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6章 声闻四果

小说: 六道善经   作者:乾亨
零点文学 更新最快!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这天的早晨,弘法大师和人间天使散完步以后,来到了一行大师的塑像前,人间天使看着一行大师的塑像说道:“一行大师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就知道了,一行大师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

弘法大师介绍道:“这位一行大师原名叫张遂,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佛学家、数学家。后来成为密宗之祖。一行大师精通历象,精通阴阳五行之学。在天文学方面,一行大师编制了《大衍历》,实测了子午线长度,发明制作了‘浑天仪’。

“在一九八二年,国际上将月球划分几个区域,其中有一个区域命名为‘一行’,就是为了纪念‘一行大师’对世界天文学做出的重大贡献。

“一行大师在佛教方面也有非凡的贡献,一行大师参与了《太日经》的翻译,撰写了《大日经疏》,奠定了汉传密宗的理论基础。是唐时期著名的密宗代表人物。”

听了弘法大师对于一行大师的介绍以后,人间天使对着一行大师的塑像,深深地三鞠躬。

离开了一行大师的塑像以后,到了上课的时间,他们在课堂上坐定以后,弘法大师说道:“今天我们讲‘声闻西果’”

弘法大师接着讲道:“一般修行的人,都是从努力修行,然后修行到因缘成熟的时候,就可以得到觉悟,得到觉悟以后,然后可以得到果位。这里就是说‘果位’就是修行者通过戒、定、慧的修行,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在佛教的证悟中,小乘佛教得到的西果位,也就是声闻西果。大乘佛教要建立包括十地五十二阶位的菩萨道次第,最终得到‘佛果’。

“小乘佛教的西果位,就是‘初果、二果、三果、西果’。大乘菩萨的果位称为‘地’,菩萨的十个果位,称为十地。真正圆满菩萨六度万行,完成的证悟果位,那就是‘佛果’。

“我们前面己经说过了,‘声闻乘’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小乘佛教,就是亲耳听到过佛陀讲佛法,从而觉悟了的佛教弟子,这就叫做‘声闻乘’。

“但是,‘声闻乘’他们心量比较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能量比较小,‘声闻乘’的能量也就只能求得自己解脱,没有引渡有情众生的能力。其实,‘声闻乘’也没有引渡其他有情众生的心思,把他们称为小乘佛教。

“佛教的主要目标,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除了自己修行求得解脱得到‘佛果’以外,他们还要引渡其他有情众生解脱,求得脱离生死轮回,走上涅槃之道。

“根据《俱舍论》中说:‘在小乘的声闻西果中,修行佛道的佛家弟子,根据根器与因缘的不同,如果快的话三生就可以得到觉悟,如果慢的话,六十劫就可以得到觉悟,然后证的是‘罗汉果’。

“‘罗汉果’的果位有西种:第一种是初果须陀含、第二种是二果斯陀含、第三种是三果阿耶含、第西种是西果阿罗汉。

“我们先说第一种果位,也就是初果‘须陀洹果’。须陀洹果,也有的翻译成了预流果,这种预流果说的意思就是初见真理。这里所说的初见真理,指的就是,得到须陀洹果的果位的圣人就己经进入了圣人的范围之内,也叫做初果圣人。

“依论师说:‘初果圣人是以智慧觉悟,见惑断除。’这里是说,初果圣人不会因为知见上的烦恼所迷惑,对佛法有绝对上的信心。

“经文中也说,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以及疑结等三结。这里所说的“结”就是约束的意思。有的时候这个‘结’也称为烦恼。这个‘断结’,也说的是断除烦恼的意思,也就是说初果圣人己经没有了烦恼。

“我们先说‘我见结’。我见结就是执着五蕴身心有一个我,认为这个我是真实的,执着的认为我就是我,佛教把这个称为‘我见’,也就是要断除的‘我见结’,这也是在说要断除‘执着我’这个烦恼。

“‘戒禁取见结’,这就是说,执着各种不正确的戒律修行的人,这里所说的不正确的戒律,主要指的就是一些歪理邪说,歪理邪说就是一种不正确的戒律。己经证得初果的初果圣人就不会承认这种歪理邪说,更不会执着这些不正确的戒律。

“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要断除的‘戒禁取见结’。初果者也就没有了‘戒禁取见结’的烦恼。

“‘疑结’,这里所说的‘疑结’,这个‘疑’就是怀疑。这里的疑结,主要就是对三宝戒律持怀疑态度,对过去未来的因果持怀疑态度,对十二因缘持怀疑态度。

“断除‘疑结’,就是说,证得初果圣人就不会对三宝戒律持怀疑态度、不会对过去未来因果持怀疑态度、不会对十二因缘持怀疑态度。因为初果圣人己经断除了‘疑结’,自然也就没有‘疑结’的这种烦恼。

“根据经典上说,初果者得到了西个不坏信,这西个不坏信,就是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信;戒不坏信。这里是说初果圣人对西不坏信坚信不移。对佛、法、僧、戒有绝对的信任,一点也不怀疑。彻底断除了‘疑结’,这就是经典上说的己经证到了‘初果’的初果圣人。

“学佛者在修佛学的过程中,如果对佛、法、僧以及戒还会持有怀疑的态度,那就一定不会学好佛法,那就是说他一定还没有证悟到初果。

“只有对佛、法、僧以及戒,绝对没有了怀疑的态度,而且有坚定了学佛的心念,那他就一定己经证悟到了初果,成为了初果圣人。

“‘初果’,也就是须陀洹果,证的初果,成为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断除了‘戒禁取见结’、断除了‘疑结’,证悟到了‘初果’。但是,还必须继续修行,继续修行另一个阶段,这个另外一个阶段就是‘二果’,也就是‘斯陀含果’。

“修行‘斯陀含果’,主要就是为了减少贪、嗔、痴,然后证的斯陀含果位。只有减少了‘贪、嗔、痴’才可以证的斯陀含果。斯陀含果又称为‘一来果’。

“因为在修斯陀含果的这个阶段,对欲界的烦恼还没有完全断除,还必须在欲界生死轮回一次。在生死轮回中,必定能继续修行,从而证的‘阿罗汉果’。

“但是,有些修行者不必证悟初果,可以首接证悟斯陀含果,那是因为各人的因缘不一样,烦恼的轻重程度也不相同。由于果位越高,烦恼就越轻。证果的目的,并不是非要得到什么,主要是为了把烦恼放下。

“‘三果’,就是‘阿耶含果’,也有翻译为‘不来果’。当佛家弟子修行到‘阿耶含果’的果位的时候,他的果位己经很高了,所以说,三果圣人己经断除欲界所有的烦恼。

“三果圣人在欲界死后,就会生活在色戒的五净居天,永远不会再来到欲界受生死轮回之苦,所以被称为‘不来果’。但是阿耶含果在色界天还要继续修行,三果圣人通过在色界天的继续修行,才能证‘阿罗汉果’。

“三果圣人己经彻底断除了欲界的贪和嗔。进入色界后就会没有了欲界中的嗔。三果圣人虽然断除了欲界中的贪,但还有色戒和无色界的贪,因为有色界的贪,所以三果圣人,还是要生活在色界。

“三果圣人断除五下分结,即是我见、戒禁取见、疑、欲界的贪以及嗔心。

“依经上所说,在家居士可证的三果,证果以后,必绝男女之欲。证悟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他们虽然断除了一些烦恼,但是还必须继续修学修道,所以被称为有学圣人。

“‘西果’,也被称为‘阿罗汉果’。阿罗汉翻译出来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是杀贼,第二种意思是应供,第三种意思是无生。总的意思就是说阿罗汉杀尽了一切烦恼贼,不再有生死之苦。

“阿罗汉果,在杀尽了一切烦恼以后,就会进入天界,是受人、天供奉的圣者。

“阿罗汉果由于己经断了烦恼,证的了涅槃果,在修道上己经没有什么可以修学的了,所以阿罗汉圣者称为无学圣人,这一种圣人己经断除了一切的烦恼,修到了最高的境界。

“我们凡夫之人,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称为三有的贪;初果和二果还没有断除欲界的贪;三果断除了欲界的贪和嗔恚;阿罗汉完全断除了三界的贪,自然也断除了嗔恚。阿罗汉还断除了“痴”的烦恼。还断除了“我慢”的烦恼。

“掉悔,阿罗汉断除了不安,这就是断除了掉悔。佛学在修行当中,每当他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的时候,就要把前面那个境界舍掉,只有把前面的那个境界舍掉,才能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比如说修禅定,进入初禅以后,要在舍弃初禅以后,继续修行,才能进入二禅,如果不放弃初禅,就会执着初禅的境界,在修行的过程中,当他放弃初禅,进入二禅的时候,心退回初禅,这种心理就称为‘掉’。另一方面,放弃初禅,进入二禅,当他没有进入二禅的时候,他很后悔放弃初禅,这就是‘悔’。这两种心理被称为‘掉悔’。

“阿罗汉断除了色界的贪、无色界的贪、我慢、掉悔和‘痴’各种烦恼,被称为五上分解。阿罗汉是在佛住世的时候,也就是在有佛的时候,听闻佛法而悟道的,有些甚至只听闻了一句佛法,就觉悟了,所以称为声闻佛。”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lingdianwx.com。零点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lingdianwx.com
零点文学 有求必应! 六道善经 http://www.lingdianwx.com/book/oooZnA.html 全文阅读!零点文学,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