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2章 出生入死

小说: 六道善经   作者:乾亨
零点文学 更新最快!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太清玄天师对人间天使说道:“人间天使,你不是觉得太寂寞了,我今天带你去天‘天镜湖’,散散心吧。‘天镜湖’虽然不是很大,可是一非常漂亮的地方。”

人间天使笑着说道:“太清玄元天师,我也不是那么的寂寞,完全可以忍受。”

太清玄元天师哈哈一笑说道:“既然是寂寞,那就出去散散心,花呗接一下寂寞,何必要忍受呢。”

太清玄元天师牵着人间天使的的手,突然飞了起来。他们顺着青峰山,向下飞去。飞在天上,人间天使非常的高兴。很快就飞到了“天镜湖”的上空。

太清玄元天师带着人间天使在“天镜湖”的上空盘旋了两圈。从“天镜湖”的上空向下望去,“天镜湖”周围鲜花盛开,确实非常的漂亮。

下到了“天镜湖”,在“天镜湖”边上的一个休息室坐了下来。这时,一个仙女端上来了水果和茶水说道:“太清玄元天师、人间天使,欢迎你们来‘天镜湖’。请用茶。”。

这时,人间天使向湖边看去,有很多的仙女在湖边上戏耍,觉得很不好意思,对太清玄元天师说道:“太清玄元天师,我们还是走吧。”

太清玄元天师哈哈一笑说道:“上天界没有这些讲究。”

太清玄元天师坐下来以后讲道:“今天我们讲‘出生入死’。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五十章里面是这样讲的:‘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人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老子在这里所说的‘出生入死’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出生入死’不是一个意思。‘出生入死’放在我们现在来说,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冒着极大的风险,随时都有死的可能。当今人类世界大多数都是认为,‘出生入死’,就是一个人不顾个人的危险的一种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老子在这里说的‘出生入死’,是另外一种意思,是在说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老子在这里所说的是,一个人从母亲的肚子里面呱呱坠地到最后的死亡,最后埋在土里的这个过程。

“老子说,人从生到死的这个过程中,‘生之徒,十有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能够平平安安,最后到寿终正寝的人,大概就有十分之三。

“‘死之徒,十有三。’老子在这里所说的‘死之徒’,人出生到死亡这个阶段,或者遭到横祸,或者说提前死亡的人,这样的人也有十分之三。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就是说,一个人生下来,本来他是可以正常的生存在人世上,安享晚年,最后寿终正寝。可是这个人不依‘道’而生存,自然就会进入死地。就会早早地死亡,就会不能寿终正寝,这些早早的死了的人,也有十分之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都希望长久的活下去,可是长久活下去的这个希望是违背‘天道法则’的。人有生就有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才符合‘天道自然’。

“其实,不只是人类世界必须遵从生生死死的‘天道自然’,宇宙万物都必须遵守生生死死这个‘天道自然’。宇宙万物只有服从‘天道自然’,才能生的自然,死的自然。

“人的生生死死是‘天道自然’,所以说人的生死是必然的,不是说人怕死就不死了,也不是说有钱的人就可以不死,更不是说有权有势的人就可以不死,人的生生死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贫民百姓要生生死死,达官贵人也要生生死死,所有的人都要正视人的生生死死,随其自然。生的其所,死得其所,活的潇洒,死的大气。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特别崇拜那些高来高走,飘飘然的神仙,也十分向往神仙的生活。从西汉时期起,历代皇帝为了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就开始炼丹,求得长生不老。

“明朝时期,炼丹术十分盛行,炼丹成了方士们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主要渠道,结果明朝的皇上大部分都不得长寿。实际上炼丹求长生是离经叛道,不符合‘天道自然’。

“老子在这里说,长寿的人,也就是到最后能够寿终正寝,只能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人都不能长寿,也就是说不能寿终正寝。老子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人生命都很短,特别是帝王的寿命就更短,三西十岁死亡是一个正常现象。

“人类三分之二的人不能长寿,这当然与当时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有关。但是,老子认为,人不能长寿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之生,动之于死地’。这就是说,人本来可以很好的活着,由于不能很好地珍惜生命,自己走进了死地,所以不得长寿。

“人为什么会自己走进死地?自己走进死地,都是因为不能以‘道’而为,背离了大‘道’规律。比如说,杀人放火、、抢劫、贩毒这些都是背离了‘天道规律’,这些都属于自己走进了死地。这就是不能以‘道’而为结果。

“老子告诉人们,清静无为、清心寡欲就是‘天道自然’,也是人类长寿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说人不要有贪、痴、嗔之心,也不要有攀比之心。否则就会失‘道’失‘德’,心术不正,心理扭曲,造成血瘀气堵,自然不会长寿。

“当今人类社会,不能以‘道’而为,主要表现的形式,就是‘贪、痴、嗔’。人类社会不论是‘贪’也好,‘痴’也好,‘嗔’也好,都是智慧的缺失。

人类智慧的缺失,人就会变得愚蠢、贪婪、疯狂。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历朝历代的大贪官,哪一位不是愚蠢、贪婪和疯狂。贪、痴、嗔的结果,将会使人类走向死亡的死地。

“当人类世界,各种‘失德’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这种‘失德’的现象,就会使人类争先恐后的奔向死地。

人类悖逆了“天道”,失去了“天德”,失去了仁,失去了义,失去了信,失去了礼,最为严重的是人类失去了智。当人类失去了智的时候,人类就会义无反顾的,毫无理智的,奋不顾身的,涌涌不退的进入死地。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人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爪,兵无所容其刀。”

“老子这一段话是说,在这个人类生存的地球上,生存的生物不论是从种类说,不论是从数量上说,可以说,都是很多很多的,不计其数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大到生禽猛兽,小到蚂蚁蚊子,谁也算不清楚有多少生命,人只是所有生命中很少的一部分。

“所以说,生,是‘天道’的恩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人珍惜生命才是‘天道自然’。人只有珍惜生命,就会活的清清爽爽,坦坦然然。不能珍惜生命的人,就是一个不守‘天道自然’的人,有愧于生你养你的父母,有愧于妻子儿女,就算活着,活的也很不开心。

“老子说,善于珍惜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也不会遇上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不会受到兵器伤害。犀牛这种野兽虽然凶狠,但是它的角是无法刺伤珍惜生命的人;老虎虽然凶猛,但是它的利爪是无法抓到珍惜生命的人;兵刃虽然锋利,但是它刺不到珍惜生命的人。

“这段话,老子给人类世界讲了一个极其深刻的大道理,说明了一个极其深奥的哲理。这深奥的哲理就会让人类明白一个大道理。这个大道理就是说,善于珍惜生命的人,就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不珍惜生命的人就是一个愚蠢的人。

“犀牛、猛虎、兵刃为什么都伤不到珍惜生命的人?是犀牛的角不坚硬吗?是猛虎不凶猛犸?是兵刃不尖利吗?这些都不是。难道是犀牛、老虎、兵刃都害怕珍惜生命的人,躲着珍惜生命的人吗?这些都不是。

“弱肉强食,这是‘天道自然’。犀牛要伤人,老虎要吃人,兵刃要杀人,这是符合‘天道自然’,也是一种自然规律。

老子在这里所说的:‘陆行不遇兕虎,人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爪,兵无所容其刀。’这是因为珍惜生命的人懂得兕、虎和兵刃会伤人的道理,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躲开兕、虎、兵刃的伤害。

“老子在这里说的己经非常清楚了,人不到犀牛、老虎出没的地方,就不会遇到犀牛,也不会遇到老虎。犀牛虽然有坚硬的角,老虎虽然有锋利的爪子,它也伤害不了人。人类不发动战争,人就不会被兵刃杀死。道理就是这么的明白,也是这么的简单。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智慧的人不会有此作为,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显然是不符合‘天道自然’。

“人在人世上行走,既能躲过兕、虎,兵刃,又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这就是一个大智慧者。

“老子在这里想要告诉人类,人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就要懂得保护生命。要保护好生命,就必须不入险地,躲避险境。义无反顾的避免对自己不利的现象出现。比如说贪、痴、嗔,一定会把你带入不归之路。

“老子这里用犀牛、老虎、兵刃来喻示贪、痴、嗔。道理何其深奥,用心何其良苦。人类的‘贪、痴、嗔’是人类走向死地的最主要缘由。‘贪、痴、嗔’可以迷人心智,可以使人类愚蠢至极,人类要像躲避犀牛、老虎和兵刃一样的躲避‘贪、痴、嗔’,这样人类就不会走进死地。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真的不容易。生的不容易,活的不容易,死的也不容易。人还是要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生命,免于走到了死亡之地,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负责。人活得潇洒,死的坦然,这就是‘道法自然’。

“在这一章的最后一句话,老子是这样说的:‘以其无死地。’是在规劝人类要爱惜生命,要有智慧人生,少私寡欲、淳朴自然、清静无为,恪守大‘道’的规律,‘顺道和德’,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
零点文学 有求必应!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全文阅读!零点文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