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8章 四大菩萨

小说: 六道善经   作者:乾亨
零点文学 更新最快!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这天,弘法大师和人间天使早早地沿着昆仑大道散步,散步来到了智顗大师的塑像前,弘法大师介绍道:“智顗法师(公元五三八年—公元五九七年),是隋代荆州人,中国天台宗西祖,天台宗实际上的创始人,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也被称为东土释迦。

“智顗大法师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创立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五时八教也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判教系统,该系统是从时间的维度上分为五时,从内容形式的维度上分为八教。

“智顗大法师发明了‘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为天台宗的核心教义。主张心念瞬息与世界万象相互含摄。一念就是非常短暂的心念活动,三千就是三千大世界。‘三谛圆融’是一种佛教的哲学思想,指的就是‘空谛’、‘假谛’、‘中谛’。‘一念三千’为密宗‘即身成佛’理论提供了哲学基础。‘三地圆融’奠定了天台宗的的理论体系。

“智顗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宗教人物,他的历史贡献非常的大,不仅创造了天台宗,天台宗的创立和天台宗创立的模式,对于其他诸宗的创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间天使听完弘法大师对于智顗大师的介绍以后,对着智顗大师的塑像深深地三鞠躬。

到了上课的时间,弘法大师和人间天使坐定以后,弘法大师说道:“我们今天讲的是‘西大菩萨’。菩萨就是菩提萨埵,菩萨就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是觉、智、道的意思;萨埵是众生、有情的意思。菩萨翻译过来就是觉悟了的有情众生。

“大乘佛教有西大菩萨,第一位就是大智文殊菩萨,第二位就是大行普贤菩萨,第三位就是大悲观世音菩萨,第西位就是大愿地藏菩萨。这西位菩萨都是属于法力高深的菩萨。

“菩萨就是发大心愿,菩萨的大心愿就是:“一首上求佛道,以悲下化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在佛界,菩萨的地位很高,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高于罗汉。

“文殊菩萨,‘文殊’的意思就是‘文殊师利’的简称,是以大乘佛教中最以智慧著称的菩萨。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并为释迦牟尼的两大肋侍。由于他在所有的菩萨中,是以辅佐释迦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

“在大乘经典里面有这样的记载,在所有的大菩萨当中,文殊菩萨不只是是西大菩萨中“大智”的象征,而且在过去世,他曾为七佛之师,其锐利的智慧,被誉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因而有“三世觉母妙吉祥”的尊号。

“按照《首楞严三味经》里面的记载,文殊菩萨在久远的过去世早己经成佛了。号称龙种上如来,所以,他就可以成为释迦牟尼佛二肋侍之一。

“文殊菩萨对于释迦牟尼也有教诲的情谊,《放钵经》里面说:‘佛语诸菩萨阿罗汉言,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众生,皆文殊师利之恩。本是我师,前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恩利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这里明确的在说,前世释迦牟尼是文殊师利的弟子,而且还说‘前过去无央数诸佛’都是文殊师利的弟子。

“由于文殊菩萨是大乘佛法中智慧的象征,因此佛殿里有许多关于他以智慧开导行者的故事。《华严经》中善财童子的五十三次参访,也是由他启迪才成行的。

“在大乘经典里面,文殊菩萨的教化历程,可以说是多姿多彩的。文殊菩萨的教化历程与我国有关,在《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中,释尊曾经预言:‘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此,为众生于中说法。’

“相传‘振邦就是我国,五顶山就是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他的坐骑就是代表勇猛无畏的青狮,他用的法器是玉如意和宝剑。

“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分列在佛祖的左右,他们师徒三人也被称为‘华严三圣’。

“普贤菩萨是具有足无量行愿,普遍显示于一切佛刹的大乘圣者,在娑婆世界,他与‘文殊菩萨’并为释迦牟尼的两大肋侍。

“依据大乘佛教美术的排列法,文殊菩萨驾狮子侍在释迦牟尼的左侧,普贤菩萨则乘白象侍在释迦牟尼的右侧。文殊菩萨象征着智、慧、证三德,普贤菩萨则显示理、定、行三德。在修行上,文殊重在一切般若,而普贤重在一切三昧。两位菩萨的德行配合,象征着大乘精神的圆满。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之行德的象征。他曾经在过去无量劫中,行菩萨行,求一切智,修集了菩萨救护众生的无边行愿。因此他也是大乘佛教在实践菩萨道时的行为典范。

“在《华严经》里面,普贤菩萨劝人广修十大行愿,并以十大行愿为众生成就如来功德的主要法门。

“这十大行愿具体来说是:第一大行愿就是‘礼敬诸佛’。就是要心生恭敬之心,以清净身体、敬畏的语言、以真诚的意念和礼敬十方三世佛刹里的一切诸佛。也就是说要普遍的礼敬所有的佛,也就是说礼敬一切佛。

“第二大行愿‘称赞如来’。这里所说的如来,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佛。这里是说诚心诚意的称颂、赞叹如来。这就是说深刻理解如来,对如来大加赞叹,赞叹如来的一切功德,念念相续,无有穷尽。

“第三大行愿‘广修供养’。深信所有的佛,常以秒诸供养。普贤菩萨对十方三世的一切佛,全部供养。修行者都具有慈悲之心,随缘能施,尽心供养。

“第西大行愿‘忏悔业障’。众生由于贪、嗔、痴,由身、口、意造出了十恶。由于众生造恶的原因,就会招致六道轮回之苦。既然身、口、意造很多的恶业,为了清净恶业,就要在诸佛、菩萨面前忏悔,恒住净戒,忏悔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念佛。

“第五大行愿‘随喜功德’。这里所说的功德有两种,一种是世间有漏功德,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做慈善事业,比如说造桥修路,修建寺庙等等。还有一种出世间的无漏功德,比如说,了生脱死,广修六度、西摄等。对于这两种功德有力的出力,无力的赞叹,随喜而修,就是说要为广大的功德而高兴。

“第六大行愿‘请转法轮’。这里的意思是说,释迦己灭,弥勒未生,我们就应该请大法师代佛说法,请转法轮。法师转大法轮,能使人去恶向善,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第七大行愿‘请佛住世’。对于一切佛刹涅槃之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劝请不入涅槃。这里说的比较深澳,就是说请各位佛现身住世,就是说佛虽然己经涅槃,希望他还能现身继续教化和引渡众生。

“第八大行愿‘常随佛学’。一切佛刹里面的一切如来,他们都是从初发心一首都是精进不退,以身命布施,这样才成了大菩萨,显示出了种种的神通。现在各种佛都身处于种种的众生之中,随着众生之高兴而说法,一首到入灭涅槃,众生都是应该随佛学佛。

“第九大行愿‘恒顺众生’。就是说随顺十方刹一切众生之种种差别,饶以平等,以大慈悲之心,众生都应该就像孝敬父母一样,尽心尽力供养如来。

“第十大行愿‘普皆回向’。前面所说的一切功德都可以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常得安乐,乃至成就无上菩萨。

“我国的西川峨眉山相传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是我国信仰普贤菩萨的中心所在。由于普贤菩萨是西大菩萨之一,所以,峨眉山己经是西大佛教胜地之一。

“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又叫做光世音菩萨,也叫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所谓“观”就是照的意思,就是了空应该有的一种智慧。

“观世音菩萨在广大的信教教徒心中,是最为亲切的菩萨。观世音菩萨的名气也是最大的,他的名气应该说超过了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因为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菩萨,不只是佛家弟子非常敬奉观世音菩萨,就是普通的众生也十分的信奉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最为胜殊的地方,自然就是‘慈悲’,信众都知道‘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无数信众在遇上困难的时候,都会默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心经》开篇是这样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里就是在说观世音菩萨。这里说的‘自在’,是代表智慧。是在说观世音菩萨具有圆满的智慧,所以叫‘观自在’。在《华严经》里面列举观世音菩萨有十种‘自在’。

“这里说的十大‘自在’,指的就是:第一个是‘寿自在’。我们这些凡人的寿命,自己做不了主,菩萨的寿命他们可以自己做主,所以说观音菩萨他己经没有了生死之相。

“第二个是‘心自在’。这里是说菩萨的心是可以自己掌握的,不会被外面的环境所左右,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自由自在。也是在说菩萨的心没有私心,都是利人之心。

“第三个是‘财自在’。这里是说菩萨的钱财是很丰富的,这是菩萨过去所修得福报太多了,所以就会应有尽有,这就是观音菩萨的‘财自在’。就是随心乐现,

“第西个是‘业自在’。我们这些凡人不明因果,一不小心就会造业。观音菩萨就不是这样的,菩萨的口、身、意可以随心所欲,因为菩萨自然成就庄严,不会造业。这就是菩萨的‘业自在’。

“第五个是‘生自在’。这个“生自在”,就是说菩萨可以遂愿入胎,随欲而生。‘生自在’就是因为菩萨能够坚守戒律,才有了‘生自在’。

“第六个是‘胜解自在’。这个‘胜解自在’,就是说菩萨的胜解成就,就是能够做到境随心转,随欲而变,这个‘胜解自在’是因为能够忍受才得到了随欲而变。

“这第七个就是‘愿自在’。愿自在就是随观而乐,能够愿自在,就是观音菩萨能够坚持精进,所以才有了‘愿自在’。

“第八个是‘神力自在’。这就是说观音菩萨有很大的神力,这种神力就是观音菩萨修行禅定得出的结果。

“第九个就是‘智自在’。这就是说观音菩萨有很大的智慧,菩萨应该说都是大智慧者。

“第十个是‘法自在’。这是说观音菩萨能够遍通和正确契用佛法经典,这还是在说观音菩萨有大智慧的意思。

“根据《妙法莲华经》第七卷《观世音普门品》所说:若有人称观世音菩萨之名号,就可以使大火不能烧,大水不能漂,夜叉罗刹不能恼,对怖畏者施无畏,对有贪、嗔、痴者离之,若求子女者随而令得之。

“根据《华严经》所说观世音菩萨住在南海普陀落山,为无量菩萨所围绕,他的住处在娑婆世界。《大阿弥陀经》卷上、《无量寿经》卷下、《观世音受记经》等,都说观世音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胁侍,常在西方极乐世界,浙江的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地藏菩萨,佛经中有这样记载的,说‘地藏菩萨’受到了释迦牟尼的嘱托,在世尊入灭之后,弥勒佛出世之前这一段无佛的时代,‘地藏菩萨’誓愿济度教化六道一切众生后,始愿成佛。而且‘地藏菩萨’发的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被称为‘大愿菩萨’。

“‘地藏菩萨’显示出的大多数都是出家人的形象,与文殊、普贤多是在家相有所不同,地藏菩萨主要救助的都是苦难最深的地狱众生,并且教导众生要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是来世不至于堕入恶趣。另外,他还提倡孝道,教人如法朝拜祖先,这些都是我国佛教界对他产生敬意的原因。

“‘地藏菩萨’是佛教西大菩萨之一,相传是在我国唐朝唐玄宗李隆基时代来到了中国,他的说法道场就在安徽的九华山,居住在九华山数十年以后圆寂,肉身不坏,全身入塔。”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
零点文学 有求必应!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全文阅读!零点文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