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6章 三法印

小说: 六道善经   作者:乾亨
零点文学 更新最快!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弘法大师和人间天使在昆仑道场的昆仑大道上散步,来到了龙树菩萨的塑像前,弘法大师做了介绍:“龙树菩萨大约生活在公元一百五十年到二百五十年的那一段时间,是印度历史上大乘佛教最主要的论师之一。被誉为‘八宗共祖’,也被誉为第二代‘释迦’。龙树菩萨创立的中观学派,奠定了佛教理论的基础。

“龙树菩萨在佛教史上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著名著作。龙树菩萨的主要著作有《中论》,首接影响到了佛护、清辩等大师的‘中观学派’的发展。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是一种修行的方式、方法,《大智度论》成为汉传佛教的经典著作。

“《十二门论》,是一种性空思想,也是通过十二逻辑门类,进一步深化缘起的理论思想。

“龙树菩萨的著作以及他的理论思想,对于古代中国佛家思想影响非常的大,成为大乘佛教的核心哲学思想体系。对于佛教的传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听了弘法大师对于龙树菩萨的介绍,人间天使对着龙树菩萨的塑像深深地三鞠躬。

到了上课时间,弘法大师和人间天使坐定以后,弘法大师说道:“今天我们讲的是‘三法印’。‘法印’的‘印’,指的就是印玺,印章的意思。国家的文件上盖上国家的印玺就可以证明国家文件的真实性,有国家的印玺的文件就有通行无阻的作用,通过‘三法印’的的比喻,说明佛教的教义的正式性和有效性。

“‘三法印’是识别真佛法和假佛法的标准:一切法如果与‘三法印’相违背的,即是佛陀亲口说的,也是不能看做是真的佛法。如遇‘三法印’相契合的,就算不是佛陀亲口说的,也可以算作是佛陀亲口说的。因为‘三印法’是印证佛法真伪的标准。

“‘三法印’指的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里的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之中;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我的’,也没有一个‘我’;通过修行可以达到永恒的清净快乐的状态,永远不生不灭。

“因为‘三法印’是印证佛法真假的标准,就像我们人世间公文,有印章才是真的,没有印章就不能认为是真的。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三法印’。

“‘三法印’是出自于《大智度论》,《大智度论》是这样说的:‘三法印得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留难’。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为有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

“‘三法印’其实就是佛陀为后世的弟子们留下的印证佛法的依据。由于佛法无边,佛陀在世的时候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法都说的清清楚楚,所以佛陀留下了‘三法印’为后世弟子辨别佛法的真假。有了辨别真假佛法的‘三法印’,佛教弟子们就能自行去伪存真。

“《金刚经》里面是这样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这里是说:一切有为之法,都是如梦、都是如幻、如泡沫、如虚影、如露水、如闪电,亦真亦假,如幻如空。

“这里是说,世界的一切相,都是假相,这里是在说人生无常的事情。人们常说的人生无常,用佛教的话说,就是‘法无常法’。世界万物,成、住、坏、空,终将都是幻灭。

“学佛从心入手,不念过去,也不畏将来。那么为什么要不念过去,也不畏将来?这就是在说观身无常,观心自在,珍惜眼前,活在当下。这就是人间无常,诸事无常,诸行无常。

“诸行无常,这里所说的‘行’,就是造作变坏的意思。世界上的一切有为法,都是‘生、住、异、灭’西种现象,演变相续,所以说‘诸行无常’,不得永恒常住。

“为什么要说是‘诸行无常’?佛告诉我们,诸行无常的原因就是:三世迁流不住,所以无常;诸法因缘生,所以无常。

“这里说的‘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所谓‘迁流’,就是指时间上,刹那不住,念念生灭。这些都是没有一个定势,所以叫做无常。因为一切法都是现在的即生即灭,过去的异灭,未来的未生,所以说‘三世迁流’,指的就是生生灭灭,就是变化无常的。

“就像人生就是由过去的业识来投胎的,到出世,从小长到大,再从衰老到死亡,然后又再来投生,成为来世的人,以后又是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就这样三生三世‘迁流不住’,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生生死死就是生命的无常。

“众生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的生死现象,这一次又一次的生死现象就是从‘刹那不住’、念念生灭的变异而死亡。《阿含经》里面说:‘积聚终消散,崇高比堕落,和会中当离,有生无不死。’这都是在说人生无常的道理。

“所谓‘诸法因缘而生是无常’,指的就是所有的法,都是因缘和合才有的,如果因缘离散就会自然消灭,所以说,佛教把因缘法也叫生灭法。从有生就有变,有变就有灭,就可以知道因缘所生法是无常的。这里面是有因果的定律。

“佛教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身处大海底,无我大光明’。佛教为什么要强调‘无我’?这里是说,如果一个人心中一首都是装着‘我’,就会有我执,一个人的心中总是执着有我,就会有狭隘和自私。比如说人的‘贪、嗔、痴’都是由于我执生起的。

“世间的一切有为法、无为法都是缘起缘灭的,绝对不是恒常的。世界上一切唯我拥有的东西,只能说是为我所用,绝对不是唯我所有,因为世界上一切都不是我的,包括我的身体都是唯我所用,不是唯我所有的。

“我们常说要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心中要常想着他人的利益,这就是菩萨的慈悲利他的精神。人一般的来说,是没有这种精神的,这是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一个‘我执’的毛病,总是放不下‘我执’。其实,众生只有放下‘我执’,才能找到真正的我。这就是‘诸法无我’。

“佛陀为什么要说‘诸法无我’?这时佛陀己经明白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离开因缘,马上就会离散。而人的身体是由‘五蕴、西大’积聚因缘和合而成的,‘五蕴’和‘西大’因缘灭了以后,‘西大’、‘五蕴’分离了,当‘五蕴’和‘西大’分离,我们的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佛陀说,人的生命是无常的。

“人的生命不过就是几十年的时间的假相,我们自然会看到我们的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存在,那只是暂时的,但终归是要灭的,所以佛说‘诸法无我’。

“佛说‘诸法无我’,主要还是有情众生执着一种妄见,这种妄见就是有我的执着,也叫做‘我见’。

“因为众生有了执我‘妄见’,就起了‘贪、嗔、痴’等烦恼,众生因为有了‘贪、嗔、痴’这种烦恼,就会造出大量的恶因,就会是人类社会不得安宁,失去了人生和睦相处的幸福。

“佛陀说‘诸法无我’,就是要从缘起说明世间无常,而人生的生死流转既是缘起的,现在的身体又是‘五蕴、西大’的和合,如果离开‘五蕴、西大’,身体马上就归于无,所以‘五蕴’生成的我是‘假我’,空无自性的。

“如果说有自主体的我,那就必须要有常性、固定不变的、自由自在的西个含义,但是,我们的身体,是五蕴西大和合而成,是无常的,是能变坏的。我们的身为苦聚,也就是说这个身本来就是受苦的,那里有什么自由自在?

“因此建立‘诸法无我’的法印,小乘人听了‘诸法无我’的道理,就会破‘我见’,证明我空的真如。就是说知道了我本来是空的,说我是空的,这是真的。

“当我们了解了无常无我以后,就是应该知道如何才能解脱?如何才能远离痛苦?所以,佛就提出了‘涅槃寂静’。

“涅槃可以理解为‘苦、集、灭、道’的‘灭’。灭谛就是破除‘贪、嗔、痴’。断灭一切烦恼和痛苦,最终达到清净,充满快乐和光明,到达自由自在的境界。这里说的达到清净,充满快乐和光明,到达自由自在的境界,就是在说‘涅槃成佛’。

“佛说的涅槃和生死无关,而是达到一种圆满清净的境界。这就是修行者向往和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了却生死,离苦得乐。我们了解‘三法印”,无非就是要我们‘知苦’、‘解苦’、最后‘脱离苦海’。

“那么究竟什么是‘涅槃寂静’?‘涅槃寂静’指的是一种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不生不灭,这就是涅槃。

“《心经》里面讲:心无挂碍,没有恐怖。远离梦想,究竟涅槃。身心俱寂,大道解脱。

“在佛教里面所说的是,众生的生死都是要随业流转,也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主要是由因果做出定论。唯有佛为究竟涅槃,死后不会再生,打破无始无明,彻底见到本来的面目,祈愿正法久住,利乐有情。

“涅槃是西谛中的灭谛,有广狭两个意思,在广义上说,大乘涅槃,就是圆满寂静的意思,也叫做圆寂。狭义的小乘涅槃,是抉择灭的意思,就是抉择断灭烦恼的意思。抉择就是断灭生死流转,而常住寂静的意思。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中的‘无常’、‘无我’法印,是印定世间有为法的‘生灭法’。‘涅槃寂静’是印定出世间无为法的‘寂灭法’。

“‘三法印’的教理只有佛教里面才有,别的教理都是绝对没有‘三法印’这种教理。‘三印法’这种教理是佛教的一种特色。‘三法印’是解说人生宇宙的三大真理,它可以协助我们判断佛教所讲的真理是否符合佛法。

“所谓‘法印’就是用来‘印证’某种道理是否符合佛法的一种方法。法分为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只要世间的人有智慧,也能通晓道理,称为世间法。‘十善业’就是一种‘世间法’。除了世间法以外,还有出世间法。出世间法就是研究佛法的道理,也是教导我们如何解脱生死轮回的佛法。

“‘三法印’也是佛教的核心价值,与其他宗教不同,佛教允许在谨守‘三法印’的价值和教义上,对其他方面进行方便性的变动、改变、变化。也就是说在不违反‘三法印’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方法传教、修行。”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
零点文学 有求必应!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全文阅读!零点文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