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章 大黄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

小说: 百病食疗本草   作者:小火不是小伙
零点文学 更新最快! 百病食疗本草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AyDjnn.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形态采制】

大黄源于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首根肥厚,茎粗壮中空,不分枝。托叶鞘广阔,暗褐抱茎。根生叶大,长柄,卵形或倒卵形。茎叶小,上部几乎无柄,卵形。圆锥花絮顶生,花稠密。小坚果三棱形,有翅。可栽培。秋挖根去杂削皮须切片,生用或酒制用(也就是将大炒热,500克大黄加200毫升酒炒至微焦而止)。主产川、甘、青、藏、云、贵。

大黄除有将军之雅号外,还有无声虎、火参、肤如、破门、黄良、蛋结、锦纹等别名。明代张子岳称大黄、附子为良将。

现在大黄做成大黄晶,大黄酒、大黄饮料,还可以做染料、香料及酿酒业的配料。

【养生保健作用】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经、胃经、大肠经、肝经、心包经,泻而巧补,是延年益寿良药。大黄抗菌毒,提高免疫力,降脂降压,利胆减肥,经常服用大黄对及时消除体内轻微积滞毒、对中老年人大有益处。

宋代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提出单用大黄治疗黄疸(不论阳黄或阴黄)。

大黄苏打片、友补片、大补粒、通补丸、清宁丸等大部分是单味大黄制剂的名药,适用大黄得当,可达延年益寿。

现在用大黄治疗十二指肠出血,有效可达96%;急性胰腺炎(水肿型)可达100%;急性胆囊炎,有效达99%;急性黄疸性肝炎,有效达98%;急性菌痢、急性肠炎、尿毒症、脑血管意外、高脂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有效率较高。

【养生配方推荐】

(1)宋代洪迈的《夷坚志》中记载:捣生大黄为末,调醋敷疮上,治腮腺炎。非为愈痛且灭瘢,是美容之良药。

(2)元代朱丹溪创造“一味大黄散”,仅大黄一味,黄酒炒三遍为末,用茶调服一二钱,治疗眩晕。

(3)生大黄9克(重者12克),用沸水150毫升浸泡。不烫时顿服。间隔2小时泡第二剂,再隔2小时泡第三剂,治疗乳蛾(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4)生大黄1.5~3克。吞服。治疗习惯性便秘。

(5)大黄泡水茶饮可保健养生消食。

【保健注意】

(1)在制法上要巧,如将大黄切成小块,黄酒拌匀,放蒸笼内或罐内密封,坐入水锅内,蒸透后晒干,如此反复三次。

(2)常用量3~12克,外用适量。

(3)用开水泡或粉剂吞服,先小剂量,逐步调到最佳量。

(4)血虚气弱、脾胃虚寒、五实热积滞者及孕妇慎用。

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但由于其药性较强,食疗应用相对谨慎,通常适用于有实热便秘等症状的人群,且不宜过量或长期使用。以下是一些大黄食疗的例子:

大黄蜂蜜饮

材料:大黄 3 克,蜂蜜适量。

做法

将大黄洗净,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泡 10 - 15 分钟。

待水温稍凉后,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

功效:具有清热泻火、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于缓解实热便秘、肠燥便秘等症状。但脾胃虚寒者不宜饮用。

大黄粥

材料:大黄 5 克,粳米 100 克,适量清水。

做法

将大黄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取药汁。

粳米淘洗干净,放入另一只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粳米熟烂。

把大黄药汁倒入粥中,再煮片刻,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适用于热结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但此粥泻下作用较强,不宜过量食用,体质虚弱者慎用。

大黄冬瓜汤

材料:大黄 6 克,冬瓜 500 克,盐、葱、姜适量。

做法

大黄洗净,用纱布包好。冬瓜去皮、瓤,洗净切块。

锅中放入冬瓜块、大黄药包,加入适量清水,放入葱、姜,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15 - 20 分钟,至冬瓜熟烂。

取出药包,加入盐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清热利水、解毒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改善湿热蕴结所致的水肿、便秘等症状。

大黄绿茶饮

材料:大黄 3 克,绿茶适量。

做法

将大黄洗净,与绿茶一起放入杯中。

用沸水冲泡,加盖焖泡 10 - 15 分钟即可。

功效:有清热泻火、解毒通便的作用,可帮助缓解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便秘等症状。但脾胃虚寒、低血压患者及孕妇不宜饮用。

使用大黄进行食疗时,要严格控制用量和食用频率,如出现腹泻不止或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AyDjnn.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
零点文学 有求必应! 百病食疗本草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AyDjnn.html 全文阅读!零点文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