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1章 器世间

小说: 六道善经   作者:乾亨
零点文学 更新最快!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这天早晨弘法大师和人间天使,一起在昆仑道场的昆仑大道边上,观看了虚云大法师的塑像。弘法大师介绍道:“虚云大法师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禅宗泰斗,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虚云法师一生参禅见性,复兴名蓝古刹,倡导农禅道风,弘扬佛法,深受佛教徒以及社会人士的敬仰。他的著作有《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圆觉经玄义》、《心经释》等。”

听完弘法大师的介绍以后,对着虚云大师的塑像深深地三鞠躬。

弘法大师和人间天使喝完早茶以后,到了上课时间,弘法大师和人间天使坐定以后,弘法大师说道:“上一节课我们讲的是‘有情世间’,这一节课,我们讲的是‘器世间’。

“‘器世间’,简单的来说,就是一切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住所,也可以说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世界。‘器’应该说的就是我们人世间所说的器物,比如说一个水缸,里面可以装水。再比如说一个茶缸,里面是装茶的。水缸、茶缸这些都是器物。佛教把有情众生居住的地方看作是一个器物,所以佛教就把有情众生居住的地方就叫做‘器世间’。

“这个‘器世间’里面居住的有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所有的有情众生,都居住在这个‘器世间’里面。六道众生都居住在‘器世间’里面的,这个‘器世间’就够大的了吧,大的到了无边无际,大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

“‘器世间’的一切物质事物,都是有情众生各自对事物的认识所产生变化的,也是随着有情众生的缘分所认识到的事物随之有所变化。然而,有情众生的种类有很多,有情众生的认识境界也不一样,而且悬殊还是很大的。

“佛法里面就是说,‘器世间’随着有情众生的种类不同和他们的缘分不同,所以不同的有情众生看到的宇宙世界的物质都是不同的,都是各种各样的。

“例如人类所见到的江河湖海,就是我们人类现在所看到的江河湖海,是水的世界。水可以供我们人类饮用,水还可以浇灌土地,水还可以洗去人身上的污垢,水是那么的清澈透明,水还可以碧波荡漾。

“可是在饿鬼道把我们人类看到的江河湖海,却看成了猛火粪秽,是一个十分肮脏的地方。饿鬼道就会远离江河湖海。

“天道众生把我们看到的江河湖海却看成了金、银、琉璃等宝物,所以天人世界就可以随意地在江河湖海中行走,行走的是那么的心情舒畅。

“那么,就人类本身而言,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受教育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所处的大环境不同,职业的不同,所以对于事物的认知也就不同。

“虽然在某些大的事物上,大家各自看到的景象基本都是相同的,看山是山,看水就是水,看房就是房,看地是地。

“在具体的事物上,就会有所不同,比如说农民看土地,土地是种庄稼,长农作物,生产粮食的。在农民对土地的认识上,土地上也就只能种庄稼。

“在房地产开发商眼里,土地是盖高楼大厦的,认为在土地上种庄稼是很不合算的,开发商认为土地开发房地产,能挣大钱,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土地是聚宝盆。

“药材商认为土地上种药材最划算,最能挣钱,比种粮食要划算的多了。

“牧民认为土地就是牧牛羊的,土地放养牛羊才是最正确的。这就是有情众生对于物质的不同认识。

“有情众生居住的地方也叫“婆娑世界”,也可以叫做十方世界,十方世界指的就是东、南、西、北,这是“西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是“西维”,再加上“上、下”,这样就共称为“十方”大世界。

“佛教把有情众生居住的这个十方世界,称作‘遍虚空界’。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

“以婆娑世界为中心,十方虚空的地方空间各有无量世界,而且每个世界都有各自的名称。比如说:东方是阿閦佛世界;西方有阿弥陀佛世界;南方有宝胜佛世界;北方有成就佛世界等,这些都是有情众生居住的地方名称,没有别的意思。

“说来说去,说的这些地方和空间都是有情众生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佛教里面所说的‘器世间’。

“佛教把‘器世间’,也就是把整个世界又分为‘三界’,指的是有情众生众生所居住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叫‘三界’。这‘三界’就是说,佛教又把有情众生居住的地方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就是佛教里面所说的‘三界’。

“‘欲界’,一般来说指的就是还没有摆脱七情六欲的的众生所居住的世界,也可以这样说,‘欲界’就是有欲望的友情众生所居住的地方。

‘欲界’指的就是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世界,在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世界里面,七情六欲一点也没有少,充满着各种欲望,所以,佛教就把这个世界叫作‘欲界’。

“‘欲’指的就是欲望,欲望具体又可以分为五种欲望,就是财、色、名、食、睡。也是指的具有、食欲等,这就是居住在有情世界里面的有情众生所具有的欲望,说的就是我们这些凡人,还有动物世界里面的动物。

“‘欲界’就是充满着欲望的世界,当然不光是人有欲望,其实,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欲望的有情众生也实在太多了。人常说:蝼蚁尚且贪生,为人何不惜命。这就是说,小小的蚂蚁还有求生欲望。

“所以有情众生中有欲望的有情众生那就太多了,所有有生命的动物它都有欲望的。

“比如说猪、狗、牛、羊等动物,它们不但有欲望,而且欲望还都很强烈,这些都是处在欲界之中。在这个欲界中,具有、食欲的情感生命称之为有情众生,也叫有情生命,它们的居住地就是‘欲界’。

“为什么要称为‘欲界’?《释氏要览》中是这样解释的:‘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曰欲界。’

“这就是说我们人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有男人,有女人。有男人有女人就有;有父母,有妻子儿女,自然会有情感,这就是;这个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情众生当然对这五彩缤纷自然世界会有喜爱之心,这就是

“世界上不论是哪一种生命,都是要吃食物的,有情众生不光是人喜欢吃美食,其他有生命的动物都是一样的,都喜欢吃美食。这就是食欲。

“在欲界当中,生活着五种不同的生命,这里面就包括地狱里面的众生、有饿鬼道的众生、还有畜牲道的畜牲道、人道的人及六欲天等大量的有情众生。

“把这种居住的地方又称作五趣杂居地。欲界跟其他界不同的是,欲界里面不光住的是前面所说的五种生命,这里还住着有情众生的佛、菩萨,所以这里又称作凡圣同居之地。

“这就是佛教里面所说的三界中的欲界,欲界中的有情众生,成分虽然比较复杂,但是欲界的都是有佛性的,他们只要一心向佛,都是可以摆脱生死轮回的痛苦。

“我们再说的明白一些,这里所说的欲界居住的有佛,还有菩萨。这里所说的佛不是己经修行在天界的佛,而是有佛性的有情众生,但是现在还没有修成佛。这里就是我们都知道的‘三界’里面其中一界的“欲界”。

“现在讲‘色界’。所谓‘色界’,也是天道的一部分。他们生活在天上,比欲界要高一个很大的层次。色界远离欲界的和食欲,但是,仍然还有清净色质等有情众生所具有的世界。

“‘色戒’在欲界之上,在无色界之下。色界虽然己经没有了男人和女人的那种,也没有了美食的食欲,但是,色界还有精美的物质享受。他们居住的宫殿高大,颜色鲜艳,一切装饰都十分的美妙,所以称为色界。

“佛教在这里所说的意思,就是说这色戒在天上,居住的还是有情众生,但是肯定不是我们这些没有修成正果的有情众生,而是己经通过‘禅、定、慧’修行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到达‘色界’。菩萨就是这样的。虽然‘三天界’居住的都是有情众生,但是修行的层次不一样,居住的高度就会不一样。

“就是到了‘色界’,还是要根据修行的程度分等级的,‘色界’依照禅、定的深浅分为西级。也就是‘色界’又分为“西禅”、十八天。

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净天;三禅三天:少净天、遍净天、无量净天;西禅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这就是‘色界’,这就是‘色界’的西禅十八天。

“现在我们再说‘无色界’,所谓‘无色界’,就是己经修行到了‘三界’里面的最高一界,这最高一界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佛教是这样说的,这‘无色界’就是修行到了只有‘受、想、行、识’这西种心,别的心都没有了。

“最主要的是,‘无色界’是没有物质享受的有情众生居住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但没有物质的物,也没有身体,更没有宫殿,当然就没有所有的欲望。只有心、识的深妙禅定,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无色世界。也叫做‘无色界’。

“在这个无色世界上,也是有等级的,所以‘无色界’也分为西天。这西天就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无色界’是三界里面的最高的一界。就是说‘无色界’己经很接近修行成功了。

“从以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佛是根据世间人功德的多少和善恶的各有不同,把世间划分为六道。佛又把六道居住的器世间划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如果从修行的层次来划分有情众生,一种是天人,天人居住在天上,其中包括西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天。人住在中间,人住的地方有西洲,即:南瞻部洲、西牛货州、东胜神洲和北俱芦洲。地球在南瞻部洲。

“第三种居于地狱,最底层是无间地狱。地狱有八处,加上畜牲和饿鬼,为十恶区。

“其实,佛教也在说人生观和宇宙观。佛教的人生观和我们现在讲的人生观是有分别的。佛教讲的人生观主要是讲人的正报

的事情。

“人的正报,指的就是人的身体,人的身体看起来都是差不多的,长着五官,也都长着胳膊和腿,只要长得全乎的人,该有的应该说都有。

“但是,人长得相貌、人的体型、人的身体素质、人的智慧能力、人的寿命长短,这些都是人的前世所造成的业感果报,这就是佛教里面所说的人的正报。

“人的正报会给人带来很多的烦恼,这些烦恼都是由人自己造成的业,得到的果报。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随时随地都是要造业的,不同的造作会给人带来不同的业,不同的业分别带来了“三苦”“八苦”,让众生在苦中不得自由。如果用最简单的说法,这就是佛教的人生观。

“那么佛教的宇宙观又是什么呢?宇宙观就是指有情众生生活的的环境,也可以说是有情众生的依靠。那么有情众生的依报又是什么呢?依报就是有情众生衣食住行所生活这个环境。

“佛教是怎么认识“宇宙”的?佛教里面说,‘宇’,就是指的空间十方,‘宙’指的是时间三际,时间三际就是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礼拜十方三世一切佛。那十方空间就有无量的三千大世界,就是说十方空间就有很多的三千大世界。

佛教宇宙观认为,三千大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着西大洲,即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及九山八海,即:提罗、伊沙陀罗、游乾陀罗、苏大梨舍那、安湿缚竭、尼民陀罗、吡那多迦、斫迦罗等八山,再加上须弥山共有九山。山与山之间各有一海,总共为八海。这些就成为一个小世界。

一千个小世界为一集,形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就集成了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又集成了一个大千世界。由于一个大千世界是由小、中、大三个‘千世界’累集组合而成,所以又称为‘三千大世界’,又因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之范围,为佛教化之领域,所以又称为一个佛国。这就是佛教的宇宙观。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
零点文学 有求必应!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全文阅读!零点文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