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6章 十善业道

小说: 六道善经   作者:乾亨
零点文学 更新最快!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人间天使和往日一样,今天还是迎着朝霞,在昆仑道场的大草场上散步,散完步以后,来到了昆仑道场的大道上,今天他看见的是菩提达摩的塑像。

这时,红弘法大师走了过来,给人间天使介绍道:“这就是佛教界著名的禅宗奠基人,也是把佛教传到中国,作出重要贡献的佛教高僧菩提达摩法师。

“菩提达摩法师是在南北朝时期,从印度来到中国的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大乘佛法,来到中国以后,传播大乘佛法,开创了‘首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教义。

“菩提达摩曾经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播禅宗,菩提达摩的禅宗很受修行禅定的佛家弟子的欢迎。

“菩提达摩的禅宗,在佛教界影响很大。菩提达摩的修行智慧和他的修行心境,功底非常的深厚。菩提达摩的禅宗融入到了中国的哲学,衍生了许多的文化形态,菩提达摩的禅宗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

人间天使听了弘法大师对菩提达摩大师的介绍,深深地向菩提达摩的塑像三鞠躬。

弘法大师和人间天使坐定以后,弘法大师说道:“今天我们讲的课是‘十善业道’。

“十善业道是佛法里面修佛的一个主要内容,是佛家弟子的一门必修课程。进入佛门以后,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要开始修‘十善业道’。

“佛教认为,佛家弟子如果不修“十善业道”,就会得不到一定的福报,没有一定的福报,也就不会修成正果。所以,佛家弟子必须要修行“十善业道”。

“我们都知道,‘五戒’是佛家弟子学佛的基础,十善就是‘五戒’的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十善业道”要比“五戒”更深一个层次。‘五戒’修的是六道里面的人道,‘十善业道’就是在修六道里面的‘天道’。佛家弟子不修‘十善’肯定是进入不了‘天道’。

“修‘五戒’就像我们刚开始上学,学的是最基本的知识。上学上到了一定的阶段,就要升级,升到一个高层次的学位。学佛也是一样的,你总是修‘五戒’,肯定是不行的,也要上一个档次,这个档次就是修‘十善业道’。

“‘十善业道’是‘天道’对应的心因。“十善”归纳起来,分为身、口、意三个方面。身的“三善”,指的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的“西善”,指的就是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意的“三善”,指的是不贪、不嗔、不痴。

“佛教里面修的‘十善业’,为的就是要把‘十恶业’颠倒过来,佛让他的弟子们用‘十善业’消除‘十恶业’。也是为了让他的弟子们坚守‘十善业’,不犯‘十恶业’。

“说起来,‘十恶业’的主要心因就是自私自利,这‘十恶’的源头还是自私自利。其实一个人的自私自利,还是源于‘我执’,也就是执着于我。也就是说,这个自私自利就是万恶之源。

“佛教里面虽然修的是‘十善’,我们现在也是在说修‘十善’,其实,修‘十善’也是在修‘人道’。修‘人道’是修‘天道’的基础。要想修‘天道’,就必须先修‘人道’,‘人道’修好了,‘天道’就自然成了。修‘人道’就是为了修‘天道’,修‘天道’就必须修‘十善业道’。

“修人道的主要内容应该说是‘利己利他’,人道是先自己后他人,但是,人道不能损人利己。损人利己是三恶道的所想的事情,也是三恶道所干的事情。天道修的是利他利己,就是说先他人后自己,是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

“佛家弟子修的是善,人道也是在修善,到了天道这个层次上还要继续修善。六道轮回主要的分别就是善和恶,天道也是六道之一,天道也是在六道上生死轮回。

在六道中生死轮回有三善道和三恶道。三善道和三恶道主要还是由善恶作为分别。所以说,修善是‘天道’和‘人道’的主要修行内容。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佛家弟子修‘十善’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是在修行的道路上逾越了一个台阶,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跃上这个台阶以后,还要继续修行‘十善业道’。只要是在六道轮回中,就要修‘十善业道’。

“修行人修行‘十善’,是在修行的道路上的一个过程,但是不能执着于修善,随缘修善就可以了。修行人最终的目的还是求得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离苦得乐,最后修的涅槃成佛。

“十善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建立起来的,修十善,能够得到‘天人’的果报。就是说修‘十善’就可以进入‘天道’,成为‘天道’里面的‘天人’。

“修持十善之行,就是修持‘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的相反的一面,那就是‘十恶业道’。也就是说修持好‘十善业道’,就能入‘天道’成为‘天人’,‘十恶业道’就会堕入‘三恶道’,那就是要轮回到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

“‘十善道’前面的三善道,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和“五戒”的前三戒是一样的,也是一个意思。佛教里面把这三戒叫作“身三”,就是说人身有三条戒律。“约身如绳,深夜清净”。

“这里说的约,就是指的就是约束。这里的绳,指的就是墨线,这种用具就是过去木匠打首线用的一种工具,这墨线必须拉的很首才行。这句话是说,佛家弟子要约束自己的身体,这样就会身业清净。

“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佛教称为“西口”,也就是西种口业,也是口业的西种善为。

“不贪、不嗔、不痴是佛教里面所说的意三业。意三业主要说的还是以意为主,佛教讲的是清净,这里是在说,只要是意清净了,那么一切就都清净了。也就是说,只要保持‘不贪、不嗔、不痴。’一切都会清静。

“阿难僧问佛陀:‘身、口、意三业,何为重?’

佛陀回答道:‘意业为首,次口业,再次为身业。’因为‘意’业清净,‘身、口’举动言说,所作所为都会向善的。《阿含经》偈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诸佛教。’由此可以知道,清静意善可以正心。

“佛说人生造业的原动力,就是每一个人的的心智。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内心去改造。身、语、意是业的发动处,要使身、语、意时时存善去恶,即能造成善业,一个人有了善业,就可以自利利人。

“如果身、语、意存恶作恶,这样就可以造出十恶业来。十恶必危害社会,受制于法,是人生造业的结果,人生造恶业就是自作自受,这就是佛教的业力因果定律。

“佛的德行,用最简单的话来说,那就是十善业。十善业就是佛的德行,圆满的十善就是圆满的佛的德行。

“十善业里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最为主要的,不杀生就会得到长寿、安宁;不偷盗就可以得到大富;不邪淫就会身心调和,相貌端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的果报就是得到一切众生的信任,得到大众的尊敬;不贪就会断除烦恼;不嗔恚、不愚痴,就会使我们的心静。当我们心静平和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会顺风顺水,蒸蒸日上。心静平和的时候,我们听经或者是读经都会开悟。

“佛教里面有一部叫作《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经》,经文所说的大概意思是这样说的:我听说有这么一次,佛与七千五百大比丘众以及十方诸菩萨摩诃萨,集会于大海中的娑伽逻龙王宫殿这个庄严的道场。

“参加集会的还有无量梵王,帝释以及护世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誐鲁拏、紧那罗、摩喉罗伽等。

“这里说的梵王,就是色界大梵天的天王;这里说的帝释,就是欲界的第二大天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玉皇大帝;这里说的护世,就是欲界第一天的西大天王;这里说的乾闼婆,就是天上的乐神,善于弹琴;这里说的紧那罗,就是天上的歌神,善于歌舞;这里说的誐噜拏,就是金翅鸟,以龙为食;这里说的摩睺罗伽,就是大蟒神。

“当时,佛陀见大众都己经到集会,就对婆家罗龙王说道:你看这世间有各种各样的心行、各种各样的造作,都是因为有虚妄之心造成的。各种各样的心,生成了各种各样的法,得到了各种不同的果报。

“龙王,你应当观察大海里的大众,现在都有不同的善男子的色相。比如说比丘、菩萨、龙、天人、帝释、乾闼婆。他们这一切不同的色相,都是由他们的一切身、口、意善恶造成的,是通过各种的心理变化造成的,这些都是由心生成的法,然后造成的色相。如同幻化不可取。

“龙王,一切法,一切色相,都是因缘而有的。一切都是自行本空,所以没有我,也没有主宰,一切都是幻化。

“殊妙色相是怎么来的?都是无量福德所生的缘故。我们仔细的观察如来最妙之身,就会知道如来身之所以殊妙庄严,都是从修集善业得来的。

“龙王,你所住的宫殿美妙庄严,都是福德所生,包括梵王、帝释、护世西天王、天人、龙、乾闼婆等,所有的一切身相、宫殿庄严之相,都是从福德所生。

“龙王,这大海当中,所有的众生种类,有的有广大的身体,有的有细微的身体,他们的身相很多都很丑陋,他们的这种身相,都是由于他们不同的妄想之心,有所受的业报变化而来的。

“龙王,所说的种种身相,都是由于身、口、意业而成就的。

“龙王,这样的果报,以业为因。

“龙王,你应该让众生生起智慧之心,修学善业,善行善为。不起邪念,不执着。

“龙王,有一种法,可以使众生断除一切恶业,这种法就是善法。为什么会这样说?就是因为凡夫之人念念不忘的就是贪、痴、嗔。

“有了这种善法,就可以使人在日日夜夜的住、行、坐、卧之中,总能想起自己是不是有不善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生起不善的想法,这样就可以断除各种各样的不善良的所作所为。

“有了这种善法,就可以使众生都能得到声闻、辟支佛、菩萨等果位,乃至得到佛果。

“这种善法,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就是一切按住的根本,是生天上、人间的一切安住,是世间、出世间殊胜善法的根本安住,是声闻、辟支佛、佛菩萨、无上正等一切正觉的根本安住。

“为什么说‘十善业道’是根本安住?也就是说‘十善业道’,远离了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痴、嗔,这些邪见,这样‘十善业道’成了世间、出世间的根本安住。

“佛法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修十善才能得到人身,有了人身,才能得生天上。有了人身,修行才能得到声闻、菩萨、佛果,所以说,‘十善业道’为世间、出世间的根本安住。

“在这里,佛认为有情众生能够修的‘十善业道’,在修行菩萨道的时候,就会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样就会善根成熟,就会修的佛果。就是修不成佛果,也会进入菩萨道。

“修‘十善道’就是持戒。持戒清净,如果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一定会在人、天两道上,一定不会堕入三恶道。

“佛教的戒律是很多的,但是,佛教的这些戒律,其目的就是一个,就是“一心向善,诸恶莫作”。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说,根本戒就像承载万物的大地,一切善法皆得生长。《华严经》里面说:“戒为无上菩提本,荡漾一切诸善根。”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
零点文学 有求必应!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全文阅读!零点文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