思。

“‘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也知道了:贤德的人在‘中庸之道’上,做的实在太过分了,不贤德的人根本就做不到‘中庸之道’,因为这两个原因,所以‘中庸之道’得不到弘扬。

“在孔子的眼里,过头和不及都是不好的。可见实践‘中庸之道’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道德概念,两千多年了,人们还是不完全明白‘中庸之道’到底说的是一个什么意思,很少有人能把‘中庸之道’说得清楚,一首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认为‘中庸’就是一个折中的调和思想,也就是一种折中的处世态度。

“也有人认为‘中庸’就是西平八稳,是一种懒惰,是一种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人们做不出成绩的,都是因为受了‘中庸’思想的影响。

“鲁迅曾经说过:‘惰性有两种表现状态:一是听天由命,二是中庸。’意思还是在说,中庸就是一个懒惰的东西。

“历史上很多的大儒,他们对于‘中庸’的看法都是不一致的。程颐是这样说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朱熹又是这样说的:‘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程颐和朱熹两个人说法虽然有所不同,看法好像也有所不同,但是,他们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从‘中庸’这两个字上做文章。按照这两个字的意思,推出‘中庸’的意思。其实这两个人都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孔子关于‘中庸’的真正含义。因为程颐和朱熹都是望文生义者,所以偏离了孔子的本义。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这里,孔子己经十分明确地说道:中庸是一种道德,而且是一种最高的道德。这种最高的道德,己经很久没有人能够做得到了。

“孔子又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这里是说天下国家都可以治理的天下太平,爵位和俸禄都可以不要,利刃也可以踩踏,中庸却难以达到。

“孔子在这里己经说的很清楚了,孔子认为‘中庸’这种最高的‘德’几乎是一种不可能达到的。程颐说的‘正道’和‘定理’显然不是孔子所说的意思;‘中庸’也不是朱熹说的“不偏不易”和“平常”的意思。‘中’里面包含着‘不偏不易’,但不是全部;当然也不是‘折中调和,不走极端的处世态度。’更不是的‘懒惰’的意思。

“《中庸》是这样说的:‘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这里的意思说品德高尚的人为人随和,但是不随波逐流,这是多么的强大呀!保持中立,而能做到不偏不倚,这是多么的强大呀!国家的政治清平时候,还能不改变志向,这是多么的强大呀!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还能坚持操守,至死不改,这是多么的强大呀!

“从孔子的话里,我们完全就可以看出,孔子赞美的是为人随和,而不随波逐流;保持中立,确能做到不偏不倚;国家治理的好的时候,不改初衷;国家黑暗的时候,至死不变。这就是说,孔子认为,坚持正确的立场和原则,而且是始终不渝,至死不变,这才是真正最高的道德。这也是‘中庸之道’的根本意思。

“随着孔子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误解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的人认为‘中庸之道’是无原则,无主见,是墙头草,是不思进取,是一种折中的人生态度等等。

其实这些都是对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的一种误解。可以肯定的说,‘中庸之道’就是一种道德,而且是一种最高的道德;‘中庸之道’还是一种智慧,而且还是一种大智慧;‘中庸之道’还是一种坚持,而且是坚持真理,不改初衷,始终不渝,至死不变的坚持。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
零点文学 有求必应!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全文阅读!零点文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