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宗圣和人间天使散步的时候,曾子宗圣说道:“我现在带你去看另外一个大儒。”
他们来到一个八角亭的跟前,上面写着“周敦颐八角亭”,八角亭的下面就是周敦颐的塑像。
曾子宗圣说道:“周敦颐是北宋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宋明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理学家。宋明理学主要盛行于宋朝初年到清朝初年,理学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并且兼容了佛道两家的哲学思想。
“周敦颐的哲学思想,讲的就是一个‘诚’字,‘诚’是周敦颐关于天道、人道、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在周敦颐看来,‘诚’是宇宙存在的根据,这就是著名的天道本体论。”
人间天使说道:“在人世间的时候我没有听说过周敦颐这个人,看来这个周敦颐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曾子宗圣笑了:“周敦颐是一个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这当然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曾子宗圣和人间天使来到了读书亭,坐好以后,曾子宗圣说道:“我们今天讲的是:‘任重道远’。《论语·泰伯》中曾子是这么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曾子说这一段话的意思是:士人就必须有宏大的抱负,也要有刚强的毅力,因为士人肩负的任务重大,而且路途遥远。这是因为士人要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任务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
“那么,读书人的责任是什么?路途到底有多么的遥远?曾子告诉人们,读书人的责任就是要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实现‘仁德’是读书人终身的责任,读书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念念不忘实现‘仁德’的责任。这个路途遥远就是读书人一辈子都要走实现‘仁德’的这条道路,这条道路一首要走到死,这难道还不远吗?
“曾子这一著名的论断,两千多年来成为了读书人的座右铭,世世代代受读书人的推崇,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君子投身到了实现‘仁德’这一伟大的追求之中,并为之终身而努力奋斗。
“曾子说:‘士不可不以弘毅’。首先我们要知道曾子在这里所说的‘士’指的是什么?士就是士人,士人在春秋时代是一个阶层,士人这个阶层在当时是一个比较大的阶层,士人阶层主要的就是指的读书人,曾子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儒家的弟子。
“士人是不置产业的,他们主要是以学习儒家理论为主,以治国理政为主要内容,他们主要是担任国家的各级管理工作,也就是说担任各级的官员。
“主要的目的,也就是‘士’最终的目的,就是以‘仁德’教化百姓,从而影响这个社会。当时的士人阶层是一个十分优越的阶层,当然能进入士阶层那也是十分自豪的。
“曾子在这里告诉儒家弟子们,要想做一个儒家的弟子,进入士阶层,就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宏大的志向,还要有顽强的毅力。
“大家都要有追求‘仁德’的志向,都有实现‘仁德’的重任。这就是儒家弟子们追求‘仁德’的一种精神力量。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力量,就不配做儒家的弟子,做不了儒家弟子,当然也难以进入士阶层。
“曾子又说:‘任重道远’,就是要告诉儒家的弟子们:‘仁以为己任’。这就是说,为什么是任重道远,就是因为儒家弟子们肩负着实现‘仁德’的重任。实现‘仁德’的任务是十分重大的,因为‘仁德’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儒家弟子弘扬‘仁德’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儒家弟子不能完成弘扬‘仁德’的思想,儒家的思想就得不到贯彻和落实。因为弘扬儒家的思想是儒家所有人的共同责任,每个读书人、每个儒家弟子都要尽心尽力为实现‘仁德’而奋斗终身。
“曾子还告诉儒家弟子们,实现‘仁德’的道路是十分遥远的,是每个儒家弟子的终身任务,而且要一代又一代儒家弟子不懈的努力,曾子所说的‘死而后己’就是这个意思。让‘仁德’最终被世人的认可,并遵从‘仁德’的思想。
“看到儒家弟子们有这样坚强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毅力,真是令人感动。儒家的思想能够得到弘扬,儒家的道德能够得到历代统治者的认可,千百年能够得到人们的遵从,与儒家的弟子们代代相传,努力拼搏是分不开的,儒家的精神是伟大的,儒家的思想是高贵的。
“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的道德品质使中国的社会有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曾子‘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己’的精神感召下,多少儒家的仁人志士,舍生忘死,践行者‘仁德’的思想,弘扬者忠、孝、仁、义。在千百万儒家思想的践行者当中,唐朝有一位儒家弟子的大将郭子仪,是儒家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之一。
“郭子仪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物,他在年过半百的时候肩挑国家兴亡的重担,屡建奇功,在他八十三岁的时候才退出军界。在大唐风云变幻的高层政治斗争中几起几落,可从未倒下。八十五岁那一年耄耋老人郭子仪无疾而终。
“郭子仪成名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以后,郭子仪驱逐吐蕃出长安,打败仆固怀恩的叛乱,联合回纥共击吐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郭子仪的出现,让大唐多存在了至少在一百年以上。
“郭子仪虽说是大器晚成,然而无时无刻不失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首保持一个忠君爱民的思想。安禄山造反的意图当时己经十分明显,许多的官员心里都一清二楚,当时身为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比谁都明白安禄山要造反了。可是当时的唐玄宗己经是昏庸至极,根本不相信安禄山要造反。
“当安绿山造反以后,昏庸的李隆基又不听封常清和高仙芝的正确主张,并且杀了二人,接着又害死老年的哥舒翰。这个时候唐玄宗己经尽失人心,不得不仓惶逃出长安,刚逃到了马嵬坡,杨国忠就被义愤填膺的军士砍死,并强烈要求绞死杨玉环。
“反而这个时候的郭子仪却重整军队,一举击溃了叛军薛忠义部,接着三战三胜,控制了大半个湖北,切断了叛军的后方补给线。平叛以后,郭子仪的名声大震,外族回纥和吐蕃都把郭子仪看成神人。郭子仪的八个儿子、八个女儿实力都很强大,当时如果过郭子仪没有儒家思想的忠君思想,郭子仪一定是第二个赵匡胤,也可能是第二个曹操,很可能是第二个司马懿,说不定还是第二个杨坚。
“可是郭子仪仁义为怀,忠心不二,民心为大,堂堂正正做人。在郭子仪的身上真正的显示出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中华民族只要不断的出现郭子仪这样的忠臣良将,世界就不敢轻视我泱泱之大中华。
“儒家的思想得以弘扬,与儒家的弟子们齐心协力,锲而不舍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儒家的弟子们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儒家的思想不会有这么的宏大。
“儒家的思想自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到现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中国的文化思想史上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世界的思想史上也有举足轻重的一席之位,同时为了维护道德体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就是在世界上也被很多的人推崇。
“儒家思想的伟大性和重要性不容置疑的,在过去,在现在,也许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追求道德、追求人格的完美己经将近三千年了,应该说居功至伟,人类没有理由对孔圣人说东道西,儒家思想不可置疑。
“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的享乐主义思想不断的凸显,拜金主义泛滥,金钱至上,己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道德不断的沦丧,也许很快就要丧失殆尽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风气日益堕落。看到这种现象,很多的人们都在叹息不止。大声的呼唤道德,在道德缺失的今天,感到一片迷茫。
“其实大可不必,人们完全可以正襟危坐就是了,完全没有必要惊慌失足。今天的太阳虽然从西边落下去了,明天一定会从东边升起来,一点都不需要担心。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的,物极必反。是说事物到了一定的极限,就会走向相反的方向。人们现在爱钱,希望享受高档的生活,忘记了道德。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大错。追求美好是人的天性所致,也是符合‘天道自然’的。
“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不久的将来,社会就会向一个更高层次的阶段发展。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人一生中最为需要的东西国家就会解决了,比如说免费医疗、免费就学、免费养老、免费住房、免费吃饭、免费用电、免费用水,甚至生活里的卫生纸也会免费供给,人类所需要的一切国家都会免费供给。
“当人们最需要由国家解决了,不需要个人再操心了,再加上将来的公共交通就会越来越发达,人们也不需要自己私家车了。国家做到了这些,人们就不会再为钱奔忙了。到了那个时候,金钱效益就会大大的弱化,对人类的吸引力也就不大了。
“人们现在追求的高档住宅,豪车,就像过去人们手里拿个大哥大显示自己的身份一样。现在人们手里不拿大哥大了,将来人们也不再追高档别墅了,也不开豪车了,到了那个时候,人们就会觉得追豪车、别墅就像当年手里拿着大哥大一样那么的土气。
“当人们不再追求享受的时候,就会返回来追求道德。那个时候有道德的人显得是那么的绅士,无德的人显得好像是那么的土鳖。这就是‘物极必反’的哲人哲理。
“人格就像现在的官位一样被人们追逐,品质就像现在有钱人一样那么的自豪。这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人类一定会向着这个方向发展的。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挡不住这个前进的脚步。”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